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黄精的炮制方法

黄精首载于《名医别录》,被列为上品,是传统的滋补中药。黄精生品具有刺激性,故一般需炮制后入药,炮制的目的在于消除或减少黄精的不良反应,消除麻味,减轻对咽喉的刺激,提高疗效。

(一)黄精炮制的历史研究

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记载的炮制方法为“阴干”,之后刘宋在《雷公炮炙论》中记载的炮制方法有了进步,为“一蒸一曝”。

隋朝关于黄精的炮制方法体现在“黄精膏”“黄精黑豆饼”的做法上。《本草图经》记载:“二月、三月采根……细切一石,以水二石五斗,煮去苦味,漉出,囊中压取汁,澄清,再煮如膏乃止。以炒黑豆黄末相和,令所得,捏作饼子如钱许大。”

唐朝,中医养生又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黄精的炮制方法也日趋成熟,工艺也更加讲究。孙思邈所著的《千金翼方》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去目重蒸法”。

宋朝,除沿用之前的炮制方法外,还有以黄精采收后加工细切或捣末的用法,并增加了用黄精汁加酒或与蔓荆子水九蒸九曝的新炮制方法。

元明时期主要承袭唐宋时期的炮制方法,龚廷贤在《鲁府禁方》中首次提出与黑豆共煮的炮制方法:“黄精四两,黑豆二升同煮,熟去豆,忌铁器。”清代炮制方法仍以“九蒸九曝”法为主流。

(二)黄精现代炮制方法

1.黄精(彩插图 2-2 ~彩插图 2-6)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略润,切厚片,干燥。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厚片,外表皮淡黄色至黄棕色。切面略呈角质样,淡黄色至黄棕色,可见多数淡黄色筋脉小点。质稍硬而韧。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检查】

水分,不得超过15%(通则0831第四法)。总灰分,取本品,80℃干燥6小时,粉碎后测定,不得过4%(通则2302)。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45%。

【含量测定】

含黄精多糖以无水葡萄糖(C 6 H 12 O 6 )计,不得少于7%。

2.酒黄精(彩插图 2-7 、彩插图 2-8)

【炮制】

取净黄精,照酒炖法或酒蒸法(通则0213)炖透或蒸透,稍晾,切厚片,干燥。每100kg黄精,用黄精20kg。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表面棕褐色至黑色,有光泽,中心棕色至浅褐色,可见筋脉小点。质较柔软。味甜,微有酒香气。

【检查】

水分,不得超过15%(通则0831第四法)。总灰分,同黄精。

【浸出物】

同黄精。

【含量测定】

含黄精多糖以无水葡萄糖(C 6 H 12 O 6 )计,不得少于4%。

(三)近年来地方药材饮片炮制规范

1.《湖南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2010 年版)

【炮制】

黄精: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略润,切厚片,干燥,晒去碎屑。

酒黄精:取净黄精,照酒炖法或酒蒸法,炖透或蒸透,稍晾,切厚片,干燥。每100kg黄精,用黄酒20kg。

蒸黄精:取净黄精,照蒸法,反复蒸至内外呈滋润黑色,取出,稍晾,切厚片,干燥。

【成品性状】

黄精:为不规则的厚片,外皮淡黄色至黄棕色,并见有“鸡眼”状茎痕。质硬而韧,切面角质,淡黄色至黄棕色。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酒黄精:形如黄精,中段片表面黑色,有光泽,中心深褐色,质柔软,味甜,略有酒气。

蒸黄精:形如黄精,中段片表面滋润黑色,有光泽,质柔软,味甜。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中国药典》)测定,用70%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42%。

2.《青海省藏药炮制规范》( 2010 年版)

【炮制】

取原药材500g,加牛奶1000mL,文火煮至牛奶蒸干,取出,晾干。

【性状】

大黄精:呈肥厚肉质的结节块状,结节长可达1~10cm,宽3~6cm,厚2~3cm。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具环节,有皱纹及须根痕,结节上侧茎痕呈圆盘状,圆周凹入,中部突出。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淡黄色至黄棕色。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鸡头黄精:呈结节状弯柱形,长3~10cm,直径0.5~1.5cm。结节长2~4cm,略呈圆锥形,常有分枝;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半透明,有纵皱纹,茎痕圆形,直径5~8mm。

