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校注说明

《灸法秘传》一书原署:“柯城冶田金镕抄传,少逸雷丰补说,抱一江诚校字。”金镕为清代衢州医家雷丰的姻亲,字冶田,亦作也甜,衢州人,侨寓龙丘,后因战乱辗转归乡。金氏此书“得自蜀僧,施治颇验”,惜其“生平未谙医理”,因“原书谫陋不文,流传不广”,遂向雷丰请教。经雷氏整理,予以分门别类,补订重编,并由其弟子江诚加以校对,最后呈请知衢州府事刘国光作序后刊行。

《灸法秘传》稿本成书于清光绪七年(1881),先以抄本的形式流传,初刻于清光绪九年(1883),后未见重新刊印。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有两个版本:一是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的清光绪九年(1883)刘氏刻本乐善堂藏板,另一是藏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据乐善堂本的抄本。经调研,新发现清光绪七年(1881)稿本,藏于衢州市博物馆,2015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衢州文献集成》曾将该稿本影印出版;另外,在衢州“青简社”书店还发现一抄本,系据清光绪七年(1881)稿本传抄而成。

此次校注以中国中医科学院藏清光绪九年(1883)刘氏刻本乐善堂藏板为底本,以衢州市博物馆藏清光绪七年(1881)稿本(简称稿本)为主校本。并参《黄帝内经》《医宗金鉴》《医学正传》《医林绳墨》《古今医诗》《针灸大成》等医籍的通行本进行他校。

本书校注的具体原则如下:

1.原书为繁体字竖排,现统一改为简体字横排,并加标点,以利阅读。凡指文字方位的“右”“左”,均相应地径改为“上”“下”。

2.异体字、俗写字、古字径改为通行简化字。通假字保留原字,并于首见处出注说明。

3.底本与校本文字不一,若显系底本错讹而校本正确者,据校本改正或增删底本原文,并出校记;如属校本有误而底本不误者,则不校注;若难以肯定何者为是,但以校本文义较胜而有一定参考价值,或两者文字均有可取之处,需要并存者,则出校记,说明互异之处,但不改动底本原文。

4.对难读难认的字,注明读音,一般采取拼音和直音相结合的方法标明之,即拼音加同音汉字;有些字无浅显的同音汉字,则只标拼音。

5.对费解的字和词、成语、典故等,予以训释,用浅显的文句,解释其含义,力求简洁明了,避免烦琐考据。一般只注首见者,凡重出的,则不重复出注。

6.原书引用他人论述,特别是引用古代文献,每有剪裁省略,凡不失原意者,一般不据他书改动原文;若引文与原意有悖者,则予以校勘。

7.原书目录和凡例标题前有“灸法秘传”字样,目录首页卷端原题“乐善堂刘氏刊”,正文首页卷端原题“灸法秘传”“楚北乐善堂刘氏刊”“柯城冶田金镕抄传、少逸雷丰补说、抱一江诚校字”,附录首页卷端原题“灸法秘传”“乐善堂刘氏辑刊”等字样,现统一删除。

校注者
2023年2月 0KBeHN+wNsdJTWa99oDzAmFPBOTjJl/sRcJu453M3yAOW5i0/KWupexl33Gz9Px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