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并不是漫无目的地白日做梦。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在他的著作《我们如何思考》中提到:“我们可以用广泛的甚至是不严谨的方法定义思维:凡是在我们头脑里‘存在过’‘一闪而过’的任何想法都可以称为思维……但有一些情况,人们则是用心搜寻证据,确信证据充足,才会接受某种信念。这一思考过程叫作反思性思维,只有这种思维才有意义。反思性思维并不是简单的一串想法,而是一个结果,即连贯有序、因果分明、前后呼应的结果……”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他的著作《思考,快与慢》中阐述到,人的大脑中有两套系统,即系统1和系统2。
· 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基于过去的经验和模式,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
· 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分析和规划等。系统2的运行通常需要投入较多的认知资源,往往与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无论是约翰·杜威提出的“反思性思维”,还是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的“系统2”思维的概念,都是本书即将介绍的几套思维流程工具的理论基础。因为这两种思维的启动,都是在人们遇见困惑、犹豫或怀疑的状态下,通过分析、联想、判断等思考方法,获得答案。这些思考过程发生在某些复杂的情境下,需要采用多样的且有深度的思维方法才能达成结果。例如,你可能会碰到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寻找深藏不露的原因;也有可能正在面对让你犹豫不决的重要决策;抑或你即将实施某个危机四伏的计划……这些看上去“麻烦”的情境,需要什么样的思维方法和技能才能高效解决呢?这是本书的重点定位。本书所介绍的一系列思维流程方法并不是一般性的思维技能,我们称之为“关键性思维”。
“关键性思维”犹如攀登高山峻岭,你要清楚终点在哪,哪些路径是正确的,哪些支点可以助力你向上爬且更加省力省时。一位跳高运动员想要跳出好成绩,需要在助跑、起跳、过杆、落下等关键环节刻苦训练。同样,在你解决问题时,想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就要对关键环节的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以免南辕北辙。
一位负责销售的咨询顾问,一早上班,就收到N公司(该客户近期有项目需求,正和这位咨询顾问接洽)人力资源部主管的微信留言:“露丝,明天上午能否约个电话会议?我的老板有些问题需要咨询。”露丝接到这样的信息非常兴奋。因为已发出近一个月的建议书,客户终于有回音了!于是,露丝连忙跑到老板的办公室,问:“老板,明天上午什么时间有空?和N公司老板开个会?”这时,露丝的老板汤姆一脸懵。尽管汤姆知道最近在和N公司洽谈一个金额不小的人才培养合作项目,但露丝突然抛来的预约让汤姆非常愕然。当汤姆再问露丝究竟发生什么事时,露丝直接把客户的微信留言递给汤姆看。汤姆看完后,问了露丝三个问题。
“露丝,N公司已有回音了,非常好!对方说的老板是谁(言下之意是什么层级的老板)?你知道他们大概想要谈什么吗?客户说过需要我参与吗?如果你没法回答这三个问题,抱歉,我不能参加明天的会议。”
汤姆的三个问题让露丝无言以对,她转头便向那位发信息的N公司人力资源主管联系。
现实工作中,这类场景非常多。我们把露丝这类的销售顾问称为不成熟或思维不缜密的顾问。相反,如果你能提前准备好关键信息,给老板一个帮助你签单的理由,这样才称得上思维成熟的员工。当然,如果你不需要老板出面就能独立和客户沟通完成签单,那你一定是一位资深销售顾问了。
同样,经理人也有思维成熟程度的差异。有些经理人遇到类似请求,会不假思索一口答应,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干了再说”。还有一类经理人就像汤姆,提出几个问题让员工思考。可能有些人会认为像汤姆这类老板不够“爽快”,对下属工作不够支持。可以说有这种想法的人都属于不爱思考的人。显然,汤姆是一位拥有成熟思维的经理人,他正在培养露丝的独立思考能力,考虑如何更有把握地拿下订单。
N公司人力资源主管所发的留言信息哪些才是“关键性”信息呢?露丝只看到预约会议,而汤姆想到的是为什么谈,谈什么,跟谁谈,我们需要做什么准备以确保会议成功并顺利签单,以及如何帮助露丝成长。
衡量一个人的思维是否成熟,要看他在思考的过程能否掌握关键点。有些人在和他人的沟通中,经常采用“复制粘贴”模式,他们会把拿到的原始信息直接转发,稍微动脑筋的人会把信息整理归纳后发送给相关人。一位成熟的管理者最不愿看到自己的员工或同事只会“复制粘贴”的工作方式。露丝的行为就是典型的“复制粘贴”。尽管信息整理和归纳的过程也需要动动脑筋,但并非关键性思维。所谓“关键”即促使成功的要点、关键环节或关键要素等。它们经常隐藏在事情的痛处、死穴、卡点等,往往不易发现,需要经过深入思考才能挖掘到。那么,是什么导致我们有时会失去关键性思维的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