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针刀的直接作用和治疗效应

针刀的直接作用是指针刀刺入组织后对人体产生的最简单、最原始、最直接的作用,包括切开作用、牵拉作用和机械刺激作用。这些直接作用对人体可以产生分离粘连、延长挛缩、减张减压、松解瘢痕、损毁、镇痛等效应。

一、针刀的直接作用

(一)切开作用

切开作用是指使用针刀前端的平刃将组织直接切开产生的作用,属于锐性松解。常用针刀前端的平刃宽度为0.6~1.0mm,可以在软组织中形成若干毫米级别的整齐的切口。针对不同组织针刀的切开方法有很多,如纵切、横切、平切、“十”字切、铲切等,可以产生分离粘连、延长挛缩、减张减压、损毁等作用。

古代毫针、圆利针、长针具有一定的切开作用。古代的金属冶炼工艺不发达,常用的铁质针具直径在1mm左右,可形成较大的组织切口。针具直径增加为原来的N倍,横截面积则变为原来的N 2 倍,可见现代常用的不锈钢细针具极大地削弱了切开作用。这种粗针所成的切口的整齐程度及粗针的切开效率不及针刀,对于切开作用而言,针刀的针对性更强。为了加强这种粗针的切开作用,古人发明了圆利针这种末端膨大的针具,以及关刺、合谷刺、齐刺、扬刺、傍针刺等用于治疗痹证的多针刺和单针多向刺等方法。所以功能和用途与针刀器械相似的古代针具并非 针和铍针,而是直径较粗的毫针、圆利针、长针。

(二)牵拉作用

牵拉作用,是指通过针刀体在组织内摆动或者撬拨的方式对其周围软组织进行牵拉产生的作用,属于钝性松解。针刀体直径较粗、较硬,不易弯曲,可以对组织进行有效的牵拉。牵拉的方式有多种,如纵向摆动、横向摆动、通透剥离等,可以产生分离粘连、延长挛缩、减张减压等作用。

古代熟铁质地的针具刚度较高,不易弯曲,因此也具有一定的牵拉作用。例如,恢刺、盘法、摇法、努法、青龙摆尾、白虎摇头等方法都是通过摆动针体发挥作用,这一点与现代的针刀比较类似,可以对软组织形成牵拉作用。此外,古代常用的单向捻转方法可以把肌筋膜缠绕在针体上,这也是一种牵拉作用。

(三)机械刺激作用

针刀治疗除了具有对软组织的切开和牵拉作用外,还有类似于现代毫针针刺的针刺效应。因为针刀的形状与毫针类似,其治疗方式也与毫针的提插手法类似,因此可以认为针刀治疗必然具有针刺效应,特别是使用针刀直接接触神经的神经触激术。

但针刺效应在针刀治疗中并不占主要地位,甚至不是针刀治疗所追求的主要治疗作用。其原因如下:①两者治疗机理不同。针刀治疗通过对局部软组织松解改善局部的生物力学平衡,从而解除对神经、血管、骨关节的不良影响,属于局部调节。毫针针刺通过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双向调节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属于整体调节。②治疗部位不同。毫针针刺着眼于腧穴,而针刀治疗则着眼于软组织病变的部位,这些部位不一定与腧穴重合,有时甚至要有意避开腧穴,因为腧穴大多与大血管和神经干邻近。③针刀治疗需要麻醉。在特殊部位进行针刀治疗时疼痛比较剧烈,有时需要局部浸润麻醉,麻醉以后针刺效应会被削弱。

因此,虽然针刀治疗的作用包含针刺效应,但以软组织切开和牵拉作用占主要地位,重在通过对局部的调节来影响整体。而一般毫针针刺的切开和牵拉作用极弱,针刺效应占主要地位,重在通过整体调节来影响局部。

神经触激术是指直接用针刀等工具接触刺激神经根或神经干并使之产生放电样感觉的方法,常用于治疗中枢和外周神经病变等。在传统针灸学中也有与之相似的方法,如针刺环跳穴治疗腰腿痛出现的“足底开花”现象,即是对坐骨神经的机械刺激。再如醒脑开窍针法用于治疗中风,该方法常用的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等穴位均位于神经干上,而且针刺均要求肢体出现不能自控的抽动,这也是对神经干的机械刺激。又如针刺下关治疗过敏性鼻炎,其原理也是对蝶腭神经节的机械刺激。临床观察显示该方法确有疗效,尤其对神经系统疾病,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神经系统是一个彼此相连的庞大网络,对这个庞大网络上的某些位置进行机械刺激,可能对整个神经网络产生某些未知的调节作用,包括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

