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宋山东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宋孝宗时以大理少卿出任湖南安抚使,后官至龙图阁待制。辛弃疾性格豪爽忠信,崇尚道义气节,有文采,擅长写词,风格激昂振奋,与苏轼并称。辛弃疾年少时好学有远识,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辛弃疾所处的时代正是南宋积弱,辽金南侵,政局动荡的时期。辛、党二人面临着南归还是北进的选择,便用蓍草占卜。党怀英得坎卦,坎为水,对应的方位为北方,便留在北方为金国做事。辛弃疾得离卦,离为火,对应的方位是南方,于是南归大宋。二人从此踏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当时金宋战争频繁,南宋政权无力控制局面,地方豪杰并起。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自称天平节度使,是山东、河北一带的实际力量。辛弃疾在南下途中,为路途所阻,便留下任掌书记,并劝说耿京归属宋朝,抗击金国的侵略。于是耿京委派辛弃疾去向南宋联系。当时,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便召见并嘉奖了他,授予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赐予节度使印和文告,让他返回召抚耿京。
辛弃疾南下期间,耿京军队内部发生了叛乱,张安国、邵进杀害了耿京,投降了金国,成为了金国攻宋的帮凶。
辛弃疾说:“我受主帅委任,为归顺朝廷奔走,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变故,如何向朝廷复命呢?”于是他邀约心怀忠义气节的人直接进入金国军营。当时张安国等人正与金将饮酒欢宴,没有戒备。辛弃疾当即将他捆绑起来带走,迅速撤离。金将愕然失措,等他们回过神来,辛弃疾一行早已远去。辛弃疾将张安国送交朝廷,就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正法。他的壮举令朝廷赞赏,于是又被任命为江阴检判。
辛弃疾认为:“人生的成就,在于自己的辛勤劳作,付出了血汗,就会有回报。无论做什么,都应当种好自己的庄稼,经营好自己的事业。生长在北方的人,生活所需,以自给自足为习俗,不依赖他人,因此不至于一夜暴富,也不至于沦为极端的贫穷。南方的风尚则不同。人们以经商投机营利为重,以技艺巧术为手段,轻视农业生产。只以利益为目标,相互吞并,土地、财富只在少数人之间流动,贫富悬殊,致使各种忧患并起,贫富之间终于水火不容。”因此,他便取了“稼”字命名自己的书房,并自号为“稼轩”。
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不见而章] 虽然不刻意显露,也会自然彰显出来。
达到这样的境界,即使不刻意显露,美德也会自然彰显出来。虽然没有做出什么行动,风尚也会自然改变。纵然无所作为,也能够有所成就。
孔颖达说:“圣人之德如此博厚高明悠久,不见所为而功业章显,不见动作而万物改变,无所施为而道德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