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价值链理论的提出与实践发展

1.3.1 价值链的概念

1.价值链概念的提出

1895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出版了《竞争优势》( Competitive Advantage )一书,波特在书中首次提出了价值链概念。波特认为,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设计、制造、销售、运输和产品服务各种活动相互关联,构成的动态的创造价值的过程即为价值链。价值链本质上由一组相关的活动组合而成,包括:采购原料、生产过程、分销和销售活动、研究与开发活动、支持活动。

波特所提出的价值链主要针对单个企业,着重于单个企业的竞争优势。伴随着国际外包业务的兴起,波特在1998年又提出了“价值系统”(Value System)的概念,并将其应用范围扩大到了不同的企业之间,这与随后兴起的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在某些方面有着共通之处。随后寇伽特(Kogut)也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他的观点比波特更好地揭示了“价值链纵向分化”与“全球空间重构”的内在联系。

价值链理论最初只是一种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但是随着价值链理论实践的发展,价值链理论在企业的战略规划、市场营销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价值链的基本构成

任何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内部都存在价值链,这种称为企业的内部价值链;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存在价值链,处于同一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间存在行业价值链。行业价值链是指由企业内部价值活动和外部企业价值活动构成的链式结构。

波特将企业内部价值链分为基本职能和辅助职能两大类。其中,基本职能包括内部物流、外部物流、生产、营销和服务等活动,辅助职能是指为企业提供各种生产经营所需资源的活动,如人力资源管理、物质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波特将这种辅助活动与企业的外部价值活动相联系,构成了外部价值链,外部价值链和内部价值链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

价值链有三层含义:一是企业的各价值增值活动之间是紧密相关的,例如,原料供给的计划性、及时性、协调性,与企业的生产制造活动紧密相关;第二,任何一种活动都可以为企业创造出有形的或无形的价值,例如售后服务,如果公司能对客户的需求给予足够的关注,并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就能提升公司的声誉,产生一种无形的价值;第三,企业的价值链除了内部的链式活动外,还包括一系列的外部活动,例如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关系等。

企业可以通过成本领先和产品差异化来创造竞争优势,企业的每一种价值活动的经济效果直接体现了企业在该价值活动中的相对竞争能力的高低,通过将其与竞争者的价值链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不同之处,从而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

3.价值链的特点

(1)价值链的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行业价值链,即企业内部价值活动与外部企业间的关系,它体现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价值联结。行业价值链包括上游供应商价值链和下游买方价值链,企业的价值链是由一个更大范围的价值体系反映出来的。

(2)价值链的异质性 同一条供应链上不同企业的价值链,因其所处的环节存在差异,价值链也会有差异。这体现了不同公司在战略和实施战略方式上的差异。同一企业在价值链上的表现会随着其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这表明企业的价值链具有动态发展性。

4.价值链分析法

对价值链进行分析是确定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方法。通过对企业的价值活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在价值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并对其中的关键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确定企业价值链中产生价值的关键环节,从而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价值链分析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过程:

(1)识别价值活动 价值链分析的基础是价值,价值链是由各种价值活动构成的。价值链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在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中,只有与生产相关的活动才能产生价值,这些产生价值的活动就是企业的关键环节,也就是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识别价值活动是指对价值活动进行分类,将其归类为若干个简单的价值活动,并分析每个价值活动的具体内容、特点及其对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以便正确认识其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

(2)确定价值类型 企业内部的所有活动都可以分为三类:直接活动、间接活动和质量保证活动。直接活动是指所有与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有关的活动,例如原材料加工、包装等;间接活动是指为直接活动提供支撑的各种活动,如设备维护、仓储运输等;质量保证活动是指与基本生产活动无关的活动,如巡视、监察等。这三种活动具有截然不同的经济效应,它们在竞争优势中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应当进行区别,权衡利弊,明确核心与非核心活动。

5.价值链分析的作用

在对企业价值链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企业价值活动中的核心环节,进而确定企业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企业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如波特所说,在消费者心中,它的价值是由一系列公司内部的物质和技术上的具体活动及利润组成的,当某公司与其他公司竞争时,实际上是公司内部的多个活动在进行竞争,而不是某一项活动在竞争。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竞争优势是决定企业业绩的关键因素。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在产品设计、制造、营销、交付和其他相关环节中所开展的各种独立的活动。这些活动中的每一种都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同时为其差异化打下基础。不同的竞争者在价值链上的差异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1.3.2 价值链理论的发展

