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供应链理论的提出与实践发展

1.1.1 供应链的概念

1.供应链的定义

美国学者Michael Porter(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 Competitive Advantage )一书中对价值链进行了定义。早期的供应链管理思想主要强调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侧重于解决企业内部的采购、库存、生产、分销等各职能部门协调管理问题。此时,供应链活动是指将采购的零部件、原材料等产品,通过生产加工、销售等方式销售给消费者的过程。对供应链进行管理的目的是降低商品流通的物流成本,同时优化业务流程,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此时,供应链的概念只注重企业自身资源利用,仅局限于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忽略了企业间的相互联系。

20世纪90年代,营销和采购环节的增值活动对企业的影响日益增加,企业更加重视与供应商合作。有些学者把供应链的概念与采购、供应商管理相联系,考虑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准时精细供应、供应商行为分析和消费者满意度等角度研究供应链管理的成果越来越多。但此时的研究仅局限于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在实践中,供应链中各节点的企业依旧独立运作,缺少相互联系。供应链企业间的目标存在一定冲突,企业无法从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最优的角度来决策。

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产业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供应链逐渐发展到网链阶段。供应链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也逐渐被纳入供应链的范畴。研究人员逐步关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联系,以及外部环境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普遍认为,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始于原材料供应商,止于消费者。其中涉及多个企业,如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物流公司、商品分销商、零售商及消费者,供应链是由他们共同组成的链条状或网状结构。作为供应链中的供需节点,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物流公司、产品分销商、零售商及售后服务企业都需要按照消费者的要求提供相应的产品及服务。

目前,供应链尚无统一的定义。以下是几种从不同角度对供应链的定义。

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认为:供应链是一个由组织、人员、技术、活动、信息和资源构成的系统,涉及将产品或服务从供应商处转移到客户的全过程,通过供应链运作将自然资源、原材料和零部件转化为交付给最终客户的成品。

英国著名物流专家马丁·克里斯托弗(Martin Christopher)教授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中表示:供应链是指由提供商品或服务给最终消费者的上下游企业所构成的网络。

我国著名物流专家马士华等在《供应链管理》一书中指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产品经销售网络到达消费者手中,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结构和模式。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认为:供应链是指在企业中相互关联的部门或业务合作伙伴之间发生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覆盖从原材料采购、产品(或服务)设计、交付及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

我国2021年发布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21)中对供应链的定义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围绕核心企业的核心产品或服务,由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等形成的网链结构。

这些定义既体现出不同时期供应链发展的时代背景,又体现出各位专家学者研究供应链的不同视角。本书中供应链是指以核心企业为中心,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所有上下游企业组成的网链结构,也是一个由组织、人员、技术、活动、信息和资源构成的系统。

2.供应链的特征

(1)实现产品价值增值 通过供应链生产运营系统实现资源转换和组合,增加产品价值,再将产品“分送”到各阶段的用户手中,最终实现产品价值增值。供应链的增值性主要包括产品物理形式的转变,无形产品转化为有形产品;通过产品或服务在时空上重新分布从而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通过重新分割产品尺寸或服务内容,重新包装而产生的价值;收集信息重新整理加工,为用户提供所需服务,最终实现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增值。

(2)运作机制呈现协同性 供应链是一个相互合作、协同的系统,是由多个有相同目标、紧密协作的企业组成的。这些企业依靠信息共享技术的支撑整合资源,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协同共享,形成优势互补,进行供应链整体协同运作。供应链可以看作一个虚拟、强大的、不断优化组合的企业群体。

(3)结构模式呈复杂性 供应链由复杂的网状结构组成。由于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不同行业的发展水平不同、生产制造技术的局限性等多方影响,供应链中各节点的企业会产生不同的形态结构、经营水平及组织运作方式。此外,供应链中各节点的企业有生产型、加工型、服务型等各种业务类型,这导致企业间交互存在壁垒,使得供应链结构模式更为复杂。