二、针刀的治疗效应

(一)分离粘连

在粘连部位用针刀直接切开的锐性方式和牵拉的钝性方式对组织粘连产生一定的松解作用。存在粘连的部位,可直接使用针刀将其切开,粘连面积较大时可连续切开,也可配合纵向或横向摆动针刀以牵拉粘连组织,使粘连组织分离或松弛。如针刀松解手外伤性肌腱粘连,先用平刃针刀于瘢痕近端刺入皮下,沿肌腱表面和血管走行顺行切开松解肌腱浅面的瘢痕组织,再用同法松解肌腱的两个侧面,松解肌腱深面时用针刀刃将肌腱轻轻挑起顺行松解。然后以圆钝头针刀于瘢痕的远端刺入皮肤,沿肌腱的浅面、两侧面、深面紧贴肌腱表面逆行推挤分离钝性松解,直到腱周完全松解为止,松解完毕后主动和被动伸屈手指,使之达到正常的伸屈范围。

(二)延长挛缩

在挛缩组织上用针刀切开小切口,然后配合牵拉的方式使挛缩组织延长。这种方式与外科开放延长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时间短的优点。以跟腱挛缩为例,选择跟腱不同平面用针刀进行松解。将与针刀刃同宽的跟腱束完全离断,针刀退到跟腱后表面,水平移动,继续将跟腱束切断,直到跟腱张力明显降低,同时配合Ilizarov架牵引可有效延长挛缩的跟腱。

(三)减张减压

当腔隙内压力增高时,针刀切开腔隙外壁,可有效降低腔隙内增高的压力。针刀延长挛缩组织,可降低挛缩组织的张力。对于骨筋膜室综合征,可用针刀直接“十”字切开构成骨筋膜室的浅层筋膜鞘,以降低室内压力,出针后可配合针孔拔罐通过负压增加减压效果。对于腕管综合征,可用针刀切断部分腕横韧带,以降低腕管内部压力。

(四)松解瘢痕

针刀可以直接刺入瘢痕的基底部,进行切割、剥离等微创松解。颈部烧伤瘢痕的治疗方法有Z字成形术、皮片移植、皮瓣转移等,但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在功能和外观上同时达到理想的效果,并且可对供区造成一定损害。应用针刀对烧伤后轻度颈部瘢痕挛缩的患者进行瘢痕内微创松解,在保留原瘢痕皮肤的同时可明显增加颈部活动度,外观和功能都令患者满意。

(五)局部损毁

针刀切开还有一定的损毁作用。使用针刀治疗腋臭,针刀刺至真皮下,向四周平行切开,将汗腺管切割破坏,结果显示疗效确切。用针刀在鸡眼底部切开,造成病变组织与其周围组织联系破坏,鸡眼失去存活条件而萎缩、脱落。用针刀有选择性地切断部分面神经末梢,削弱面神经的兴奋性过高所引起的面肌痉挛,而不至于引起面肌功能障碍性瘫痪和表情肌功能异常。

(六)针刺镇痛

针刀刺入组织与毫针刺入组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对刺入部位的神经末梢感受器起到机械刺激,因此具有与一般针刺类似的针刺镇痛作用,但这并不是针刀治疗的主要目的。一般认为,针刺镇痛是由于来自穴位处的感觉传入冲动和来自痛源部位的感觉传入冲动在各级中枢神经系统内发生相互作用,前者抑制了后者而产生的。这得到了大量神经生理实验资料的支持,受到国内外的广泛注意和高度评价。与此呼应,针刺镇痛机制的“两种感觉相互作用”学说进一步提升为“以痛制痛”学说,且具有广大的受众群体。此外,针刺可引起内源性阿片肽等中枢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发挥镇痛效应。 2G9ofNm+gbf9mgv/KGo7UQoZu7T623E2N6CzFOc5yEkWglwLORgwyR04uahdudm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