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通脉四逆汤证案

李某,男,38岁。1978年8月19日。

素体禀赋不足,昨日上午在田间劳作,天气炎热,汗出如流,体乏口渴,去溪边小泉引饮,饮毕感甘凉解渴,倏尔脘腹作痛。待到田间,突然昏倒,昏不知人,牙关紧急,家人急掐人中,旋即复苏。急回村,医生予藿香正气水,未愈。于翌日来院延余医治。家人告知:仍腹泻、腹痛不已,伴恶心呕吐。见患者神疲乏力,发热恶寒,四肢逆冷,气喘不语,舌淡,苔薄白,脉弱。

此即《金匮要略》之“太阳中暍”证。暍者,《说文》云:“伤暑也。”《玉篇》谓:“中热也。”即今之中暑。然服藿香正气水效不显,盖因此乃阴盛格阳之候。1978年,戊午岁,“上少阴火,中太徵火运,下阳明金,热化七,清化九”,乃“太乙天符”之岁,刚柔失守,化疫之年。少阳司天,岁火太过,大暑流行;阳明在泉,清燥之气盛行。8月,五之气,亦火热之气加临。患者热引寒泉之水,且又素体阳虚,故此乃阴盛格阳之中暑证,治当抑阴通阳,通达内外,故予通脉四逆汤。

处方:炙甘草10g,生附子20g(先煎),干姜15g。水煎服。

服药3剂,腹泻、腹痛止,热退,肢厥息。仍有恶心干呕,尚须益阴和阳,故二诊加猪胆汁,乃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意。续服5剂,病告愈。再予黄芪建中汤以建中气。

(柳少逸医案)

解析:通脉四逆汤,乃《伤寒论》为少阴阳衰,阴寒内盛,虚阳外越之证而设。本方与四逆汤药味同,但其附子、干姜用量较大,取其大辛大热之剂,以速破在内之阴寒,可急回外越之虚阳。以其能大壮元阳,主持内外,所以冠以“通脉”四逆,以别于四逆汤也。诸药合用,以成抑阴回阳、通达内外之功。本案实阴盛格阳之轻型,姜、附之量未用至极量。生附子之用必遵古法煎之。二诊时加猪胆汁,以其润燥滋液之功,以制姜、附辛热伤阴劫液之弊,此即益阴和阳之法也。续服黄芪建中汤,补气和里,以建中焦之气也。 jlatiaxP+5pecmgCB/fEve0snrzTyJVkeFT5oTc72tOzh7t3ojc3Cqu+8hr/eVY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