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协同理论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应用

社会突发事件经常会引起制造业供给的不稳定,乃至中断,从而造成生产停顿、失去市场份额等严重的后果。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制造企业的管理者重视供应链中的供应环节和供应商,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例如,苹果公司、戴尔公司、IBM公司等跨国大公司,都注重在供应链上进行资源整合。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传统的协同策略多集中于为同一个企业(集团)内的各个业务单位(部门)构建协同关系。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集团)内部,缺少跨企业的协同决策研究。所以,随着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供应链管理理论中关于协同战略这一部分的概念从单个企业扩展到了整个供应商网络,即在企业的上下游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联系与组合,其中包括互相之间协调、匹配、优势互补、互助互利。

2.2.1 供应链协同

1.供应链协同概念

长期以来,需求驱动被视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它对顾客需求的了解、顾客价值的提升、需求信息的共享和下游分销渠道的协同较关注,而对上游供给环节的资源整合和协同优化的关注则相对较少。事实上,在供应链的协同运行中,供应体系和供应商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已有学者指出,正、反两个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然而,在供应链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与不可控因素,若仅从供需双方的角度来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将无法有效地解决供需双方的矛盾。因此,需要从各个环节来协调和管理供应链的问题,供应链协同理论也就逐渐浮出水面。

20世纪90年代中叶,我国学术界首次提出了供应链协同(SCC)这一理论。供应链协同是指在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各个成员通过协作与合作,共同提升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竞争力。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企业可以利用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形成一种网络式联盟。在这种联盟中,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客户可以进行动态的共享,并进行密切的合作,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

从微观层面来看,供应链协同旨在使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能够更好地联系起来,并着重于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在中间层面上,它要确保在供应商到客户这个过程(包括供应商的上一级供应商、顾客的下一级客户及合作伙伴)中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物资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畅通,并且以顾客需求为核心,以此来应对市场的变化。

在宏观层面上,它是指在整个供应链中,多个独立的企业就像是一个整体一样,具有相同的战略目标,与全球化的发展相匹配。在任何时候,都要把整体的利益最大化作为起点。供应链的协同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组织模式与资源分配模式。

协同是管理学中首次提出的一个理论,它是关于公司多边投资的一项重要研究。Ansoff(1965)提出了一种建立在协同思想基础上的策略,它是连接企业各种业务的纽带,使企业更好地利用现有的优势,开拓新的发展空间。Buzzell和Gale(1987)对协同进行了界定,认为协同是一种企业群整体的业务体现,这样的业务不同于由各个单独的部件简单相加而得到的总表现,它通过关联、分享等手段来实现。协同通常被认为是由多个公司或组织组成的,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而进行的资源共享和工作。

总而言之,供应链协同指的是供应链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在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及最终客户之间进行信息共享、协同合作及整体优化,提高整体供应链的绩效水平。

2.供应链协同内容

众所周知,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达到协同的效果,这也是供应链管理的终极目标。供应链协同具体内容包括了供应链成员共同构建与实现战略构想。现将供应链协同内容分为五部分,具体如下。

(1)企业目标协同 要提高不同企业的供应链的协同运作,就必须确保其策略目标的一致。因此,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战略目标体系,与公司的个性化发展要求结合,从而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了解协同的重要思想,与目前国内的市场发展规律结合,从而对供应链协同企业的构建提出要求,以保证其思想可以传承与发展。充分运用网络上的信息渠道,保证了快速、灵活地进行信息分享,从而在整体上提升了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知识价值,从而可以对市场开发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提升了公司的经济效益。

(2)企业组织协同 在供应链协同中,要明确各个组织之间的权力和责任,探索组织的发展规律,为组织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在目前的经营范围内,各企业必须明晰各自的职责,建立科学的供应链体系。同时,组织的协同体系还应具备一定的层级,通过科学的分层方式对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确保供应链中的企业彼此协调发展,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中的参与企业的文化软实力。

(3)发展流程协同 加强供应链协同协作,不但能加快新产品的开发速度,而且能帮助企业实现原料的区域性集中采购。在企业的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实施过程监督,充分运用各种多媒体网络渠道,使物流配送更加合理,并且将产品的售后服务做到位,重建企业的业务流程。同时,对传统供应链协同模式进行优化,使其与实际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结合,建立一个高效、系统、规范、动态的物流系统。企业管理需要供应链协同的发展来对管理漏洞进行约束,需要一个完整有序的信息系统使业务流程协同体系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4)信息共享协同 在我国,大部分的公司以网络为基础进行资讯交换。为了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之间信息共享,就需要一个同步化的信息分享平台,以确保供应链综合管理的顺利实施。在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每个阶段所发生的事情都需要通过各个节点来进行信息的传播。

