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管理心理学概述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管理心理学的定义

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以调动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与管理效能为目的的学科。

管理心理学从管理出发,将心理学的一般原理运用于组织管理过程中,因此管理心理学也称为组织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或组织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是建立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等学科基础之上,并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方法研究管理中的心理现象的一门学科,因而也是一门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边缘性学科,是一门应用心理学科。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组织管理的对象可以分作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对“物”的管理,即对组织运作的机器、设备、技术、资金及其运作过程的管理;二是对“人”的管理。前者主要涉及“人-机”关系研究,即探讨如何改进人的行为“适应机器的特点以及机器设备怎么适应人的身心特点”,属于这一类型的研究学科称之为工效学或工程心理学;后者则主要涉及“人-人”关系研究,管理心理学就是属于这一类型问题研究的学科。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组织管理过程中个体、群体、组织与领导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概括起来说,管理心理学最基本的研究对象是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人。管理心理学之所以把组织中的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人是组织最重要的资源。生产力的发展使组织发展由依靠资本的作用日益转变到依靠发挥人的作用。在现代管理中关于组织的资源有三分说,即人力、资金、土地;四分说,即人力、资金、土地及管理;五分说,即人力、资金、原物料、机器设备、产销方法或技术;六分说,即人力、资金、原物料、机器设备、产销方法或技术、时间;七分说,即人力、资金、原物料、机器设备、产销方法或技术、时间和信息。不管哪种说法,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研究人的心理,对充分运用人力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人是组织管理的主体,组织目标要靠人来实现。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虽然可以代替工人,电脑也可以代替一部分人脑功能,但是设计和使用机器及电脑的仍然是人。即使在未来社会的现代化管理中,最主要的管理仍是对人的管理。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规律,调动人的积极性,应成为管理的主题。

第三,科学技术越发展,就越要重视人的因素。在信息化社会,不仅经营管理,而且生产操作中人的脑力劳动的比重也将越来越大。据统计,在机械化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耗费的比例为9∶1;在中等机械化水平下是6∶4;在全盘自动化的情况下为1∶9。人类越是进入了普遍使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时代,越是要求职工具有更高级的智力劳动。由此可见,对脑力劳动者的管理仅仅采用强制和监督的办法显然是无效的。事实证明,对脑力劳动者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就是调动脑力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精神。所以,科技越发达,管理中越要重视人的因素。

第四,它是管理科学发展的结果。管理活动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就存在,管理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近代社会发展、人们长期管理实践的结果。在管理科学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研究的进展形成了各种管理理论流派,管理思想逐渐得以演变。从把人看作机器附属品的“经济人”的假设到重视员工士气的“社会人”的假设,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自我实现人”的假设到重视多维影响因素的“复杂人”的假设,管理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管理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对人的管理在组织管理活动中日益重要,也正是管理思想的变化,才促成管理心理学的诞生。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管理心理学把组织中的人作为研究对象,而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心理因素支配下进行的,因此对人的心理的研究就成为理解人的关键。组织中人的活动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由参与生产劳动的劳动者以某种关系组成一定的群体进行的,是有组织和有领导的劳动,因此,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就必须对管理过程中个体、群体、组织与领导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管理者才能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组织管理效能。

管理心理学特殊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研究的具体内容。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体心理

个体是组织系统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的基本单位。也就是说,组织运作的效率和效益决定于组织中个体行为的效率。因此,能否调动个体工作和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整个组织系统目标的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于个体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是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课题之一。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核心是行为激励问题,即如何持续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这涉及个体认知差异、人格特征、态度等问题。管理心理学要通过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做到区别差异,掌握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并在人才测评与选拔、职业管理中应用个体心理的知识,达到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

(二)群体心理

组织中的个体心理与行为不可能孤立存在,总要受到工作群体及其他成员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实际上,个体一旦由某一共同目标而集结为群体,便会出现群体特有的行为规范、行为模式和价值评价标准。这些规范、模式和标准是群体成员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反过来又规定和制约着成员的行为,从而使成员的个体行为表现出特定群体的特征。组织目标是工作群体协同活动的产物,基于群体对个体行为和组织目标的重要影响,研究群体的行为与心理现象和规律,显然是管理心理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群体心理和行为研究的内容主要包含群体的构成、功能、群体动力、群体的沟通以及群体决策等。

(三)领导心理

领导是组织的灵魂,是影响组织、群体、个体行为,进而影响生产(或工作)效率与效益的关键因素。虽然领导者亦是组织中的一员,领导班子是组织中的工作群体,具有组织中其他个体或群体的一般特点和规律,但在管理活动中,由于他们的特殊地位、角色、职责与功能,决定了他们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因此,领导心理也是管理心理学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领导心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领导的功能与影响力,领导理论以及领导者的素质等。

(四)组织心理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组织成员的心理,因此,组织心理研究毫无疑问是管理心理学研究内容的组成部分之一。组织心理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关于组织的变革与发展问题。组织作为动态的开放系统,同环境保持着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环境的永恒变化性,使得组织必须经常性地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造,以便与环境维持平衡。因此,管理心理学关于组织心理研究的核心课题是组织如何适应环境需要,探索组织文化,深化自身改革,促进组织的发展,以提高组织运作的效能。

三、管理心理学的任务

管理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管理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应用学科,它的首要任务是提高组织的社会生产效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心理学理论与经验,批判地汲取我国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研究我国各种组织中个体、群体、领导及组织的心理,为充分激发和调动组织成员工作和劳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与策略,促进管理的现代化,以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任务。

管理心理学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组织成员的心理素质,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管理的科学化与现代化不仅表现为管理过程适应组织成员的心理规律,因势利导,提高其生产劳动的热情,还表现为管理行为着力于不断提高组织成员的心理素质和思想觉悟,从而达到提高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目的。组织一方面是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机构,另一方面还是组织成员接受终身教育的熔炉。组织成员在工作和劳动过程中,不断接受组织中其他个体、群体以及组织运作的规则、规范的影响,自身的工作经验、技能技巧、思想态度、知识水平、能力、个性等因素都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改变。管理必须正视这种变化的必然性,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促使组织成员的思想觉悟、工作技能、知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人际关系日益和谐,个性品质日臻完善。劳动者心理素质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

管理心理学的第三个任务是完善学科自身的理论体系。管理心理学从诞生至今不足百年,完善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应广泛吸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中的最新成果,提高预测、控制人类行为的能力。在我国,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特色的管理心理学体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任务。要建立我国自己的管理心理学理论体系,借鉴和吸收国外研究成果和科学管理经验是必要的,汲取我国古代优秀的管理心理思想亦是不可忽视的。同时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理论科学,从事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必须面向管理和生产一线,用已有的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经验中获取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管理心理学既具备科学性,又具有良好的实践指导作用。 3k5xrjFVrOT3FP9cztgkSpj2iaJdOmsX1gSX3JNVAb/CffMoCooZe1odkGuza6j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