1.传统价值链理论

传统的价值链理论认为,不同价值链之间的差异性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竞争优势的取得由两个维度决定,即企业所在行业潜在竞争者的数量和企业在行业内的相对竞争位置。行业的潜在竞争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业的结构,而企业行为对行业结构存在较大的作用,企业的行为也可能影响行业的发展。企业的战略就是基于上述维度构建的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基本活动组成的框架和策略,企业的战略最终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彼得·海恩思(Peter·Hines)把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作为生产过程的最终目标,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价值链的定义。海恩思认为满足顾客需求是企业生产的最终目标,而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把获得利润作为企业生产的最终目标。其次,海恩思将原材料采购、客户关系管理等活动包括在价值活动范围内,这一点与波特的观点不同。根据波特的观点,原材料、客户等因素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因素,但并不产生价值。海恩思与波特价值链的第三个区别是:海恩思认为企业的基本价值活动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交叉的,而非独立存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2.虚拟价值链(Virtual Value Chain)理论

1995年哈佛商学院的杰弗里·雷鲍特(Jeffrey Rayport)和约翰·斯维奥克拉(John Sviokla)首次在《开发虚拟价值链》( Exporting the Virtual Value Chain )中提出了虚拟价值链的观点。虚拟价值链观点认为,企业不仅在有形的资源市场中竞争,还在由信息构成的无形的虚拟市场中竞争,这个无形的虚拟市场被他们称为“市场空间”。企业通过采购、生产、销售等价值活动在有形的资源市场中创造出价值,这些价值活动形成了有形价值链;通过信息的收集、选择等价值活动在无形的信息市场中创造价值,这些价值活动则构成了虚拟价值链。企业通过对有形价值链和虚拟价值链中的价值活动进行识别、分析,提出适合于企业本身的战略构想和管理实践。

虚拟价值链和传统价值链的区别在于:虚拟价值链认为信息可以创造价值,而传统价值链理论则认为信息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辅助要素,信息并不能创造价值。

虚拟价值链理论认为,信息在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中也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企业通过寻找信息、利用信息改变公司的运营方式,而不是简单地记录信息。虚拟价值链通过信息的收集、组织、选择、合成和分配创造价值。信息有助于理解或改变实体世界,但它超越了实体世界,能够创造新的产品、服务和市场。后来,理论界又强调了虚拟价值链的重要性,认为虚拟价值链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实体价值链的补充。

3.价值网(Value Net)理论

1998年,美世咨询公司(Mercer公司)的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在《发现利润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价值网概念。斯莱沃斯基认为,传统的价值链无法适应客户日益增加的需求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企业急需改变其业务结构,价值网理论应运而生。

美国研究员大卫·波维特(David Bovet)对价值网理论做出了进一步阐述。波维特在《价值网络》一书中提出,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应对顾客日益提高的需求,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形成一种全新的运营模式。价值网的本质是:处于一个相对固化的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通过将相关的利益集团聚集在一起,分配特定的资产,基于适当的价值转移机制和专业化分工的生产服务模式,共同参与、完成产品价值的创造,共同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在网络经济时代,不同产业及同一产业的不同企业间已经形成复杂的网络化结构,价值链理论已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在网状产业中,许多部门的价值链相互关联,价值网络自然发展形成。狭义的价值网理论指的是网络经济中各行业相互关联而形成的价值网络;广义的价值网络理论指的是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不同的市场主体、不同的部门之间创造、交换和转移价值的网络。

价值网络理论取代价值链理论,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就企业发展而言,价值链理论和价值网络理论的区别在于:价值链理论是独立的产业思维,只有最终环节考虑顾客的实际需求;价值网络理论是网络经济思维,所有的价值环节都是以顾客为中心的,以顾客需求的实现为最终目标。

价值链理论指导自下而上的战略,起点低、范围窄、受行业限制;价值网络理论指导自上而下的战略,起点高、开放、不受行业限制。价值链理论指导企业同质化竞争,难以超越竞争对手;价值网络理论指导企业了解部门之间的双向联系,实现产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4.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理论

全球价值链是一个由跨行业公司组成的全球性网络,它通过将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分销等过程联系起来,实现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全球价值链由价值活动及价值活动的参与者构成,价值活动包括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营销、物流、逆向物流等。

斯特恩(Sturgeon)从三个维度来定义全球价值链:组织规模、地理分布和生产性主体。组织规模维度规定,所有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都参与构成全球价值链;地理分布维度规定,构成全球价值链的主体来自全世界;生产性主体维度规定,参与构成全球价值链的主体包括生产商、分销商和一体化公司。

