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时代背景

楼英生于元至顺三年(1332),卒于明建文三年(1401),生活于元末明初的朝代交替时期。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北京),1279年元朝消灭南宋残余势力,成为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中国的王朝,元朝的大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但是也带来管理的不易。元朝中期,皇位频繁更迭,政治始终没有走上正轨。元朝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官府横征暴敛,元惠宗怠于政事、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为了治理泛滥的黄河又加重徭役,导致1351年爆发民变。经过多年的战争,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楼英父亲楼友贤生于1298年,正好生活在元朝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1322年至1332年期间,楼友贤的长子楼公奭、次子楼公奕、幼子楼公爽陆续出生,楼公爽即楼英。楼塔外元朝十年换五帝,战乱频频;楼塔内则是“半是仙源半是城”的仙岩圣地,性格内敛的楼英在儒道文化与尚勤尚俭、尊亲敬祖的家风民风浸润下,与世无争,隐居故里,著书立说。宗谱有载“(楼英)素厌尘寰 ,轻财帛,隐居玄度岩,读书采药”“隐仙岩洞,勘李东垣、朱丹溪不传之秘”。

《仙岩楼氏宗谱》记载,少年的楼英天资聪慧,家学深厚,“初年习举子业,于易道、阴阳尤深切,精明文词则辩论多方”,元至正四年(1344),楼英13岁,母病,当时年轻的浦江名医戴思恭(即戴原礼)奉父命三个月内三次往返浦江,专程来楼塔为之诊治,楼母得痊愈。因此,楼英和戴原礼就有了密切的交往。戴原礼称赞楼英“敏而好学,后必有成”。楼英确立学医志向后,博览祖父和父亲留下的大量医籍,有感于世存医籍分类欠当,遂搬入清燕楼,以读书、采药度日。为了编撰《医学纲目》,楼英又在清燕楼研习《周易》《素问》《难经》等经典,“研穷《素问》《难经》之旨,孜孜以活人为务,绝口不谈声利事”,终日编写书稿,同时行医救人,历经三十余年,终达大成。楼氏著作甚丰,有《医学纲目》《内经运气类注》《守分说》《江潮论》《周易参同契药物火候图说》《仙岩日录》《仙岩漫录》《仙岩文集》等多部作品,除了《仙岩日录》《仙岩漫录》《仙岩文集》未见通行本外,《医学纲目》《内经运气类注》《守分说》《江潮论》《周易参同契药物火候图说》都流传于世,其中又以《医学纲目》最能代表其学术思想。 cz+5iy3JHJZF4GV3NNnsA6Bo07QipEw1ZrzwhNmBsy/WeCnQu5CaPPCVjcqiUXt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