(4)构成要素呈多形态性 供应链构成要素(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表现形态各异。信息流是供应链中各节点的企业之间传递各类信息形成的信息流动过程。物流是原材料、半成品、最终产品等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过程,除了正向的流动以外,还包括包装物、废旧物品的回收等形成的逆向物流。资金流是需求方向供应方支付采购费用形成的资金流动过程。

(5)结构呈动态性 供应链是为了满足企业战略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在供应链中,消费者的需求、成本结构参数、企业的合作伙伴、服务方式等都会随着目标的变化而变化。无论是供应链结构,还是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供应链中各节点的企业的行为方式,都需要不断优化组合,动态更新。

3.供应链的构成主体与要素

供应链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五个主体构成:①供应商,即原材料供应企业,是指负责给制造商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的企业;②制造商,即厂家,主要负责产品的开发、生产和售后服务等,它构成了产品生产的重要环节;③分销商,即产品流通的代理企业,负责将产品推广到经营地;④零售商是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的企业;⑤客户,即用户,是最终的消费者。

供应链的构成要素包括:物流、资金流、信息流。①物流是指在采购配送、生产加工和仓储包装等业务环节中,商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移;②资金流是指在供应链所涉及的所有业务流程中,信用证、汇票、现金等在各个交易方之间的流动;③信息流是指在商品流通中,所有业务流程产生的信息。

1.1.2 供应链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

1.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供应链管理是指在满足客户需求的条件下,对整条供应链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过程,从而使供应链的成本达到最低。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为客户提供正确的产品,并且保证产品的质量、状态、数量,确保产品以正确的价格,在正确的时间,送到正确的地点,同时实现供应链的收益最大化。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5项内容。

(1)计划 计划是指制定供应链管理的策略。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来协调供应链资源是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计划是指为了降低企业间协作成本,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供应链核心企业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监督、约束供应链中各节点的企业管理活动。

(2)采购 采购是指选择合适的供应商采购商品。制造企业优选合适的原材料或服务供应商,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原材料定价、配送和付款流程、提货等条款,确保货物能够按要求送达。

(3)制造 制造是指生产客户所需的产品,即通过加工和制造等环节,将采购的原材料、零部件转变成客户需求的产品。制造涉及订单管理、生产线管理、生产工艺管理等。

(4)配送 配送是指将产品及时运送到顾客手中,即配送中心或者仓储中心根据客户的订单信息拣选货物,通过快递或者配送车辆将货物递送至客户,并完成收款工作。

(5)退货 退货是指对有瑕疵的产品或者召回产品进行退回厂家的处理流程,包括建立售后服务系统、处理客户退回的残次品或找回产品等,并对客户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

2.供应链管理的发展阶段

(1)供应链管理萌芽阶段(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供应链管理萌芽阶段也称传统供应链管理阶段,此阶段供应链管理还未成型,企业注重内部供应链管理,虽已经有较为完整的组织结构,部分企业已采用物料管理系统来管理业务,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的雏形已经显现,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极为松散,缺乏动态性,存在信息不透明、数据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差等缺陷,多数企业秉承“为了生产而管理”的管理理念,导致上下游企业间存在较大利益冲突,供应链运作效率不高。正因为如此,此阶段供应链管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供应链管理初级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初)供应链管理初级阶段也称为精细供应链管理阶段,此阶段供应链管理初步成型,企业开始精简组织结构,明确划分内部职能,并逐步重视与其他企业合作。此时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企业通过引入物料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等,逐步实现内部信息集成化;企业间的业务联系增加,信息化集成有效地支撑了企业间业务交流所需信息。原本松散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决策行为逐渐向供应链协作下的决策行为转变。但是,当企业间存在利益冲突时,供应链企业难以从供应链全局角度出发来做决策。此外,在供应链内部的信息传递中,会出现信息泄露及信息传递失真等现象,供应链信息共享的红利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这一阶段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为供应链企业运作提供指导。

