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小柴胡汤证案

黄某,女,32岁。1988年12月3日。

发热发冷1周,伴头痛、微咳,冷热发作时则体痛,服“速效感冒胶囊、对乙酰氨基酚、复方新诺明”,病情仍不见好转,唯服药汗出后可缓解一时,但仍复作如初,故来求治。查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

证属邪在少阳,治以和解为主。

处方:柴胡20g,黄芩12g,半夏10g,党参15g,金银花30g,大青叶30g,甘草10g,姜枣各10g。水煎服。

5剂后证解病愈。

(柳少逸医案)

解析:王旭高认为,小柴胡汤独治阳枢,故曰“小”,“大柴胡汤”阴阳二枢并治,故称“大”。比较而言,以其禁发汗,禁利小便,禁利大便,《医学入门》称其为“三禁汤”。

其在临床应用上,只要方证相符,则往往效若桴鼓,故此方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如清代唐容川,于仲景言外之旨别有领会,其在《血证论》中尝云:“此方乃达表和里,升清降浊之和剂。人身之表,腠理实营卫之枢机;人身之里,三焦实脏腑之总管。惟少阳内主三焦,外主腠理。论少阳之体,则为相火之气,根于胆腑。论少阳之用,则为清阳之气,寄在胃中。方取参、枣、甘草,以培养其胃;而用黄芩、半夏,降其浊火;柴胡、生姜,升其清阳。是以其气和畅,而腠理三焦,罔不调治。”唐氏所论,提示了小柴胡汤药物组成之妙。

苦味药:柴胡透达少阳之表邪,黄芩清泻少阳之里热。二药合用,一解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之症,二协辛味药,除心烦喜呕等胃肠之候。

辛味药:半夏、生姜,二药具有和胃降逆之效,而主治心烦喜呕、不欲饮食之症,并协助苦味药解寒热往来证与胸胁证。

此两类药物相配,乃成辛开苦降之伍,奏升清降浊之效,其寓意深远。尤其是方中柴、芩,若无,则很难说是小柴胡汤的类方,这亦是考证准柴胡剂的先决条件。

甘味药:参、枣、甘草,有生津液、和脾胃之功。其效有三:其一,协助苦辛诸药解除各症;其二,补养元气,扶正固本;其三,调和药性,用甘补之性,以调苦寒克伐之偏,用甘润之体,以制辛燥耗液之弊。

感病1周,寒热时作,故有小柴胡汤之施。舌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示热邪有入里之势,故用甘寒之金银花、苦寒之大青叶,以清心胃二经之实火,又防热入营血。 fOC5RzEtncsOTPb6XN7uA0dQ6CJbhW4+hLJT36T/EAwY8IpT7xgsCnJxmNDLnuC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