同时,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构建供应链信任机制,使其成为企业间合作发展的一个有效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障,将信任机制的价值理念贯彻到公司中,对公司的利益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对公司的发展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供应链企业积极地参加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过程,对信息共享系统进行持续的优化,推动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把传统、单个、分散、单一的决策转变成以供应链作为主要的、具有整体效益的、协调一致的决策,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的集成式供应链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5)财务结算协同 要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就要做好企业的资金管理,了解与其相关的业务流程,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使公司的财务结算系统协同管理。与此同时,在目前的财务结算资金协同化管理的总体架构之下,要始终把资金预算管理协同作为中心,对各个企业间的现金流进行合理的控制,对企业间的财务业务进行统一的管理,在资金筹集工作的基础上,对供应链企业的融资和运营进行高效的管理,对资金的结算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企业结算的安全,并对各个企业的资金结算过程进行公开。

2.2.2 产业链协同

1.产业链协同的概念

产业链是建立在波特五力模型、价值链产业链集群等相关理论基础上、由不同企业围绕着核心企业所构成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就像链条一样将业务相互独立的企业通过某产品的生产供需关系连接起来。产业链同时具有横向业务协同能力和纵向供需协同能力。纵向供需协同能力指的是从纵向角度看时,产业链具有整合链内各种资源实现供需匹配的能力,可以利用供应链理论进行分析。横向业务协同能力指的是从横向角度看时,产业链上的同质企业间具有协同共享及整合资源的能力。

产业链协同是指通过对资源进行合理地整合和安排,能够使得预期目标最大限度实现的过程。以各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为基础,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为着眼点,利用区域市场来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与多维性需求的矛盾,通过对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进行最优的配置与升级,在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之间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多赢局面,使产业链达到整体最优。

2.产业链协同内容

产业链协同主要呈现出区域化协同、纵向一体化协同、高技术化协同和绿色化协同。下面以具体行业为例,分别对产业链协同的内容加以阐述。

(1)区域化协同 在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产业链中的各个生产环节,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和企业中,逐步在一些特定的地区中,出现了空间聚集的趋势。近几年,中、日、韩等国家在本地区的出口附加值中所占的份额都已经突破50%,而且这个份额还在不断上升。北美地区、欧盟地区和亚太地区的工业分布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区域化趋势。与此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全球产业链的本地化也在逐步推进。其中,美国的“再工业化”“美国优先”等策略,都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高端制造业回到国内。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针对部分地区存在的市场割裂、区域封闭等问题,要求尽快加强产业监管,引导区域内的产业链协同。

现以京津冀通用航空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为例,对区域化协同模式加以叙述。通用航空产业是指所有与航空相关的经济领域及其相关的经济行为的总称。京津冀地区因其功能地位、经济层次、发展状况及竞争环境等差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形成了较大的产业梯度差异,并对三地的空间位置及产业分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基于区域化协同角度的考虑,三个城市做出如下举措:首先,以三地的城市定位为基础,开展航空工业的合作。北京将充分利用其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加大在通用航空装配、集成、发动机等方面的基础性和相关的关键技术研究,争取在通用航天工业领域的发展中获得技术的重大突破。天津将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面向北京的通用航空研究中心,并将其作为一个新的研究基地,以促进其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河北劳动力资源充足,可以与天津合作,以承接产业转移。同时,河北作为“产业升级示范区”建设地区,将升级通用航空制造业的技术,成为全国通用航空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典范。

(2)纵向一体化协同 由于受到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的影响,在最近几年中,跨国公司在对供应链进行配置时,在将效率和成本作为第一位的同时,更加关注安全稳定性等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生产过程中的环节、工序为对象的纵向垂直分工的全球性生产体系呈现下降的趋势,这种企业内部进行整合的方式更能满足产业链自控的需求。

下面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例,对其纵向一体化协同模式做出的举措加以描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一个由多家企业组成的,一种相互关联的动态链网式组织。其中,外部环境、关联机制等都会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演化产生潜在的影响。从横向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构成主要有三个部分,上游是原材料供应商,主要涉及电池电芯及其原材料行业,中游是整车产品及电动机等主要零部件的加工、整车装配与分销行业,下游是充电桩、整车租赁销售的服务行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如图2-1所示。

图2-1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

(3)高技术化协同 伴随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运用,制造业产业链也渐渐呈现出明显的智能化和线上化的趋势。相应地,技术研究和开发也由传统的企业间的“离线”合作,逐渐向跨领域合作转变。随着创新链的数字化,合作创新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集成创新的生命周期也大幅缩短,使得创新主体的研发费用持续降低,研发能级持续提高,进而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密度,推动了全球要素禀赋格局的变化。

下面以3D打印产业链协同模式为例,对高技术化协同做出的举措加以描述。最近几年,一些学者相继论述了3D打印所带来的制造模式变化,这些研究都一致认为,以3D打印为代表的高端制造技术及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制造形态将会导致现阶段的制造模式发生变化。

