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 协同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2.3.1 协同理论在社会经济中的应用

1.协同理论的广泛适用性

在协同理论中,哈肯以激光、化学、生态学、生物学与社会学为具体对象进行研究,同时应用了相关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理论,得出了结论,并与现实现象对比,发现得出的结论与现实惊人地切合。他通过进行数学分析与动态研究,创建了一套非平衡系统所共同遵循的规律——协同理论。协同理论具有结论深入、局限性较小及广泛适用性的特点,已被大量应用于各种开放系统非平衡有序结构现象的研究中。

协同理论具有如此广泛的适用性,这在科学史上是很少见的。这不仅对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天文学、生态学与流体动力学等学科有重要意义,也是现代经济管理、城市规划、系统工程等领域的重要课题。本小节将针对社会经济方面进行介绍。

2.现代经济系统是非平衡的开放系统

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中存在着许多的非平衡现象。非平衡现象是指当一些物理量达到某一临界值之后,在时空上呈现出更加规则、更对称的有序结构的现象。它的内涵比平衡现象复杂、丰富、生动得多。人们可以运用对非平衡现象普遍规律性的认识来解决宏观和微观经济系统的各种问题。

在众多的学科领域中,经常会涉及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开放系统。开放系统是指与其他系统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的系统,这使得它们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和适应。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系统,不论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的,都是开放系统。当外部影响对所研究的系统影响微乎其微时,该系统可以被视为封闭的体系。但是,当需要考虑外部因素对系统的影响时,就需要开放系统的概念和方法了。

显而易见,一个发展的现代经济系统必然是一个非平衡的开放系统。要想达到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经济系统,人们就必须重视对非平衡系统理论和协同发展经济的研究。如今,基于协同理论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模式,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常见的模式有供应链协同、产业链协同、价值链协同、战略协同、政策协同等。下文将通过一个案例来阐述政策协同在社会经济中的应用。

3.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协同

(1)政策协同内涵 政策协同指的是由于政策目标的复杂性,政策制定会涉及多个部门的权限范围,因此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府机构进行协作,也就是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政策协同的内容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政策内容、政策结构和政策过程。政策内容的协同是指从数量、层次和偏好三个不同角度实现目标的适度协同,其中偏好是指政策制定者的价值观和意图。政策结构的协同表现为多样化政策工具(为达成某一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手段)的协调组合,以及不同工具和目标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匹配,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目标。政策过程则是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的过程,政策协同包括不同政策主体的共同参与、政策网络的协调稳定,以及公共决策模式的动态协同,确保政策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2)应用政策协同的分析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交通运输业在节约和环保方面取得突破的关键,同时为我国汽车业的发展提供“新动能”,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乃至“弯道超车”,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更大的战略优势。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刚刚起步时,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但是,这些政策的执行效率并没有达到预期。究其原因,新能源汽车政策涉及能源、气候环境、运输、城市规划和若干工业部门,涉及面广,作用机理复杂;同时它涉及一系列的技术竞争和创新,超出了已有的政策领域和单一部门的职能范围。政策目标的差异性、政策工具的多样性及政府机构的复杂性都会增加政策实施的难度,也会使政策间的协同更具挑战性。针对以上几点,应利用协同理论原理对政策体系进行更全面、综合、深层次的分析与设计。

首先是政策目标,应由过度分散转变为适度协同。人们可以从三个角度分解目标,包括目标数量、目标水平和目标偏好。下面这三个角度阐述如何实现适度协同。第一,在目标数量方面,需要以长远的视角来统筹全局,制定与客观需求相适应的不同阶段的目标。这需要考虑到不同利益方的需求,以及各种环境和技术的变化。第二,在目标水平方面,需要依据全面综合的调查和实际测算来做出科学的决策,并明确客观现实的限制。这需要考虑不同利益方的需求和限制,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情况,制定适当的产业政策,以推动产业的协同发展。第三,在目标偏好方面,杜绝个人理性或经济理性的支配,通过采用不同利益主体参与,了解新能源产业发展瓶颈和各方利益需求,并共同制定政策目标,达成高度一致。这需要考虑不同利益方的需求和限制,以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应该努力协调关键目标,以减少多元目标在短期内的矛盾,并促进整个产业链的有序发展。