(3)供应链管理的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20世纪末)供应链管理的形成阶段也称为集成化供应链管理阶段,此阶段供应链管理集成化发展,工业化水平提高,使得产品生产率、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由于市场环境变化,产品种类增多、需求变动加快,这些条件都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物流和库存成本。企业开始注重精细化管理来提升利润,尤其加强了对物流成本和企业间交易成本的控制。先进的产品生产技术也不再是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唯一法宝,企业需要集成化管理产品的需求预测、生产加工、调度运输等业务活动,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因此,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企业开始重视产品在全生命周期(LCC)中的各个环节,将目光转向供应链整体运作。集成化管理模式指将供应链中各节点的企业及最终客户形成一体化管理,达成战略联盟,增强供应链整体竞争力。集成化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优化企业内外资源,还能快速响应多样化的客户需求。

(4)供应链管理的成熟和全面发展阶段(21世纪初期)供应链管理的成熟和全面发展阶段也称为客户化供应链管理阶段,此阶段供应链管理重视客户服务水平。这一阶段电子商务出现,改变了供应链固有的交互方式;开始注重客户需求,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供应链上的企业注重企业间合作,努力推动与上下游企业协同管理。同时,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供应链协同管理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为供应链信息共享实践和协同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供应链企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供应链协同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目前,我国的供应链管理还处于发展阶段。部分行业领先企业[如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国家电网)、京东、华为等]已经开始实施供应链上下游协同管理,但依旧存在企业内部人员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不到位、与上下游企业信息交流不通畅,甚至企业内部难以达成信息共享及供应链整体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因此,真正实现供应链协同管理还有待时日。

3.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1)提升供应链管理绿色化水平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以及不断增加的碳排放等问题成为全球性话题,各国政府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供应链绿色发展得到重视且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供应链管理绿色化应当充分分析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考虑从生产到报废管理过程中的各个业务环节,并将绿色环保理念真正地融入供应链管理的整个运作流程,确保在企业供应链战略的发展中将对环境污染的程度降到最低。企业应积极构建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从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等全流程实现绿色化发展。

(2)提升供应链敏捷性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现代社会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各行各业涌现大量数据,形成数据空间。数字经济市场环境波动性较大,为满足客户需求,需提高供应链敏捷性。首先,敏捷性高的供应链对市场环境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企业能够更快地发现商机,并及时做出响应。其次,敏捷性较高的供应链能够及时有效规避市场风险,获得竞争优势。最后敏捷性较高的供应链能够更快地获取新兴技术和人才,提升产品开发能力,缩短研发周期,更快地实现新产品交付,更快地满足市场需求。

(3)提升供应链韧性 科技进步加速、经济发展加快使产业分工体系发生变化,全球供应链体系面临重大调整,部分产业供应链出现停顿、断裂、紊乱的风险增大,供应链完整性、安全性迎来了空前挑战。如何提升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提高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能够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提高供应链抵抗风险的能力,可以在面对外部冲击时快速响应,确保供应链企业稳定运行。

1.1.3 制造业供应链的实践发展

1.制造业供应链的发展概况

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制造业供应链体系涵盖了从原材料、中间产品到最终产品制造与流通的一系列环节,本质是解决制造工厂运营的全价值链协同问题。我国制造业供应链发展正步入关键阶段。成本控制、效率提升和数字化变革是我国制造业供应链发展的三个特点。

从制造业供应链战略角度看,成本控制是目前的工作重点。制造企业以客户需求为起点,关注制造业供应链中采购、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产生的成本,常常以成本最小化作为企业绩效考核目标。但制造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缺乏长期协同运营机制,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企业协同决策成本高。

从制造业供应链运营角度看,供应链效率提升空间较大。在计划方面,大多数企业采用供应链服务平台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协同共享信息。在物流方面,智能物流设施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但不同企业的物流成本占比差异较大。在库存方面,库存周转效率的优化空间较大。

从制造业供应链发展角度看,数字化进程有待加速。少部分制造企业已建设数字化工厂,但大部分尚未开始行动。目前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基础薄弱、供应链数据管理软件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转型成本高、风险大,有些制造企业对供应链数字化改革仍处于观望阶段,依靠市场化经济杠杆和少数核心链长的企业来推进整体供应链数字化改革,任重而道远。

