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赏竹

北方少竹,竹多于江南山野。因北方天寒移植后,冬至春则枯。有心高者培育冬竹后,适应北方土壤气候,北方才有植竹者,多于情高幽雅之地观赏,并无山野自生。文人雅士皆喜竹,涂墨勾画称之文人画。乐于丝竹曲调,文章以颂竹配乐吟诵。

自幼没有见过绿竹,只有故乡淀岸河塘芦苇丛生中见其形似毛竹,其杆弱叶松缺成型苍劲,更无竹之本性。可以称不识竹,实言。

京西近郊有紫竹院公园,学闲假日,携同友观赏。因园内有明清庙宇,福荫紫竹院,而得名。园内以竹造景,以竹盛世,多仿江南水乡,曲径通幽依水而延,亭廊轩阁错落别致,小桥流水游船漂荡。缀石嶙峋间修竹旺盛,郁郁高耸云间。途步清悠曲径,观赏水乡竹韵,听从林间清脆鸟鸣,飘意出令人陶醉的青叶香气,透着大自然沁人心脾的气息。并掩饰不住这个从青纱帐里走来,头顶高粱花的农民儿子,第一次看到竹子的喜悦,时而仰望青竹碧空,时而手指竹之气节,时而观察从竹根拱出似故乡芦苇的幼苗。无不让其游园人对我少见多怪的举动而成为笑柄。

竹类品种繁多,以单竹,俗称苦慈,多生长在土壤肥沃的南方,竹质细腻纤维柔韧,可做编织高档器具。其次墨竹,杆因墨色而得名,笋尖外壳显红褐色,多用于制作笛箫,其音质清雅。再有四季竹,其竹因四季常青而胜名称,可制做家具及建材,竹品之多,品种之广多于我国土地辽阔,跨亚热带,温带适应竹质生长,北京紫竹院之竹到冬初搭架挡布遮寒,春暖拆除。所以院内竹林茂盛。

文人骚客多以竹为题,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中以竹林七贤,曾有著名画家王书樵以墨竹鹌鹑取《竹报平安》之意。在《咏竹》诗里,横做笛声竖做旗,笋烹美食,器做具。清代诗人郑板桥,多以竹为题,诗画颂竹,咬定青山不放松,可见文人墨客对竹子的赞誉,古今多少借竹抒情。

因何对竹子有如此雅趣,只因毛主席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形象的讽刺主观主义,借用明解缙的那句:“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名言。亳不知羞涩的告诉你,我没见过竹子,更没有见过竹笋。从而才有心生赏竹的心愿。

后迁居房山,在太行东麓山野燕山山脉之中有古刹“云居寺”,在依山而居的殿堂东侧藏宝洞前有一片竹林,郁郁葱葱,青竹节高,每年到上香朝拜之季,亲临竹园观赏并与寺院主任王德军品茗,谈竹。

竹子一节节顽强生长,外在形象毅力坚韧,每一节都笔直挺拔,象征着不屈的气节。从古至今,很多的文人墨客歌颂这种崇高的气节。它一年四季常青,腰身挺拔,人们将竹子比喻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寓意着青春永驻。爆竹声声保平安,因此通常竹子和平安都会联系在一起,送给出门的亲朋竹子饰品,保佑他们在外平平安安。因为竹子都是一节一节的生长,也喻示了人们的生活与学习像竹子一样一节一节高,越来越好,寓意步步高升,节节高。相信在党的带领下我们的生活一定像竹子一样步步高升,越来越好。

现在治理环境美化城乡山野,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政策下已多地种植竹。 fkYN630Z7RXXGol+7y/Y2n70IpAjDShuw1220kD7zz/Q6uYaN49qsllqNlf+C/j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