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因工作方式改革与新冠疫情的影响,职场中的各种问题积重难返。
作为一名人事顾问,我平时接触了许多公司,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公司,它们的问题千差万别。
例如,制造业中就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工作多年的老员工所积累的技术 没能传承给年轻的新人 。
在过去,新人可以通过“观摩偷师”的方式获得指导,可是现在,工作方式改革使工作时间相应减少,也导致年轻人难以掌握技术,并且以上状况仍在持续。
在餐饮业中,许多企业在招聘兼职员工方面可谓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即使招聘到了员工, 好不容易培养出来却无法留住他们 ,员工很快就辞职了,这已经成为常态。
拥有店长或经理等头衔的管理层人员,在管理兼职员工上煞费苦心,安排轮班、指导培训员工、填补岗位空缺,等等,他们的一天眨眼之间就这么过完了。营业时间结束之后他们才开始做自己的工作,这是家常便饭。不眠不休地工作,结果就是一些人累垮了自己的身体,心理健康也同样出现了问题。
就企业规模而言,中小型 、 初创企业都存在结构性问题 ——企业业务过多,员工人数过少。如今的状况是,其中很多企业不为员工提供带薪休假、产假甚至陪产假。
另外,大公司正不断推进工作方式改革,整体工作时间减少,工作环境也在不断改善。然而,新冠疫情导致裁员不断,职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外,现在所有公司都必须不断实行新对策,如业务在线化、居家办公,等等。
在问题层出不穷的背景之下,社会中仍不断涌现出所谓改善职场的“工具”和“技巧”。只要读读书、去去研讨会,就能立马将“最新工具”收入囊中。
在公司中,有相当多的人勤奋好学,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拼命收集信息,以求获得那些看起来能在自家公司用上的“工具”和“技巧”。
例如,时下,在人力资源领域被称为“ HR 技术”(人力资源技术)的工具十分流行。 HR技术由“人力资源”和“技术”相结合而来。
简而言之,这是指使用尖端技术提供人事问题解决方案和整体服务。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人事考核云系统和激励管理系统等 ,利用云系统进行人事考核和激励调查已成为当下的流行趋势。
比如,在某员工满意度(Employee Satisfaction,ES)调查中,通过以下问卷来了解员工的满意度:
“你会向学弟学妹们推荐这家公司,让他们入职吗?”
“你会向亲朋好友推荐自家公司的产品吗?”
这些问题相当于问:“你喜欢这家公司吗?”不过,一般而言,当被问及“你是否喜欢这家公司”时,有多少员工能坦率回答“讨厌死了”呢?
除非员工有辞职的打算,否则他们绝对会回答“我喜欢这家公司”。 有些调查可以衡量员工答案的可信度,但即使如此,员工也不可能完整地表达出对公司的不满。尽管如此,公司仍基于这些调查结果,因“我司员工满意度很高”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式改革卓有成效”而沾沾自喜。坦白地说,这种做法没有意义。
不仅如此,非常有趣的是,现实中工作 积极的人反而会辞职 ,特别是年轻的员工,他们一旦认定继续留在这家公司工作没有什么盼头,就会直接撂挑子不干了。
实际上,这类公司有时也会向我咨询建议。
“我司员工分明干劲儿十足,ES调查也能印证这一点,可为什么公司就是留不住积极进取的员工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对于这类问题,我回应如下:
“他们积极进取,却离开贵公司,这难道不是意味着贵公司自身有什么问题吗?”
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许多公司非常热衷于引入新制度,可实际上,它们似乎又对新制度是否真的有效漠不关心。它们似乎觉得,只要引入新制度就万事大吉了,只要有个开头就会水到渠成。
如果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就会发觉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
“只要引入新制度就万事大吉了”,这种想法类似于肚子痛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服用些肠胃药来应付。
就算统称为“肚子痛”,发作原因也各不相同,有可能是腹泻、胃溃疡、阑尾炎或癌症。明明不清楚肚子痛的原因,却认为吃些肠胃药就能药到病除,那可太荒谬了。
当肚子痛时,看病的医生敷衍了事,只开一些肠胃药,那才难受吧?
想必各位读者都能理解这个比喻,但不知为何,当涉及职场问题时,高层领导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相似错误(见图0-1)。
图0-1 单单引入新制度无法解决职场问题
就是因为职场存在问题,所以引入看上去还不赖的制度……
只要做好制度引入,后面就不用再做什么了,制度会自行解决问题……
仔细想想,似乎谁都明白这是痴人说梦,但不知为何,在多数情况中,大多数人仍会陷入这个思维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