2.制造业供应链的发展实践

(1)丰田汽车公司供应链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为丰田汽车)创立于1937年,在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丰田汽车凭借先进的生产模式和管理理念成为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标杆。丰田汽车的竞争优势并不是生产制造技术,而是生产管理方式——准时生产制(Just In Time,JIT)。JIT是指,在所需要的时刻,按所需要的数量生产所需要的产品(或零部件)的生产模式。JIT可起到减少库存积压的作用。该生产方式有两个核心管理理念:零库存和平准化管理。

零库存是指没有多余的库存,并不是指实际库存为零。丰田汽车配送中心的产品是流动的,除了受天气、灾害等自然因素影响,配送中心会持有一至两天的库存,产品在库时长最长仅有4个小时。这种“零库存”按需生产的供应链管理方式重视库存成本、质量管理,致力于消除一切资源浪费行为,包括订单处理、零部件质量检测、库存、运输、交货时间等,最终达到供应链成本最小化的目的。

平准化是指科学地组织流水线产品的投产顺序,保证产品品种、工时和生产的负荷波动为零。实现生产平准化,不仅要求加工、检验、运送等工序平稳生产,还要求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实现原材料采购、运输等供应链全流程平准化。丰田汽车通过将月需求量拆分成天需求量,再分成每小时需求量来设计生产线,实现生产资源合理配置,保证每天都有订单需要生产,减少设备资源闲置,提高利用率。

丰田汽车建立了一条由核心制造企业主导的供应链,供应链上的企业深入合作,形成战略联盟。丰田汽车供应链整体运营一方面可以确保零部件与整车匹配度高;另一方面便于控制零部件成本,保证生产数量和交付时间的精准性。

(2)国家电网电工装备智慧供应链 国家电网作为电力行业的领先企业,积极开展现代智慧供应链体系建设。该公司将物资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核心业务之一,通过物资管理促进企业内部深度协作,带动外部产业高效协同。国家电网电工装备智慧供应链是以“五E一中心”供应链平台为支撑的现代供应链体系,可实现供应链业务智慧决策。

“五E一中心”包含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是企业内外部系统的纽带,实现业务数据流转,形成“资源一盘棋”;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平台(EIP)是供需双方开放互信的物联平台,使供应商生产系统实时传送生产信息,形成“物联一张网”;电子商务平台(ECP)提供从采购计划、招标采购、合同物流、质量监督、运行评价、供应商管理到废旧物资处置的供应链全流程业务平台操作,形成“业务一条线”;电力物流服务平台(ELP)是面向全社会的电力物流服务平台,形成“物流一网通”;供应链运营中心(ESC)汇集常态化业务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实现智慧决策,成为“管理一中枢”;“e物资”掌上应用是所有物资作业系统的统一移动终端,形成“移动一体化”。通过以上平台一体化运行,打破各专业条块的界限,促进业务融会贯通,推进信息共享,有效支撑现代智慧供应链高效运转。

3.制造业供应链的发展趋势

(1)绿色供应链 随着社会进步,消费者更愿意为低碳、节能、环保产品支付高成本费用,消费行为更多地取决于产品环保性能及绿色化水平。低碳、环保的绿色供应链模式成为制造业关注的焦点。绿色制造供应链以循环经济为目标,构建制造业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体系,使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到产品使用、回收利用的全过程,实现绿色制造供应链。

制造业应积极完善绿色制造供应链体系,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建设绿色低碳工厂,实现生产全流程的绿色化;生产绿色产品,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实现供应链节点上下游企业间的绿色协同,协调和优化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智慧供应链 在数字化背景下,制造业供应链实施智能制造、智慧管理是未来工业发展的新趋势。智能制造是以精益化、标准化和模块化生产为理念,融合信息共享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整个制造业供应链智慧化创新,进一步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通过引进新设备、升级制造技术、加装传感器等途径,对产品的原材料及零部件检验、生产工艺及过程检验、出厂检测等环节实现自动识别、记录和监控,可实现生产过程精细化、透明化和可追溯管理,从而提升生产制造智能化水平,为制造业供应链生态圈万物互联奠定基础。 IiL6WD/Jvk6d3ENtZVavjQT17UyJ4UM69jeD+wDiicyvPWiwj/WpCXooMh1USVV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