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促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增进躯体的健康。当人们面对社会的各种竞争和压力,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也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由此,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促进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在卫生、教育等领域被广泛开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促进的概念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心理健康教育是旨在通过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活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正常、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既包括帮助受教育者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也包括帮助已经出现了不良心理状态及不健康者及时摆脱不良的心理状态,实现心理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采用健康信息传播、日常教育等措施,根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心理健康促进的概念

WHO定义健康促进: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心理健康促进是健康促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个人、家庭、社区的多元整合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制定政策,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采取积极行动与方案的介入,促进个体提升幸福健康的水平和能力。同时,改进与优化国家和社会相关政策、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个体生活质量和促进整个社会和谐。

1986年,在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上,通过健康促进的五个活动领域。

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卫生政策 多样而互补,包括政策、法规、财政、税收和组织改变等。由此可将健康问题提到各级政府部门的议事日程上,使各级政府部门了解其决策对健康的影响及所承担的健康责任。

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 创造安全、舒适、满意、愉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人们提供免受疾病威胁的保护,促使人们提高增进健康的能力及自立程度。

3.加强社区行动 发动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形成灵活体制,增进自我帮助和社会支持,提高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

4.发展个人技能 通过提供健康信息和教育来帮助人们提高做出健康选择的能力,使人们更有效地维护自身健康和生存环境。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卫生部门不应仅仅提供临床治疗服务,而应该将预防和健康促进作为服务模式的一部分。卫生服务责任应由个人、社区组织、卫生专业人员、卫生机构、商业部门和政府共同来承担。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心理健康促进战略思想为指导,得到心理健康促进的支持。心理健康促进框架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促进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来推动和落实。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与功能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各种形式教育,使受教育者了解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维护、形成、促进个体或团体的心理健康,从而提高个体或团体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为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按照个体不同年龄发展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各种有益的教育和训练,培养人们的健康心理品质,提高环境适应能力,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预防和消除各种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健康和重新适应社会。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1.调适性功能 是指针对已经产生心理行为问题的个体,提供具体个别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个体学会调节和适应,从而对自己和环境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改变原有不良的态度和行为,增进心理健康,达到对社会生活的良好适应。

2.预防性功能 是指个体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到心理状态与身心疾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心理素质,自觉调整心理状态,增强免疫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顺利度过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考验。

3.发展性功能 是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个体的认知能力、情感、意志等得到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成熟度,使身心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增强全面、主动地适应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会的能力。

4.增加社会功能 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致力于使人具有积极的理想追求、较好的社会功能、高效率的工作状态、建设性的人际关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等。

三、社区心理健康的促进策略

(一)概念

1.社区心理健康促进 是指以社区为目标场所,利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对社区内的居民提供以保障和促进人群心理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服务,借以有效增加社区与社区居民的社会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以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2.社区心理健康教育 是一种方便、灵活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它能解决一些尚处在萌芽状态的心理健康问题,避免这些问题带来的不良后果,它最贴近居民,了解居民的需求信息,能灵活地利用这些信息,为居民提供最佳的心理健康服务,解决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心理问题。

(二)策略

1.社区心理健康的促进方法 开展社区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不仅是要开展心理咨询,解决社区居民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早发现和治疗心理和精神障碍,而且还要根据本社区居民的特点,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宣传心理健康的科学知识,帮助社区居民提高心理素质。

2.心理健康促进的具体措施

(1)搭建心理服务平台 建立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依托社区卫生机构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处理心身问题,发挥对公众的心理健康促进作用。

(2)设置心理服务场所 在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或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规范设置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安排符合心理健康服务要求的场所,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健康教育、答疑释惑、心理咨询等服务。

(3)发现心理问题去疏导 在村(社区)党组织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心理服务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网格管理员、人民调解员、志愿者等,对居民摸排各类矛盾问题,及时疏导化解。

(4)开展特殊人群心理服务 利用老年活动中心、妇女之家、儿童之家、残疾人康复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为空巢、丧偶、失独、留守老年人,孕产期、更年期和遭受意外伤害妇女,流动、留守和困境儿童、孤儿,残疾人及其家属等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

(5)开展心理健康公益讲座 在公共场所播放理健康公益广告,各村(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室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向群众提供心理健康科普宣传资料。广泛宣传“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心身同健康”等健康意识和科普知识。 +iD7kdf18sNhLFM5dInnN3i76Hls3e8tHRL0En9l9wF59e153dc6XRKF6G9tgcs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