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与ARPANET向互联网的发展过程有两个相似之处:一是当军用无线通信网技术研究与应用发展到一定阶段,研究人员自然会将这种研究思路转移到民用领域,开始研究民用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问题,这是移动互联网研究的技术背景;二是推动互联网发展的力量来自计算机业与电信业,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力量同样来自计算机业与电信业。因此,诠释移动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可从以下两个切入点着手。

1.3.1 从PC发展看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

21世纪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普及程度最高的两种信息服务设备是个人计算机(PC)与手机。如图1-11所示,从1979年出现的IBM PC开始,个人计算机的CPU沿着16位的8088、32/64位的Pentium的路径快速发展,功能不断增强。但是,个人计算机作为计算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定位在办公、个人信息处理应用,同时也是网络用户访问互联网应用的主要接入设备,但不具备语音通话功能。语音通话一直是由电信业传统的电话业务实现的。1995年,在个人计算机上开发的IP电话出现,标志着互联网跨界进入电信业,实现与电信业主营业务、技术的融合。

1.3.2 从手机发展看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

1983年,全球第一款商用手机Motorola DynaTAC 8000X问世。作为电信业移动通信的重要工具,手机功能定位在移动状态下人与人之间的语音通话。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形势下,1997年6月,移动通信界的四大公司——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和无线星球发起了无线应用协议(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WAP)论坛,其目的是建立一套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的协议规范。1998年5月,WAP l.0推出;2001年8月,WAP 2.0发布。2001年,我国第一个WAP网站(wap.sina.com.cn)上线。WAP协议的出现标志着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业务、技术开始融合,意味着手机不再只是移动状态的语音通信工具,而是成为接入互联网、共享信息的重要工具。图1-12描述了从手机发展看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历程。

图1-11 从PC发展看移动通信与互联网融合

图1-12 从手机发展看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

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衍生出两个基本的研究课题。

1.网络层协议的研究

由于互联网的地址结构和路由算法都建立在IP的基础上,IP是针对传统互联网而设计的,因此IP不能适应移动节点和无线网络。移动计算网是对IP提出的大挑战。为了满足移动计算网的要求,IETF的移动IP工作组制定了标准协议——移动IPv4,用来支持移动节点在互联网中的操作。移动IPv4与下一代的移动IPv6的研究、产品开发已经成为当前研究中的热点课题之一。

2.应用层协议的研究

WAP是一个开放、全球化的协议,它使用户可以通过内置浏览器的智能手机访问互联网。WAP是智能手机从基本的通话业务迈入互联网接入业务的关键技术。WAP开发遵循的原则是基于互联网广泛应用的标准(例如TCP/IP、HTTP、SSL与XML等)提供一个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与开放的标准。

1.3.3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5G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深度融合,将为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转型与升级注入强劲的动力,同时充分体现移动互联网移动、融合、社交的特点。

1.指尖上的场景革命

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应用高度融合的产物。移动互联网正在以超常规的速度向各行各业与社会各个方面渗透。以5G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不再是一项技术的“单打独斗”,而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一起产生的“核聚变”,能够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与变革,孵化新的应用,催生新的业态。移动互联网将对人们的上网行为以及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图1-13给出了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的示意图。

移动互联网掀起了一场“指尖上”的场景革命。智能手机、App、可穿戴计算设备、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

Maribel Lopez在《指尖上的场景革命:打造移动终端的极致体验感》一书中列举了几个经典的场景。

场景1:从我们的实际经验来看,开车出行发生交通事故之后,后续的事故处理将耗费当事人巨大的精力。由于事发突然,我们无法精确报告自己的当前位置,可能延误医疗救援与道路救援的时机。我们也没有办法及时向保险公司报告出险状况,只能等勘察人员赶到现场,随后则是一个漫长的理赔流程。但是,法国一家保险公司开发了一款交通事故处理App,这个App为客户提供了一键式服务,直接引导客户联系对口的部门。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App从手机GPS模块中获取事故发生的确切位置,车主通过手机发送现场拍摄的人员受伤与车辆受损视频,立即报告事故情况,向急救中心、交通事故处理中心发出求助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受伤人员等待救助的时间,缩短因车辆事故造成的交通堵塞时间。手机拍摄的车辆受损情况视频会直接传送给保险公司的经纪人,由于保险公司保存着车主购买的险种与金额信息,因此可以大大缩短车辆受损理赔的处理时间。这款App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引起了众多客户的兴趣,19个月内下载量就达到2.4万次。