3D打印不排除现有工艺,它可以对现有工艺进行灵活的分解和重组。3D打印生产模式的目的是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要,并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通过共享需求、共享设计理念、平台销售等方式,增加客户价值,增加公司的利润,达到资源整合、知识创新、公司价值增长,以达到客户化、社会化生产。

例如:荷兰的一家创新制造公司——Shapeways公司的主要经营内容为:为用户开发三维印刷的设计平台、印刷及销售等。在它的“未来工厂”中,由一大批3D印刷机构成的生产网络,可以从因特网上接收用户提供的各类3D图样,并在制作完毕后将图样发送给用户;用户(包括客户和设计师)也可以在它所提供的在线社群平台上,共享并销售自己制作的3D模型或3D打印作品。

(4)绿色化协同 当前,随着世界能源结构的转变,“碳达峰碳中和”等战略决策的出台,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我国产业链的协同方式造成影响。

第一,能源结构变化促进了能源设备向绿色方向发展。随着风能、太阳能、核电等发电模式逐渐取代燃煤,人们对新能源电力设备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燃煤设备的市场将会持续收缩。与此同时,在未来,以电力、氢能等为代表的清洁、低碳的二次能源,将会逐渐取代高碳排放的二次能源,而飞机、船舶、重型机械等作为用能设备,也将会使动力装置的结构发生变化,并向电动化等方向发展。例如,作为光伏模块的主要产品晶硅电池模块的组成材料包括玻璃、铝材、塑料等。太阳能电池板中90%以上的材料都是可循环使用的,所以对电池板进行合理的循环使用,不仅能节省能源,还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装备产业链的上游,需要在生产、制造等环节对能源、环境等方面进行持续的调整。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应开发出更清洁、低碳的原材料,以达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的。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对能量及原材料的利用效率,降低产品在后续使用中的碳足迹,对产品和工艺在设计流程方面进行技术升级迭代和改进。在考虑全生命周期的情况下,在产品从生产、运输、再加工、销售和回收的环节中,要始终秉持环保理念,各个环节齐心协力推动绿色发展。例如,国家电网通过将危险废物绿色安全管控业务数据化、智能化和智慧化,挖掘供应链精益处置节点价值,实现危险废物(蓄电池)的回收、储存和转运全过程的绿色、安全、合规,提升供应链运营质效,不断创造发展潜能和提升服务价值,扎扎实实地解决基层危险废物绿色管控的现实问题。

2.2.3 价值链协同

1.价值链协同的概念

价值链协同指的是企业及产业集群对企业内部及产业集群之间的多个制造、生产、营销、服务等基础经营活动及人事、财务、研发等辅助支持性活动进行协调,通过主体协同、数据协同、数据服务和知识服务协同创新耦合,实现信息价值、数据价值、知识价值、绿色价值创造和增值的过程。

在供应链层面上,价值链协同指的是每一个节点企业都从自己的战略发展出发,并且每个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战略目标,从而更好地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匹配,从而获得最佳的总体效益。

在企业层面上,价值链协同的核心是价值链上、下两个环节的高效连接,重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迅速流动,并及时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总体而言,价值链协同就是指以价值链为基础,以信息为基础,以价值链为纽带,以价值链为纽带,以达到“共赢”,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使价值链高效稳定地运行。它的特点在于突出企业中能创造价值的各项活动的内部与外部的协同。它的合作模式具有多链性和网状的特点,企业通过对价值链进行多维度、多源头、不同质、动态同时的数据共享来建立一个采购、供应、分销三者之间的价值网络,从而使得企业能够更快地适应需求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应对和反馈。

2.价值链协同的内容

价值链协同是以协同思想为基础的,它强调的是:通过协同化的管理,使各节点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加紧密,尽可能地减少组织之间的冲突和内耗,各个节点之间更好地进行沟通与合作,从而实现协同的效果,达到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局面。通常,价值链协同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战略协同 价值链协同,需要每个参与的公司都有一个统一的战略目标,这样才能提升整个链条的整体竞争力,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同时能为各个公司在一个共同的战略之下,如何进行合作提供指导。

(2)信息协同 在价值链协同运营的过程中,各个成员企业可以相互独立,也可以通过分工合作,将上下游的各个节点有效地连接在一起,提高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减少内部的消耗。在此期间,只有在各个成员企业之间才可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从而避免因位置不匹配和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确保了价值链协同运行的稳定。

(3)业务协同 业务协作是指在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能够更为顺畅地进行,它们之间的衔接更为密切,从而降低了资源的消耗。一方面,业务协同可以降低开发费用,促进了价值链及各成员企业的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可以迅速对外界市场的要求做出反应,增强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EKByMjjuCFtsUYJrp/tyYgNacaf879xwcjmuKW+GkxKK2smw4/80Z7FJw+He8ox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