斯特恩对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的维度进行了区分。全球价值链从纵向维度研究产品从生产到交付的一系列价值活动,产品生产的过程越复杂其维度越大;全球生产网络从横向和纵向维度研究生产活动,涵盖整个产业,随着产业横向维度的增大,全球生产网络的规模会更加庞大、结构会越复杂。从横向维度看,在全球价值链逐步发展的基础上,一种更新、更高、更广泛、更深层次的概念,即全球生产网络逐步形成。关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价值链的治理、全球价值链的现代化及全球价值链的收益分配三个方面。

1.3.3 制造业价值链的实践发展

1.制造业价值链的构成与发展趋势

传统的制造业价值链以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为基础,以单个企业作为分析目标,分析企业的价值活动及核心竞争优势。制造业价值链以生产制造为核心,主要分析与生产制造相关的一系列价值创造活动,生产制造环节通常被认为是企业价值增值的核心环节和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所在。

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制造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相比于传统制造业价值链只关注生产制造活动,现代制造业价值链关注所有形式的价值增值活动,以价值增值为基础的活动正逐渐成为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代制造业价值链相比于传统价值链的主要变化包括价值链的纵向维度增大、价值链向价值网升级转变、价值链节点模块化,信息技术成为价值增值的主要动力。

价值链的纵向维度增大指的是企业价值链涵盖的价值活动范围延伸到企业外部。随着专业分工的深入发展,不同的制造环节逐渐由专门的部门负责,最终分化出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服务型企业,这些分化出的第三方企业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协同发展,与原制造企业共同构成更大维度的价值链。

价值链向价值网升级转变。从事于同一制造活动的不同企业间彼此相关,形成了一系列嵌套的网络结构,即相互依存、垂直联系的价值链体系。不同企业的价值链相互交叉、作用形成价值网。

价值链节点模块化指的是从事同一生产活动的不同企业横向整合、集成,形成模块。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不同企业整合形成的模块拥有着远超单个企业的资源,资源的整合带来成本的降低,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技术成为价值增值的主要动力和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新的增长点。在业务领域,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与产品的订购、设计、生产、加工和销售密切相关,并被用来传输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和信息对公司最终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交付至关重要。在制造业中,业务流程是完全由IT支持的,信息系统管理整个业务生命周期。例如,客户通过网络浏览器直接向公司的销售中心发送订单,公司的生产管理系统,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物资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系统,组织、计划和安排完成订单所需的生产。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术重组价值链各环节,加快价值链结构调整,实现传统制造业现代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产业化,企业将不得不通过整合产品和服务(通过地理上分散的合作伙伴)精简业务流程,并通过集成价值链提供基于服务的解决方案来竞争。企业充分利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服务改进和市场开发的各个方面,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来提高生产力,减少产品或服务的交付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全球互联、智能计算和业务整合技术等,提供了发现、计划、配置、执行、监控、优化、分析、修改和创建整个价值网络的业务流程的机会,促使业务流程协调发展,支持整个价值网络的利润最大化。

2.制造业价值链的实践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意识到通过价值链理论确立企业竞争优势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以价值链为基础的经营管理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

以海尔集团为例,研究海尔集团如何运用价值链分析理论来实现其发展。就海尔集团所代表的制造业而言,价值链的核心活动包括内部和外部物流、营销和服务;辅助活动包括采购管理、企业基础设施(确保企业经营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维护、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等。

1998年以来,海尔集团对其流程进行了重组,并通过适当的手段和方法建立、管理和控制其价值链。为了应对相互关联的碎片化市场和个性化的用户,海尔集团从2012年开始实施网络化战略,并将其组织结构从“倒三角”转变为基于“人单合一”管理体系的市场导向结构。此外,海尔集团彻底推行价值链管理,以建立一个无边界的涵盖公司、员工、用户和供应链的各个方面的平台型价值生态系统。

这个价值生态系统是在把海尔集团的用户纳入价值链的基础上,把供应商纳入价值链,形成一个价值联盟,也就是一个整合的价值链系统,即一个“端”到“端”的优化闭环。这两个“端”分别是市场端和供应端,包括从识别到满足用户需求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识别并为用户创造价值,整合前端和后端,实现两者的附加价值。

网络时代创造的互联网思维与传统思维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距离和边界。过去,距离的限制、边界的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企业无论是与员工、用户还是合作企业,更像是一种博弈关系。海尔集团构建的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链联盟,可以消除距离和边界、促进合作共赢、形成开放的价值生态圈。

海尔集团自成立以来,不断进行战略调整、组织变革和管理制度创新,特别是经过流程重组,采取了一系列价值链管理和控制措施,提升了海尔集团的竞争力和公司的整体价值。 no8pgL0QgWnfVMd8M2iOqOkexvgOkz0xh77QhJGFULWXKhjhUiVAZ6lRGwAZnHv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