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胡荽
——解表散寒的蔬菜

胡荽其实就是香菜,别名园荽,可以应用于麻疹初期,透出不畅。外用本品煎汤熏洗,或趁热频擦,能促使疹子顺利外透。若因风寒外束,疹出不快者,本品内服有发汗解表与透疹之效,可配入解表透疹剂中使用。胡荽其实既可以发汗透里,又是一味辛温的药。在我们感冒的时候可以用紫苏叶,也可以用这个胡荽熬汤喝。因为这味药是辛温的、往上发的,所以如果你咽喉肿痛或内有郁热,就要少吃这个药。胡荽的种子刚才讲过,就是香菜籽,它可以代替麝香使用,这个特点要记一下。

辛温解表药就讲这几味,让我们最后总结一下。

辛温药我们讲了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藁本、白芷、苍耳子、葱白、胡荽。接下来我们看,这些药的总体特点都是辛温发散的。阳气是从内往外宣发出去的。阳气从下焦、肾,气化,然后到中焦(肝随脾升)再从左路升上去。那么所有这些辛温的药都能帮助我们将阳气从左路升上去。因为督脉是阳气的总督,所以阳气也会走督脉升上去。所以这些药对督脉升阳气也有帮助。前面我们讲过左侧是体阴用阳,那么这些辛温的药帮助的是我们左侧“用”的部分,不是“体”的部分。所以这些药物的目标是把阳气用出去,而用的时候就会耗掉下面的阴。所有辛温解表的药都有可能耗阴,因此要记住用药的时机和长短。长期服用会耗伤下面的肾阴,导致体内脏腑的津液不足,从而出现阴虚、口咽干燥。所以在使用此类药时要配上气化的药,配上补肾阴、肾阳的药来共同气化。通过气化的作用,再把能量输送上去。我们督脉是阳气的总督,背部的督脉下面走的是水,上面走的是气。

有一次我和一位广西中医药大学讲针灸的老师一起坐车去武当山,在车上聊天,我就问他:“督脉走的是气还是水?”他就说督脉上面走的是气,下面是水。它是体阴而用阳的,用阳就是往上,走上面就是气,到了下面就是水。所以人的气从左侧往上升的时候,下面的阴性物质到了上面就转化为气了。所有这些辛温的药都是把下焦的阴性物质往上焦送,从体内往体表输送。因为是辛温的药,所以有疏肝的作用。左侧的气要靠肝和脾转上去,因为肝随脾升,所以这些药都对肝有帮助。这就是归经,从这个角度再看书上所写的归经好像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因为这些药都有相类似的功效。

感冒的时候,表实无汗就用麻黄。如果是行气可以用苏叶。如果是病到筋骨这一块,筋骨疼痛,那么我们可能就会用藁本、羌活这些解决筋骨疼痛的药。现在我们再深度解析一下,为什么感冒会出现身痛腰痛、骨节疼痛?为什么会肌肉酸痛?我跟大家说的这些辛温解表的药,如果你们把我下面这段话理解清楚,你们在医学上的造诣会提升很多,甚至与日俱进。因为这些是我在临床研究许多年才得出来的东西,也是找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佐证才确定的东西,一定要牢记。

我们体内百分之七十是水,而水是通过三焦系统运行的。三焦包括我们的皮层、脂肪层和肌肉筋膜层,所以它们都是水运行的通道。当人体受寒之后,这些筋膜脂肪层都会凝固,因为寒会使它们凝固。当凝固的时候水液气化就会出现障碍,因此正气没法气化输运过来,阳气升发受阻,外面寒邪入里,就会出现筋膜凝固。寒性收敛,阳气无法流动温养脏腑组织,就会出现关节型的肌肉疼痛。因为筋膜收缩的时候,肌肉也会跟着收缩从而导致疼痛。治这个病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把阳气从里面释放出来,把筋膜三焦里的寒气释放出去,让阳气布达体表,这个病就化解了。

有一位四川的老中医叫陈潮祖,他用了毕生的精力研究出了五通汤。他认为肝系筋膜受寒邪会导致一系列疾病,在上就是流鼻涕、打喷嚏,在肺就是咳嗽、咳痰,在体表就是肌肉僵硬、筋骨疼痛,在肠道就是腹泻。因此,他都是用辛温的药来解决这些问题,且有很好的疗效。你们可以上网查一下五通汤或者陈潮祖关于肝系筋膜的论述。学完之后再来看我们讲的这些辛温解表药,你才知道有多大的意义。之后你就会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是下面的筋膜受寒导致的这些病。比如你有个地方疼,用手一摸是凉凉的就是受寒了。此时筋膜处在一个收缩的状态,就要用辛温类的药,所以可以弄点热酒搓一搓。

我小时候在农村,家里最多的药材就是热酒。将酒用打火机一烤,烤完之后再用热酒一直搓,皮肤会感觉像冒火一样,但是搓完之后很多肌肉酸痛就好了。这是一个简单的方法,就像我们拿麻黄熬水喝一样。你们把这个方子和理论搞清楚,那陈潮祖的经验精华就学到手了。