图1-13 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场景2:拉斯维加斯的米高梅百乐宫酒店安装了Wi-Fi网络,如果发现某位顾客在餐饮区停留十分钟,App就会向酒店的市场营销软件上传这一信息。市场营销软件根据这位顾客的预订信息,了解到他正在同家人一起旅行。软件还会根据他以前停留的地点获知其饮食偏好,于是市场营销软件会通过酒店的App向他发送消息,例如:“你好,在当前餐厅吃面条,如果需要4人位,可能要等待一小时。但是,如果在百乐宫餐厅就餐,只需要等待十五分钟。你想订位子吗?”如果配合室内定位与导航功能,顾客手机上会立即显示到百乐宫餐厅的行走路线,使顾客到百乐宫餐厅就餐更方便。

场景3:亚马逊公司在平板电脑Kindle Fire HDX设置了一个按键,当用户按下这个按键就会进入一项被称为“Mayday”的支持服务。技术顾问可以远程和用户一起操控平板设备,并介绍设备的各项功能,带领客户完成操作,或者为客户完成操作。亚马逊公司一年365天、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免费提供Mayday服务。在使用Mayday服务的过程中,用户在屏幕上能够看到技术顾问的一举一动,但是技术顾问看不到用户。亚马逊要求技术顾问对服务请求做出响应的时间不超过9秒。

场景4:乐购公司在应用电子货架标签之前,需要手工更换的纸质标签数量在500万个至1000万个,这样做既耗时又不能为顾客或商家增值。电子货架标签具备的价格更改的敏捷性为乐购公司运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能够帮助零售商对存货变动和竞争对手定价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以价格为手段进行短期促销。例如,乐购公司订购了大量草莓,但是在某个门店或某个地区,喜欢草莓的顾客不多,草莓滞销。草莓保存时间短,如果不能尽快卖出,草莓将会烂掉。于是,管理人员可以决定某个门店或几个门店降价销售草莓,优惠时间限定为6小时,其他门店的草莓价格保持不变。顾客在门店显示板或手机App上能够看到草莓降价促销的信息,收银台也实时按新的价格收款。这种敏捷的定价策略使得商家拥有近乎实时的弹性定价能力,让顾客享受基于场景信息而量身订制的价格优惠。

场景5:华盛顿医疗中心(WHC)通过指尖上的场景革命,将世界一流水平的医疗服务外延到应急医疗车辆上。WHC与移动通信运营商合作开发了一款称为CodeHeart的App。当救护车到达抢救现场后,抢救人员发起实时的音频或视频对话,与医疗中心的医师远程共享患者病情和检查信息。通过App,WHC能提前做好患者救治的准备工作,待派遣的医师到达现场后,能就地处置不宜运送的患者。在患者到达医院后,急救中心立即调配医师优先抢救病情危重者,开展针对性的救治。CodeHeart能够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领域的良好体验。

这几个案例只是场景革命的缩影。目前,已经出现遍及各行各业的数以百计、千计的指尖场景革命应用,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因此,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指尖上的场景革命,将“顾客就是上帝”的目标推进了一大步。

2.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特点

电信业比互联网业发展得早,在互联网还没有普及之前,电信业基本上是一个垄断行业,电信网结构与技术是封闭的。互联网的出现给电信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互联网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国际电信联盟(ITU)的领导人深刻地认识到:必须研究互联网发展对电信业技术、业务与运营模式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从1997年起,ITU组织技术人员研究互联网发展对电信业的影响,并且每年发布一份“世界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

实际上,20世纪90年代初电信业提出的ATM传输技术就试图在网络层用独有的协议与互联网的IP抗衡,结果是和所有试图抵制IP的传输网技术一样失败了。电信网最终选择了“IP化”的道路。“IP化”是指电信承载网放弃传统的TDM技术,采用互联网的IP、路由器,在路由器之间用光纤线路连接,语音、图像与视频的数字信号都封装成IP分组在光纤上传输,传输层采用TCP/UDP。应用层采用HTTP等协议,应用层软件开发采用C/S模式。电信运营商结合自身的网络条件,逐步构造基于全IP承载的电信网,将原来基于TDM承载的话务与信令转移到IP网络上运行。电信网“IP化”体现在“承载网IP化、话务网软交换化、信令网IP化”三个关键技术环节上。在电信网“IP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移动互联网,具有以下三个技术特点:

1)终端智能化。早期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是封闭的系统,用户无法在手机上开发新的功能。随着智能手机与开放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出现,开发者可以利用开放的操作系统环境,开发出各种类型的App,用户可以自行加载App,以扩展智能手机的功能。终端的智能、开放与可扩展的特点已成为移动通信业和其他行业联合、跨行业融合的纽带。

2)网络IP化。网络IP化是移动通信传输网向适应移动互联网需求的方向发展的结果。网络IP化使移动互联网具备了打破传统电信业疆域的能力,通过与互联网使用相同的网络层IP,在高层使用相同的传输层TCP/UDP以及应用层HTTP等协议,促进了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网络融合、业务融合和运营管理融合,深刻地影响和推动了移动通信的发展。

在移动互联网中,网络IP化提高了网络应用的丰富性、组网的灵活性、系统的高扩展性、业务和网络的可管理性。同时,它也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将互联网存在的网络安全威胁(如恶意代码、病毒,以及分布式拒绝服务等网络攻击手段)引入移动互联网中。

3)业务多元化。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多元化特点越来越突出,应用创新、跨界合作、商业模式创新等成为显著的特点。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不是简单通过移动终端使互联网的应用得到延伸,而是衍生出更多的业务形式、商业模式和合作模式,催生了很多新的产业和应用形态。

3.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移动互联网的终端移动性,使用户可以采取“随时、随地、永远在线”与“碎片化”方式访问互联网,让互联网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移动互联网应用正在以移动场景为主体,悄然推动着计算机、手机与电视机的“三屏融合”。

2)智能手机已成为访问互联网最主要的移动终端设备,使用对象覆盖各个年龄段,与用户须臾不离、如影随形,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用户上网的“第一入口”。

3)移动互联网加快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跨界融合的速度,催生了现代服务业的新业态与新的经营模式。移动新闻、移动搜索、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移动位置服务、移动学习、移动社交网络、移动视频、移动音乐、移动游戏与移动即时通信等应用发展迅速,移动互联网正在发展成“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泛在网络。

4)移动互联网的无线传输网包括计算机网络的Wi-Fi与电信网的4G/5G,推动了电信(Telecommunication)、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互联网(Internet)、媒体(Media)、娱乐(Entertainment)等产业相互渗透,形成融合的TIIME业务环境,促使产业生态结构、价值创造与分配方式的演变。

如果说互联网的特点可以描述“开放、互联、共享”,那么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就可以总结为“移动、融合、社交”。

移动互联网发展使互联网应用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 人们获取信息与享受互联网服务的方式从固定向移动转变。

· 移动互联网的很多应用会根据用户漫游过程中的位置来提供服务。

· 移动终端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社交的主要工具,各种社交网络与应用方兴未艾。

1.3.4 手机功能与结构的演变

手机研发的初衷是让用户随时随地能打电话,因此语音通信是手机的基本功能。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也从单纯的语音通信工具向语音通信、信息处理与访问互联网融合的智能化方向发展,手机功能与结构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手机的概念与功能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移动上网、移动购物、网上支付与社交网络最主要的移动终端,甚至逐步取代了人们随身携带的名片、银行卡、钱包、公交卡、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定位与导航设备。正是因为智能手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促使嵌入式技术研究人员不断改进智能手机的超级电池、快速充电、柔性显示屏、数据加密与安全认证技术。

2)智能手机必然成为集移动通信、计算机软件、嵌入式系统、互联网应用等技术为一体的电子设备。手机设计、制造与后端网络服务技术呈现跨领域、综合化的趋势,不同领域技术的磨合与标准化的复杂度明显增加。

3)智能手机功能的演变是电信网、电视广播网与互联网三网融合的结果,它标志着电信网、电视广播网与互联网在技术、业务与网络结构上的融合,也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推广创造了重要的手段与通信环境。 roLbtqB/9fLCMjh4rtf4OLQnBA+DvtDpaZcYZNdGlOsZtikYqymXH6sMgfI+Qle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