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己椒苈黄丸证案

于某,男,51岁,工人。1974年9月20日。

胸脘痛膨满10年之久,食欲欠佳,口干不欲饮水,伴有肠鸣辘辘,时有恶心,泛吐清水,阳痿,腰腿痛,足跟痛,大便时有燥结,小便调,眼干眩花,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短而弦。

证属脾胃虚弱,运化失司,食滞内停,痰浊阻滞而成痰饮。治宜温阳化饮,健脾和胃,导滞豁痰,以己椒苈黄丸易汤调治。

处方:防己10g,葶苈子10g,椒目10g,大黄10g(后下),桂枝10g,茯苓15g,干姜10g,陈皮10g,木香10g,槟榔片10g,制半夏12g,枳壳10g,白芍12g,乌药10g,厚朴15g,泽泻12g,炒莱菔子12g,芦根15g,炙甘草10g。3剂,水煎服。

服药后,饮食尚可,腹部胀满消失,矢气通,肠鸣消失,予以原方加红参10g,白术12g,大枣4枚,水煎服。

续服5剂,诸症悉除,病证痊愈。

(柳吉忱医案)

解析:《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云:“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上述诸病证,本案均有之,故公有诸方之用。本案诸症,由于脾阳不振,阳不布津,湿浊阻滞而成,概而论之曰痰饮,细而言之为支饮。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乃《金匮要略》治痰饮之大法。细观本案之治,有治水走肠间之己椒苈黄丸,有温阳蠲饮、健脾渗湿之苓桂术甘汤,有主治支饮苦冒眩之泽泻汤,有治支饮兼腹满之厚朴大黄汤,有治支饮呕吐之小半夏汤,有因胸脘饮停纳呆、消补兼施之《外台》茯苓饮(由茯苓、人参、白术、橘皮、枳实、生姜组成)。因有胸脘痛,有乌药伍人参、槟榔、木香之《严氏济生方》四磨汤;因有腰腿、足跟之痛,予白芍伍甘草之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以缓急止痛。诸方合用,脾阳得健,胃气得复,则痰饮食滞得除,而余症亦解。且因化源足,宗筋得濡,阳痿也不特治而愈。此案之效,诚如清·赵晴初《存存斋医话稿》所云:“用药治病,先须权衡病患胃气。”此即《内经》“以胃气为本”之谓也。 UDl/4n7/GkRUZiptAlaqgRk362DN8J/FphSUlGm0BErQZlL3TUHEyvqQc2ScPLh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