麻黄就像一团火,哗地一下散出去;苏叶就像高铁,唰地一下通过去了;桂枝、葱白就像士兵,兵分两路,一列走左边,一列走右边。这样想,你的思路就会不一样。桂枝是通出去的,那么它就是从动脉走,从静脉归。射出去、通出去的是动脉血,收回来的就是静脉血,所以回来的时候走的就是静脉血,不是动脉血。静脉血归来要靠白芍,因为白芍是往内收的。如果静脉曲张收不回来,就要重用白芍,它帮助静脉血向心脏回流。桂枝可以把心脏的血推出去,所以当四肢手脚冰凉,阳气不续接的时候就可以用桂枝。反过来,若四肢的血收不回来就可以用白芍。这其实也是一开一阖的问题。麻黄是开出去的,杏仁是阖回来的。我们通常将祛风的药称为风药。颠顶之上,唯风可达,因此头病只有风药才能治疗。白芷、防风、羌活、藁本、川芎、荆芥,这些风药都可以把药力引到头上去。风药具有升阳的作用,因而还能升阳止泻。“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风药能把下面的清气升上去,从而起到止泻的作用。

一个是从里向外辐射出去——麻黄;一个是从下往上升——风药。血要通靠桂枝,气要通靠葱白。阳气流通的路线不外乎从下往上、从内往外,然后把通道打开。把它理解之后就很好办了。

筠姜是介于炮姜和干姜之间的东西。筠姜是四川那边将小黄姜通过烘焙之后制作出来的。假的少,一般制作不出来假的。它已经是成品了,买回来可以直接打成粉用。炮姜可以往下收的更深一些。筠姜因为介于两者之间,所以喝下去可以温中焦的脾胃。筠姜吃完之后不会出现咽喉肿痛的副作用。治疗小腹凉,可以将炮姜制成细粉用黄酒冲服,还可以把它用蜂蜜搓成丸子吃。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地火丹。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二生火,地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那么要把这下丹田地二火生起来,我们要用到硫黄、小茴香、补骨脂,将它们研成细粉之后用蜂蜜调,然后敷在肚脐上用胶布固定,就能把下面的丹田火补起来了。它对痛经、宫寒、心脏阴寒也有好处。干姜是用老姜晒出来的,不能用嫩姜晒,因为嫩姜水分含量太高了。用嫩姜晒,可能10千克都晒不成0.5千克。用嫩姜晒得到的干姜就像薄皮一样。老姜辣一些,淀粉含量足一些,味道就会雄厚一些。当年发的叫嫩姜,它能走表,发散力量强一些。就像附子一样,今年种在地上明年长出来一个侧枝,那这个侧枝就叫附子,而下面的主干就叫乌头。

有人或许会有疑问:防风的解毒效果还可以,那么在野外吃到有毒的蘑菇,能用防风解毒吗?

医学书籍浩如烟海,有关防风的资料你可以查出几万条。关于每味药的使用你或多或少都能得到很多不同的信息。我没有食物中毒过,也没有用这个方法解过毒,所以不能轻易下结论。但是防风的确可以解很多毒,比如在使用附子之后,就可以用防风煎汤服用,可解附子、乌头中毒,这是有文献报道的。其实解这些附子、乌头中毒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是用甘草。附子吃完之后产生的毒性表现通常是心悸、急性心力衰竭,不是中毒之后就马上就死了。它只是会对某些脏器造成伤害。附子吃完之后致死的原因通常是心脏的问题。心悸就是嘴麻、舌头麻,因为舌为心之苗。心脏出问题舌头就会开始麻起来。心主血脉,如果全身血脉不通,就会出现麻木。比如你用绳子把手缠住,一会儿手指就会麻了。我们有一个朋友用附子泡酒喝,喝完之后就急性心力衰竭了,被送到医院抢救。然后打电话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我说我没有处理过这个情况,试试甘草吧。因为甘能缓急,甘能伏火,让火往背后走就没事了。附子这味药很好,就像一匹烈马、千里马,关键在于如何驾驭它。如能驾驭就能变废为宝,不能驾驭就会出问题。驾驭附子的方法就是重用甘草,让它走背后,不走前面以免损伤到心脏。

很多看似复杂的疾病,有时是因为没有及时治疗导致的。如受寒受凉,开始时背凉、背心痛、咳嗽,咳了三五个月、一年,甚至三五年都没好,最后咳到吐凉痰。这和肺寒有关,因为一直没有痊愈,最终成了肺癌。因为经脉一直没能舒展,所以不舒服。比如我的背,一受寒就不舒服、咳嗽,通常喝点高度白酒,二三两下去之后,一发热,寒一散,就舒服了。通过辛温的药把阴寒一散,筋膜寒散了,舒展开了,就好了。 q8bii5DdMDFj20QefrRh4Xq9mVh/sYbz3/SBUBZAVL1Bj/pZX+Hu1Mo6MQpomTN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