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泰伯采药,至诚无迹

相传商代末年,有个孝悌兼全的人,姓姬,名叫泰伯,是周君古公亶父的长子。他有两个弟弟,名叫仲雍和季历。季历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

姬昌出生的时候,飞来了一只赤色的雀子,衔着丹书,栖落在门前的树枝上,人们都说这是有圣德的人将要降临人世的祥瑞之兆。

古公亶父因此认为姬昌有振兴王业的天命,于是想把君位先传给季历再传给姬昌。

泰伯体察到父亲的心思,为了尊重父意,成全弟弟,就与仲雍相约出走。就在这时,古公亶父病了,于是兄弟二人就以上山采药为由,离开都城,躲到了当时被称为荆蛮之地的江南。他们披散了头发,并在身体上刺上了蛮夷的图腾,表明自己不愿回去继位的决心。这样季历自然得位,太王也不再受传位不公的非议。

孔夫子感叹说:“泰伯有至德,却浑然无迹,使后世的人们无从称颂。”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时措] 日常行为举措。

诚,并非只是成就自己,成就自己的前提是成就事业,顺应万物化育的至理,使万物得以自在地成长,从而使自己的事业有成。实现自己的人生,达到完美的境界,是仁德。成全万物,使其自由发展,是智慧。仁德与智慧是人的天性的基础,是寓于中而形诸外的大道。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心怀至诚,就是中道。

郑玄说:“以至诚成己,则仁道立。以至诚成物,则知弥博。此五性之所以为德也,外内所须而合也,外内犹上下。”

孔颖达说:“人有至诚,非但自成就己身而已,又能成就外物。若成就己身,则仁道兴立,若能成就外物,则知力广远,诚者是人五性之德,则仁、义、礼、知、信皆犹至诚而为德,至诚之行合于外内之道,无问外内,皆须至诚。于人事言之,有外有内,于万物言之,外内犹上下。上谓天,下谓地。天体高明,故为外;地体博厚闭藏,故为内也。是至诚合天地之道也。至诚者成万物之性,合天地之道,故得时而用之,则无往而不宜。”

朱子说:“诚虽所以成己,然既有以自成,则自然及物,而道亦行于彼矣。仁者体之存,知者用之发,是皆吾性之固有,而无内外之殊。既得于己,则见于事者,以时措之,而皆得其宜也。” bgSWygG0ugRmFFM4u1NG+ho/dHqP/yTB31mBlopZgzwkCpwsgOKfLMjeWDw2ykP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