其次是政策工具,应由匹配失衡转变为匹配协同。在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应合理运用政策工具,注重研发支出和工具创新,促进产业的纵向协同发展。同时,应鼓励使用支持性和参与性的政策工具,降低对长期行政管制和经济激励的依赖。最后,把控好政策工具的使用力度和集中度,让其更加多样化和精细化,更具有操作性。

最后是政策过程,应由各自执政转变为联合协同。在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会涉及多个部门和多种主体,这就要求将不同的资源进行调用和共享,采用各种手段解决部门分割、权力碎片化等问题。为了提高政策的质量和效率,需要建立和完善结构性和程序性协同机制。在结构性协同机制方面,可以通过设立高规格的协调领导小组来整合各组织部门和利益集团的协同间隙,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统一、协调、高效的可视政策。在程序性协同机制方面,可以建立合理、有效的利益协调与激励机制,促进各政策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协作,避免意见不统一,从而进一步实现高效的决策。此外,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约束体系,不仅需要上级政府和法律的监管约束,还需要加强信息公开共享机制、公民参与机制及绩效评估机制等。

(3)基于政策概述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协同主体分为两级,分别是中央政府机构和地方政府机构。对中央政府机构的界定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执行者,包括国务院及各部委,对地方政府的界定为狭义的地方政府,即地方行政机关。例如,在财税补贴政策中,财政部等单位会制定出宏观的补贴的政策,对补贴区间及补贴车型的参数范围进行设定,各地方政府依据宏观政策,选择性地提供一定比例的补贴,形成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实施”的补贴制度。依据这样的实际情形,建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制定主体关系,如图2-2所示。

为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若干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新能源汽车发展史可分为四个阶段,不同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要点及协同特征如表2-2所示。

由表2-2可知,我国政策协同度在不断地提高。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涉及不同部门,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初期,对政策协同度的推动作用还不明显。从总体上看,近几年不同部门联合颁布的政策都有了显著增加的趋势,政府的管理理念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同时,部门内部及部门之间的关系和信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越来越多的部门趋向于通力合作,推动部门协同的提升。

图2-2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制定主体关系

表2-2 不同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要点及协同特征

(4)取得的阶段性成就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产销量再次达到新高,同比增长接近一倍,持续8年全球第一,取得的成就如下。

1)市场规模全球领先。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再创新高,总量达到688.7万辆,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至25.6%,同比增长了12.1个百分点,进一步巩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销量中的占比也超过了60%,彰显出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2)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2022年,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在国内市场的销售占比高达79.9%,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集团中,我国占据了其中的三席,这证明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和市场竞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3)配套环境日益优化。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521万个、换电站1973座。其中约有一半是在当年新建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此外,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的建设也在快速推进,以便实现就近回收,为可持续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4)产业生态逐渐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开放共享的、完善的产业生态。我国现已掌握电池、电动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其中我国在动力电池装机量世界排名前十的公司中,占了六个席位。

新能源汽车行业取得的成就反映了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和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认可程度,也反映了政府相关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各大国内外汽车制造商都在纷纷加大投入并积极布局;②销售量的显著增长还表明,在新能源车方面,消费者的认可度出现了本质性的上升,这与受教育程度相关;③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有关新能源汽车的行业扶持和消费补贴,这也是产销量大幅增长的直接原因。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中,政府相关政策在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和国内消费者购买方面发挥了直接而明显的积极作用,其中协同理论的作用不可或缺。

2.3.2 协同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企业管理系统是复杂的开放系统

企业的现代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面临着复杂多样、变化莫测、充满竞争的环境。随着高科技产品的不断涌现与迭代,人们的消费行为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这给企业传统的生产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不仅要协调好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还需协同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来弥补缺陷,提升竞争优势。在企业管理中常见的模式有设计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商务协同、服务协同、文化协同等。下文将通过沈阳机床打造网络化协同中心的案例讲述协同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2.沈阳机床打造网络化协同中心

