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一句“我思故我在”开启了西方近现代哲学的大门。“我思故我在”可精练地理解为:当我使用理性来思考的时候,我才真正获得了存在的价值。理性思考可破除习惯、迷信以及种种所谓的“常规”之桎梏,让真正的理性之光照进自己的人生,那么,人的存在才有真正的意义。它道出了人类独立思考的本能和意义。
我曾经发动身边的朋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在什么情况下会开始思考?”答案五花八门:
·“遇到新鲜事”
·“发生意外”
·“有困惑”
·“没有退路”
·“穷的时候”
·“做作业的时候”
·“老婆生气的时候”
……
其中,有位朋友与众不同的回答引起我的反思。她说:“发生以上的情形,我什么都不会想,可能只会兴奋不已,或是焦虑不安。”
这位朋友的回答像一根棍棒敲了一下我的头。原来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视角的理解。笛卡尔也认为情绪是理性思考的杂音。可见,“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思考”的最佳答案是“在没有情绪,理性的情况下”才能进入实质性的思考状态。本书即将介绍的几套思维流程工具的应用前提是要求人们处在理性的状态之下。
在理性的情况下,促使大部分成年人思考的情形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当人有了“梦”,另一种是遇到“痛”。
“梦”是指人们有了愿望或目标,就会开始思考如何展望未来实现目标。一位CEO会经常思考企业未来的战略布局以赢得市场竞争;一位作家在创作一部小说前会先思考如何设计作品的框架结构;一位老师在讲课前会先备好课。理想是美好的,然而现实是骨感的。所谓的“痛”来自困难和挑战,遇到过不去的“坎”,人们会开始思考新方法来突破重围。企业无法实现盈利,CEO会思考如何突破瓶颈;作家的小说卖不出去,需要思考怎么改进;老师在课上被学生挑战,会思考如何更好地备课?当然,当太太生气的时候,丈夫也会思考如何哄她。“梦”和“痛”是激发人们思考的阀门,大多数情况下,思考是为了改变。
“让思考课程成为教育重点”运动先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德里分校教授文森特·拉吉罗(Vincent Ruggiero)在他的著作《思考的艺术》里是这样定义思考的:
思考是能够帮助我们阐述或解决问题、做出决定、了解欲望的所有心理活动;思考是探究答案,是获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