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亢害承制

亢害承制是关于六气相互制约关系的理论,出于《素问·六微旨大论》。原文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承,即制约;自然界五运六气变化中,六气过亢则为害,亢盛之气得到制约,自然界才能正常生化。

一、亢害承制理论的内涵

亢害承制阐述了自然界六气变化具有五行相互承制的特点。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云:“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承,就是制约;即六气主令之时,均有所承之气伴随存在,所承之气与主时之气的关系是按照五行相克关系呈现的。

所“承”之气的作用,一方面在六气正常的情况下,有防止六气过亢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六气偏亢的情况下,制约亢盛之气,使气化恢复正常。例如“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指相火主时之气,其所以不得过亢,因为有水气的制约,从而保证了相火之气的正常。这种“承制”之气,从其形式而言,存在于六气之中;从作用而言,既可制约主气之太过,又可促进主气的生机。自然界承制关系的存在,不仅是维系六气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的关键,也是维系自然界生化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亢害承制阐发了六气在主持自然气候时,存在着一种自稳定机制,以维持六气的正常运行。这种自稳定机制的实质是自然界五行相克规律作用的结果。由于五行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因此,六气之间亦呈现五行的制约关系,而这种制约关系对维持自然界正常生化状态是不可或缺的。

二、亢害承制理论产生的基础

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变化现象与规律是亢害承制理论产生的基础。自然界四时气象变化中蕴含着六气的承制关系,唐代医家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中,从自然现象的变化论证了亢害承制的存在之理,如“热盛水承,条蔓柔弱,凑润衍溢,水象可见”“寒甚物坚,水冰流固,土象斯见”“疾风之后,时雨乃零,是则湿为风吹,化而为雨”“风动气清,万物皆燥,金承木下,其象昭然”“煅金生热,则火流金,乘火之上,理无妄也”“君火之位,大热不行,盖为阴精制承其下也”。即自然现象中,存在着六气之间承制关系及规律,自然界所表现出的自然现象是六气相互承制作用的结果。

三、亢害承制理论的临床运用

亢害承制是自然界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规律。亢害承制变化与自然息息相关,自然之理及运动规律也体现在人体生命之中。即人之生命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乃至疾病的治疗方法,亦包含着亢害承制之理。后世众医家从临床角度对其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广泛应用于病证的分析及治疗,丰富了亢害承制理论的实际应用,并使其成为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

金代医家刘完素基于《内经》亢害承制,提出六气过亢则“反兼胜己之化”的理论,将五行生化的自然之理推之于人体病机,用以说明疾病病理存在本质与标象的内在联系。其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云:“风木旺而多风,风大则反凉,是反兼金化,制其木也;大凉之下,天气反温,乃火化承于金也;夏火热极而体反出液,是反兼水化制其火也。”提出:“所谓五行之理,过极则胜己者反来制之”的著名观点,正是由于这种“反兼胜己之化”的存在,才使自然气运维持正常,自然气候不至太过与不及,万物才能生化不息。人之五脏六腑与天之运气相应,因而此理也同样存在于脏腑功能变化之中;因此,可以从亢害承制角度来探讨疾病的病机。由于五运之气的偏亢过度会出现“胜己之化”的假象,故在临床上,如湿邪过盛而见筋脉强直,即是“湿过极则反兼风化制之”的表现;而风邪太过而见筋脉拘急,又是“燥金主于紧敛短缩劲切,风木为病,反见燥金之化”所致。由此,刘完素得出“木极似金,金极似火,火极似水,水极似土,土极似木者也……谓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也。俗未知之,认似作是,以阳为阴,失其意也”的结论,为临床所见的火极似水、阳证似阴等复杂疑似证候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可见,刘完素将运气学中亢害承制理论灵活地应用于临床分析病因病机,指导辨证论治,其观点对后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启发。

元代医家朱震亨在《丹溪治法心要·妇人科》论月经病时,借助于亢害承制理论分析病情,云:“经水,阴血也,阴必从阳,故其色红,禀火色也……紫者,气之热;黑者,热之甚也。今见紫黑作痛者,成块者,率指为风冷所乘,而行温热之剂,误矣。设或有之,亦千百中之一二耳。经水黑者,水之色,紫者黑之,渐由热甚必兼水化,此亢则害,承乃制也。”

元代医家王履则认为在人体也有“亢而自制”和“亢而不能自制”两种情况。“亢而自制”则使“五脏更相平”,即一脏不平,所不胜之脏更相平之,平则生化不息;若“亢而不能自制”,则发而为病,故用汤液、针石、导引之法以助之,制其亢,除其害。将亢害承制论结合人体生理、病理及治疗进行解释,充分体现出亢害承制规律的普遍性和实用性。

明代卢之颐《学古诊则》中将亢害承制理论的阐释进行了扩展,使之应用于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分析。指出:“夫天地万物,无往而非五行,则亢害承制,亦无往而非胜复之道。其在于人,则五脏更相平也;五志更相胜也;五气更相移也;五病更相变也。”即五脏之间功能的和谐、情志的转换、邪气的更易、疾病的传变,无不是“承制”关系的表现,将亢害承制理论的阐释进行了扩展,使之应用于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分析。

明代医家周之干在《慎斋遗书·亢害承制》中运用亢害承制分析五脏病治疗,云:“气失其平则成病,故肝木太旺则肝亢矣。肝亢则害脾,脾害则不能生金而防水,故木亢则金水亦俱伤。斯时当以扶金为要,金扶则木制而木平,木平则能和土而水不泛,金得生矣。”

明·李梴《医学入门》分析了自然界之亢害承制规律,其在《医学入门》中云:“亢者,过极而不退也。当退不退,始则灾害及物,终则灾害及己……以天时言之,春时冬令不退,则水亢极而害所承之木。然火为木之子,由是乘土而制水,则木得化生之令,而敷荣列秀于外。”并进一步运用于对人体疾病病机的分析,指出:“以人身言之,心火亢甚,口干、发燥、身热,则脾土失养,肺金受害。由是水乘而起,以复金母之仇,而制平心火,汗出发润、口津身凉而平矣。苟肾水愈微而不能上制,心火愈盛而不能下退,则神去气孤,而灾害不可解矣。”

总之,亢害承制作为运气学中的重要理论,肇始于《内经》,发展于后世,在中医学中应用深广,其运用已远远不局限在运气理论,已经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zk70FKjVMgttbSBcPq0caxfPtF3nH+t62fpC9iI/fMsKCBCp6MgA5yZZYNCGU7J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