装备制造企业——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沈阳机床),围绕机床用户的实际需求,打造面向传统制造业的网络化协同中心,以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新思维和新的商业模式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沈阳机床将标准化工作放在重要的地位,通过标准的研制和应用,打造基于企业互联、信息与数据互通、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模式。

(1)总体目标 以iSESOL网络协同制造平台(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首批通过可信服务认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沈阳机床将标准贯彻到设备等核心资源接入、平台建设、服务实施过程中,最终打造包括设计协同、制造协同、供应链协同和服务协同等不同协同模式的网络化协同生产和制造模式,实现设计、供应、制造、服务四个环节的平行组织和协同优化(见图2-3)。

图2-3 iSESOL网络化协同生产和制造模式

1)面向机加产品和工艺的设计协同。产品设计是从创意到工程设计图的转换过程。依托网络协同制造平台,产品创意人员可以发布产品设计创意,通过网络协同制造平台来寻找合适的设计人员完成产品的设计工作。同时,产品设计人员也可以在平台上发布产品的设计方案,通过平台寻找设计方案需求方(买家),获取设计方案的经济效益。

设计协同的另一个方面是工艺设计协同。产品设计方案可以依托平台的工艺设计师,结合平台相关的制造资源,设计实现高效的工艺方案。工艺制定包括选择合适的制造方式、明确加工步骤、选择合适的刀具、设计制造的辅具和量具、编制数控加工程序、明确质量检验方案等内容。

2)面向机加过程的制造协同。机加过程的制造协同主要是指制造过程的产能协同、生产进度协同、异常处理协同等内容。网络协同制造平台会接入包括金属切削、木加工等不同加工类型的制造资源。当产品完成工艺设计后,可以依托网络协同制造平台进行制造企业的选择。中小企业在承接任务的时候,如果加工量大产能不足,也可以依托平台购买额外的产能以保证加工任务的按期、按质完工。同时,通过接入相关企业的制造执行系统和制造装备,可以获取生产过程的相关数据。通过生产计划和完工数据的汇聚和分析,一个产品在不同企业的前后工序可以更好地衔接,以实现同一产品在制造过程上的协同。

3)面向机加生产过程的供应链协同。网络协同制造平台依托接入的众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和生产过程的需要,以信息自由交换方式共享知识创新成果,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协同决策,形成无缝连接的生产流程,并以共同的战略目标为基础,实现供应链相关企业的协调和合作,以实现供应链的协同,从而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利用网络协同制造平台的企业资源,可以为相关产品的生产过程提供原材料和毛坯支持,提供刀具采购、生产辅具制造等生产准备工作支持,帮助企业快速投入生产过程。同时,通过物流协同技术实现物流的精准配送,以实现精益生产模式。

4)机加行业装备的服务协同。网络协同制造平台可以提供对机加装备的全生命周期支持,包括制造加工解决方案设计、安装调试、使用支持、维护保养、设备回收转让等全过程。

制造企业面对新的加工任务,在租赁产能之外,对于稳定的加工订单可以通过采购或租赁的方式来获取加工装备。依托接入平台的相关装备制造企业的专业服务,可以提供专门的制造加工解决方案。平台提供企业选择设备、设计加工方案、确定购买或租赁、选择设备提供方等服务,帮助企业快速形成加工能力。

在制造装备使用过程中,可以依托平台实现专门的加工支持服务。一方面,依托工艺研发协同子平台,获取加工对象的数控程序编制服务;另一方面,利用设备运行过程的数据分析,可以获取设备参数调整建议,以更好地利用设备。

(2)网络化协同平台功能架构 iSESOL网络协同制造平台是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机械加工行业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应用生态。整个平台采用云平台的主流云服务架构,共分为三个层级,分别为物理设备层、平台服务层及平台应用层(见图2-4)。

