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THE TRANSLATOR'S WORDS
译者序

《实验经济学原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绝无竞争对手”的实验经济学基础教材。正如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尔文·罗斯(Alvin Roth,简写为Al Roth)在对这本书的推荐语中所说,这本书的作者“在将实验引入经济学研究的主流,尤其是利用实验来教授经济学方面,一直走在最前沿。这本书从一位开创性实验者和一位研究生导师的角度给本科生以及研究生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学习契机”。

实验经济学可以追溯到弗农·史密斯最初的市场实验,他后来因在实验经济学方面的杰出贡献于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卡尼曼一起)。虽然史密斯的最初市场实验在情境上并不满足完全信息以及其他大量假设,他最初的实验距今也已有60多年,但是他对市场如何运作的深刻见解,以及他关于自由和个人自由的哲学信念,已经得到了长足的持续发展,进入了经济学人理论和方法的“工具箱”,并已被写入新近主流经济学教材中。这些教材包括格里高利·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宏观经济学》,哈尔·R.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迪恩·卡尔兰等人的《经济学(微观部分)》,R.格伦·哈伯德等人的《经济学(微观)》等。有关实验经济学(包括行为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和它的体系结构,以及实验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的关系等,一直以来都是开放的议题。

本书译者对上述议题秉持实验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同源异流的观点,认为实验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及其对新古典理论的内涵拓展是西方经济学近几十年来的重要演进。二者由于具有相似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因而经常被相提并论甚至混同。译者研究发现,尽管它们在研究起点上相似,但在理论与政策归宿上各异。其中,实验经济学主要在市场层面上检验交易结果与新古典理性模型是否一致,以及如何渐趋一致,所以理论上仍接受理性模型对市场均衡的表述方式,政策上提倡围绕交易机制进行市场设计以促进有效均衡的实现;与之相对,行为经济学主要在个体层面上检验选择行为与新古典理性模型是否一致,以及为何不一致,所以理论上强调基于心理学等自然科学证据来构建更“拟实”的个体描述性模型,政策上提出应针对个体决策情境实施“助推技术”以提升市场设计的有效性(见贺京同等,《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学术月刊》2009年第6期,《经济学动态》2019年第7期)。但是,二者最大的共同点是在方法上,即都源于心理学的实验方法。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本在实验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上,全面、完整、逻辑清晰的教材,近乎完美。《实验经济学原理》这本书对实验经济学教学体系的构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还填补了实验经济学教材的空白。

本书结构新颖、组织独特,主要分为5个部分,在导论章节之后,从简单互动逐步深入到复杂互动:个体决策:风险厌恶、前景理论与学习(第3~7章);行为博弈论(第8~13章);社会偏好(第14~19章);市场实验(第20~25章)以及拍卖和机制设计(第26~30章)。这本书的定位是一本实验经济学或行为博弈论课程的基础教材,适合经济学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与许多非经济学专业如政治科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的学生,以及任何有志于行为金融和行为法经济学的读者。结合书中提供的文献并以最新的研究成果作为补充材料,本书亦完全可以支撑起一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

本书由我、赵子沐博士和贺坤博士(堪萨斯大学)共同翻译,虽然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因才识有限,翻译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不当甚至错误之处,还请读者谅解并指正。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特别要由衷地感谢编辑的信任、理解和襄助。

本书还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ZDA03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2022106)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9YJA790025)的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贺京同
癸卯仲夏于南开康达尚郡 n8353wxHP8M4u4QIpcZsKjDO/lBBMKODIDfPrZPfUxGadFGgPx+Qwbns0+z7Dyw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