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原谅你的敌人

为了国家的前途,我还是会选择他来做参谋总长,我相信他可以胜任这个职位。

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之一亚伯拉罕·林肯是一个具有博大胸怀的人,在他作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参与选举时,曾经用爱的力量在历史上写下了永垂不朽的一页,每当人们折服于他的魅力时,总会提到那件事。

1860年,亚伯拉罕·林肯开始竞选总统,这个瘦瘦的候选人其貌不扬,但却非常有才华。而他的竞争对手斯坦顿则是一个劲敌,此人不仅思维敏捷,而且口才尤其突出,总是在公开场合让林肯难堪,有时候甚至让他下不来台。

林肯作为共和党候选人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美国的人权状况,实现公民真正的平等,让美国南北方的差异缩小,让黑人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而斯坦顿却是保守派的代表,他认为白人天生就是领导者和享受者,与黑人的平等将是对白人的侮辱。

在某一次辩论时,斯坦顿毫无顾忌地攻击林肯的主张,他说:“我们白人天生便是优越的,但黑人却是愚钝的。我不明白为什么还有人会支持让黑人得到和白人相等的权利,如果亚伯拉罕·林肯还是这么愚昧不化的话,我真的开始怀疑是否林肯先生自己就是一个黑人。”

这种话在主要由白人议员构成的国会之中引起了大家的哄堂大笑,人们简直认为这是对亚伯拉罕·林肯的人身攻击,而林肯却一点都没有生气,还面带微笑地说:“我知道斯坦顿先生一直对黑人有所歧视,但作为虔诚的信徒,我想您一定愿意支持上帝关于人类平等的主张。您说我是黑人,我并不生气,但说不定您所信仰的上帝也是一个黑人呢?”

斯坦顿瞪大了眼睛,大声说:“一派胡言,只有疯子才会认为上帝是黑人!”

他的模样让在场的人都放声大笑,他对林肯的攻击也开始变得无力。虽然林肯不知道斯坦顿为什么会那么憎恨自己,但当他当选总统之后,在参谋总长人选的考虑上他首先选择了斯坦顿。他的心腹非常不解地问:“在您竞选的时候,斯坦顿和您是死敌,他对您的态度简直令人愤怒,为什么还要选择他来加入内阁呢?”

林肯说:“依照我对斯坦顿的了解,他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在竞选时对我的攻击只是因为我们分属不同的党派,这无可厚非。现在我所需要的只是他的才能,让他来为美国作出贡献,而不是看他是否对我溜须拍马。”

心腹们还是不解地问:“他对您的恶毒攻击,难道你都忘记了吗?让这样一个反对者来做参谋总长会影响很多的政策决策,难道您放心把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他?”

对此,林肯依旧不为所动地说:“他是我的死敌,也对我进行过令人记忆深刻的攻击,这些我并不否认。但我相信他对我的批评都是为了更好地激发我。为了国家的前途,我还是会选择他来做参谋总长,我相信他可以胜任这个职位。”

得到这个消息的斯坦顿本人也感到非常奇怪,他没有想到林肯总统会选择自己。当初双方对阵时所说的话还犹在耳边,而现在却要成为林肯内阁的成员,这多少让斯坦顿有些不好意思。他握着林肯的手,尊敬地说:“总统阁下,您不计前嫌,选择我来做参谋总长,我不胜感激,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在此后的日子里,斯坦顿果然没有辜负林肯当初力排众议的选择,帮助林肯做出了很多令人刮目相看的政绩。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之后,林肯总统废除了黑奴制度,这成为美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而在林肯之前的两任总统其实也都筹划要做这件事,《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在此前就已经有了草稿,但由于当时社会的压力,总统迟迟不敢签署这样的命令。人们总是说,前总统将这一伟业留下来,就是为了成就林肯的一世英名,而林肯却笑着说:“事实上,我之所以能够签署《解放黑奴宣言》,不仅是因为我为黑人争取人权的勇气,更因为我的身边有一群坚定的人,是他们给了我力量,让我可以义无反顾地去做这件事。所有支持我作出决定的人中,斯坦顿就是其中一位。我要感谢我的这位朋友!”

斯坦顿和林肯,两个人从死敌变成朋友,其实只在一瞬,而他们所创立的功业,却会流传千秋万代。

友善敲门声

渺小的私人恩怨在国家利益上不值得一提,而包容的度量则成为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素养。成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敌人来让你奋进,更需要朋友来帮你勇往直前。

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谁会比你的敌人更加了解你,让敌人变成知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却是一件值得尊敬的事情,当脱离了论战的氛围,两个人自然可以成为朋友。

林肯的选择,不仅说明他本人是一个胸怀广阔、不计前嫌的人,更说明斯坦顿和林肯都是光明磊落的人,当他们针锋相对的时候,会毫不留情;当他们携手并肩的时候,也会全力以赴。

在政治上,并没有永远的敌人,而在生活中,更没有必要永远与人为敌。化敌为友的林肯得到了人们的赞美,更得到了斯坦顿的忠诚,如果我们也可以在生活之中秉持这样的精神,必然可以让我们的朋友多于敌人。 EC5ljEtmSvlCP10n+gcxZOP55FbVAivP5jVc4+lckxTv6Syufkivplrg5XPkpZc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