图2-4 iSESOL网络协同制造平台功能框架

1)物理设备层。物理设备层以传感器、工业控制系统和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对设备、系统、产品和软件等要素的数据进行实况收集。例如,可以借助传统的工业控制与互联技术,如智能控制器、智能模块等,对下层数据直接整合。设备采用内网接入网关,并利用采集器终端将数据与云端平台进行连接。同时,为了保障通信的安全性,采用了一种基于安全网关构建的通信虚拟专用网络(VPN)隧道。

2)平台服务层。平台服务层集成了工业微服务、大数据服务、应用开发等功能,主要包括设备资源接入、基础服务、平台应用服务以及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设备服务资源是利用云端智能体(Agent)服务来对设备访问进行验证,并建立数据传输通道,从而使其与设备终端之间互联互通,实现为用户提供数据采集、存储及分析等服务;基础服务包括工业生产中的各种因素建模与分析,工业大数据分析,过程分析等;平台应用服务实现了对上层系统的数据交互;利用开放的API接口,可以提供外界系统访问和对外数据支持服务。

3)平台应用层。平台应用层基于平台服务层提供的数据和服务接口,面向机械加工领域不同的环节场景,为企业和个体提供多样化的云化产品,是iSESOL网络协同制造平台服务的最终输出。

(3)网络化协同平台业务体系 iSESOL网络协同制造平台针对机加工领域的需求,通过核心功能建设,将设计协同、制造协同、服务协同和供应链协同等不同协同模式整合为登云入网、产能交易、厂商增值、要素赋能四大业务板块。四大业务板块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共同构建智造生态体系。iSESOL网络协同制造平台业务体系如图2-5所示。

图2-5 iSESOL网络协同制造平台业务体系

1)登云入网。登云入网是iSESOL网络协同制造平台服务体系搭建的基础,面向机械加工产业,以智能终端为核心,构建与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增值网络,以装备互联为手段,实现对制造过程数据的实时监管和有效积累,从而形成工业数据。

2)产能交易。产能交易以工厂和智能终端之间的网络为基础,为供方工厂、采购商和供应链中匹配的供应商等提供更加系统、更加完整的交易智能服务。iSESOL网利用地理位置、装备工况、工艺能力等多维度的数据挖掘分析,为加工制造的供求双方提供智能筛选匹配、订单交易和工艺方案的服务。iSESOLMALL是专业的企业对企业(B2B)自营非生产原料性质的(MRO)工业品采购平台,以设备互联所形成的大数据为基础,帮助企业的工业消耗品进行在线采购,提升机加工领域供应链配套服务。

3)厂商增值。厂商增值是指服务于制造业各类装备厂商,提供智能装配服务管理业务需求,实现集报修、业务需求、服务处理、统计分析于一体的管理功能。提供装配运营人员后台管理、服务工程师App服务处理及客户微信渠道报修等功能,包括设备报修、工程师调度、追踪服务工程师服务状态、地点和进度;客户报修处理进度查询,服务过程追溯等。

4)要素赋能。iSESOL工业云平台同样打造成为增值服务赋能平台,提供技术赋能、知识赋能、人才赋能、金融赋能等全方位服务。

(4)实施效果 iSESOL网络协同制造平台的建设让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提高企业协同水平。加强产业链上各关联企业间的协同水平,降低协作成本,提高整个产业链运作的效率,增强整体竞争能力。

2)机加工过程可视化。对相关企业各主要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建模并在互联网平台上统一呈现,实现仓储、厂内物流、机加工过程等各个制造环节的可视化。

3)生成效率的提高。以生产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为基础,对员工和生产安排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制造的效率。

4)打通从订单到发货的信息流,缩短调度响应时间,增强生产过程的柔性。在不同的制造资源间进行信息交互,可以帮助提升制造系统的执行效率和系统的性能,从而提升制造系统在外部的灵活性和执行效率。

网络化协同平台的建立取得了成功,以上四点也直观地反映出了将协同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时,会对企业发展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现代企业系统作为复杂的开放性系统,生存和发展已离不开协同,企业的管理者需要重视协同效应,利用协同理论去指导企业系统中的管理工作。 kkFmI7Jyj8PVfuE9SgMvuD845oDZs6oiROyP9g0jUQ9FYkhASClxPUUff55w/oV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