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单纯的“货币”——比特币,以“社区”为前提——以太坊

代币为人们提供了如此多样的价值,而代币得以发行的基础正是“以太坊”。

无论以太坊还是比特币,都是基于“加密技术”,它们利用了区块链的虚拟货币程序,但两者的思想背景完全不同。

比特币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区块链开发的虚拟货币,当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背景中存在一种自由主义思想。它是一种完全的去中心化虚拟货币,具有强大的安全保障。

考虑到诞生于2015年的以太坊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说它具有与比特币不同的划时代性。

在这里,我希望大家了解到,Web3.0的一大特征是“社区”占据了重要地位。可以说,有了在“以社区为前提”的思想背景下产生的以太坊,才产生了Web3.0这个货币型、证券型可替代代币与NFT纵横交错的世界。

有时我会在名为“BANKLESS”的播客上,听到比特币派和以太坊派之间的有趣辩论。

简单陈述一下概要。比特币派提出“以太坊(在安全方面不如比特币)要是失败了怎么办”,对此,以太坊派的回答是“通过协商解决问题”。比特币派又进一步回道“这种说法根本就是‘去信任’(trustless)的”。这段辩论有趣的点就在于,两派秉持的思想不同。

比特币派所说的“去信任”指的是一种“不信任任何人”的思想,为此需要构建强大的安全保障以实现去中心化。而以太坊派则以去中心化的社区为大前提,认为“一旦出现问题,问题可以通过社区内部商量的方式解决”。在这一点上,双方的思考方式存在着根本分歧。

此外,比特币派的宗旨是“买进但不卖出”,与之相对,以太坊派则热衷于频繁买入和卖出平台上发行的各种代币。

例如,一个艺术家在卖出自己的NFT作品后,再用赚来的以太币去购买其他艺术家的NFT作品,这样以太坊就为艺术家们的相互投资创造了一个活跃且有趣的空间。同志、伙伴之间相互支持这一起源于“以社区为前提”的以太坊的思想,从此处也能窥见一二。

由于去信任和去中心化的特征,到现在为止,比特币只能主要作为一种“货币”发挥作用。与以太坊相比,人们很难使用比特币的程序语言进行操作和管理,在开发上存在难度。目前也有一些人在进行相关开发,希望能用比特币完成以太坊上可以实现的操作。

以太坊并没有像比特币一样将自己的功能局限于货币之中。在具备了“智能合约”(类似于数字合约,会自动执行预设程序,并在区块链上进行记录)等机制后,人们就可以在以太坊上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了。

简单来说,比特币是货币,而以太坊既有货币又是基础设施。

DAO、NFT、DeFi等Web3.0的构成要素,都是基于以太坊这一基础设施才得以实现。可以说,以太坊通过区块链技术的使用,创立了以社区为基础的加密经济,同时为以“分散”为关键词的Web3.0中多种多样的经济及社会活动提供了可能(见图0-7)。

图0-7 Web3.0的生态系统

①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IP公司是指拥有商标、专利、著作权、域名等相关知识产权的企业。

②Decentralized Identity的缩写,通过去中心化的ID管理系统,使得数据持有者能够对自己的属性信息进行操作。

③Software as a Service的缩写,是指用户通过互联网使用服务器上的服务。

如今,成为基础设施的区块链不仅有以太坊,还出现了一些运用不同技术方法的区块链。 lTizbRx2xnHmz1RuPdaJ2zn/Uojfqe5RBgLwCxeSyJaLLEieYswZO1ja69vQoEY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