姜形黄精:呈长条结节块状,长短不等,常数个块状结节相连。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结节上侧有突出的圆盘状茎痕,直径0.8~1.5cm。

3.《福建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2012 年版)

【炮制】

制黄精:取净黄精厚片,蒸至内外呈黑色,干燥。再用熟地膏分次拌匀,取出,干燥。每100kg黄精,用熟地黄15kg。

【成品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表面棕褐色至黑色,中心棕色至浅褐色。气香,味甜。

【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70%乙醇20mL,加热回流两小时,抽滤,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加正丁醇振摇提取两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精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酸(5∶2∶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2015 年版)

【炮制】

制黄精:取黑豆,熬取浓汁与黄精共煮(黑豆汁平过药面),沸后文火煮至水尽,取出,微晾,再置容器内蒸5~8小时;或黑豆汁拌浸黄精,润透心,蒸至内外呈滋润黑色,取出,切厚片,干燥。每100kg黄精,用黑豆10kg。

【性状】

本品为肥厚、肉质的不规则厚片。断面黄棕色至棕黑色,中心黄棕色至深棕色,可见筋脉小点。体质柔软。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检查】

水分,不得过15%(通则0832第四法)。总灰分,取本品,80℃干燥6h,粉碎后测定,不得过6%(通则2302)。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40%。

【含量测定】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精多糖以无水葡萄糖(C 6 H 12 O 6 )计,不得少于4%。

5.《天津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2018 年版)

【炮制】

制黄精,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蒸至色棕黑、滋润时取出,切厚片,干燥。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厚片,表面黑色,有光泽,质柔润。气微,味甜。

【检查】

总灰分,取本品,80℃干燥6小时,粉碎后测定,不得过4%(《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2302)。

6.《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2018 年版)

【炮制】

制黄精:将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置蒸具内,蒸至内外滋润黑色,晒或晾至外干内润,切厚片,再将蒸时所得汁水拌入,均匀吸尽,干燥,筛去灰屑。

【性状】

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切片。全体呈乌黑色,滋润。外表皮具纵皱纹,有的可见横环节、须根痕及茎痕。质柔软。折断面黑褐色。微带焦糖气,味甜。

【检查】

水分,不得过15%(《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832第四法)。总灰分,取本品于80℃干燥6小时,粉碎后测定,不得过4%(《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2302)。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2302)。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40%。

【含量测定】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精多糖以无水葡萄糖(C 6 H 12 O 6 )计,不得少于4%。

7.《湖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2018 年版)

【炮制】

蒸黄精:取净黄精,照蒸法(附录Ⅲ)蒸透,稍晾,切厚片,干燥。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表面棕褐色至黑色,有光泽,可见筋脉小点。质柔润。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检查】

水分,不得过15%(《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32第四法)。总灰分,取本品,80℃干燥6小时,粉碎后测定,不得过4%(《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302)。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302)。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45%。

【含量测定】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精多糖以无水葡萄糖(C 6 H 12 O 6 )计,不得少于3%。

8.《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2019 年版)

【炮制】

蒸黄精: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置适宜的蒸制容器内,用蒸汽加热蒸至棕黑色、滋润时,取出,切厚片,干燥。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厚片,表面棕黑色,滋润有光泽,中心棕褐色。味甜。

【检查】

水分,不得过18%(《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32第二法)。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为溶剂,不得少于36%。

9.《内蒙古蒙药饮片炮制规范》( 2020 年版)

(1)黄精

【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清水洗净,或略润,切厚片,干燥。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外表皮淡黄色至棕黄色。切面略呈角质样,淡黄色至黄棕色,可见多数淡黄色筋脉小点。质稍硬而韧。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2)奶黄精

【炮制】

取净黄精,照奶煮法,用生牛奶或鲜生羊奶浸泡3小时,文火煮至透心,奶液近干时,取出,晒干或低温烘干。每100kg黄精,用生奶150kg。

【性状】

本品呈肉质的结节块状或柱形,长短不一。表面黄棕色,半透明,具环节,有皱纹及须根痕。不易折断,断面角质。微有奶香气,味微甘。

【检查】

水分均不得过12%(通则0832第四法)。总灰分不得过5%(通则2302)。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均不得少于50%。 tIqAFlMhAO466QoL8L9Eit8ODjYsnFcB7bFQzxvAvAoiy1I6ZrHimXtBr1p2x2/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