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方山雨话

久居远山的雅室,看惯了崇山峻岭纵横交错,休游了具有悠久历史的方山,攀径云梯而上的峻峭幽谷深处。

朗日晴空万里,无云的秋风,碧蓝的天空无一丝云。轻步青云,只为叹为观止,哪苍松翠柏,茂林修竹,方山奇观,红壁绿瓦的“兜率寺”,居七十二禅院之首,古刹之所以名扬,只因金庸先生的小说《鹿鼎记》中“四十二章经”而名声远扬。其内在的原因极其深奥,表面是一本普通的佛经,实则是大清满人入关时曾在关外藏了很多宝藏而杜撰。真的四十二章经是佛祖释迦牟尼所创的“经”法,是虔诚的佛门弟子一章一章地集结在一起,手工抄录,藏宝于上方山,其乃上方山的镇寺之宝。所以每到休歇之时总想登山拜望。

登上方山曾有过几次,前两次因身体不支,在山神庙时虚脱,休息片刻后恢复再登,随后登到顶峰,因身体原因只是走马观花,草草观看外景,对哪片茂密的松柏有所赞叹!上方山有三宝“云洞”“松柏”“石经板”。此次的登攀石径是在三十年前的秋天和几位同行好友,只闻其上方山其名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才有幸从北京驱车来房山旅游。虽然哪时年轻,但身体不佳,总是常闹小病。朋友好意约我同驶拜山,主要是修身养性,散心治病,拜山消灾,虽有途中小事,胆怯的我只是走马观花。记住上方山的松柏,乃我一大奇观而抒怀。

“大好西山衔落日,碧峰云雾障水涌。”方山的云雾在松涛碧绿云峰间翻腾,时在眼前,时在腰间,驻步观赏,心随云意,意在幻影。似飘渺在仙境,烟雾笼罩,树木隐然若现,山和柏都在雾中,浓淡像是青绿的色块,渐渐远去的云雾露出遮掩天幕的丛林。绿草从远山近岭弥漫平野,视显溪流水边的清幽凉亭,坐下来歇息片刻,听松风饮溪水茗茶,补充初次登山消耗的体能。因时间与体弱草草坐山车而下,但初游的印象只是红墙松柏而已,若有机会再登细赏为佳。

时过境迁,从北京城里搬迁到房山城关居住,此时的我依然眷恋着上方山的景色,心里总惦念着上方山的哪余游未尽的想法。后进房山区政协,结识了京西方文物专家杨亦武先生,字闻华先生,他在政协文史委编撰房山文献云志,偶尔有会相遇闲谈上方山。房山人称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俗称“圣水峪”。他曾居山上研究上方山七十二禅院历史文献建筑规模,从交谈中了解到上方山的历史。

据房山文献记载:早在东汉时期,就有僧人来上方山开山建寺,历经修建,形成“花宫七十二,上下东西嵌”的格局,经过多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京西南著名的佛教名山。花宫七十二就是上方山的七十二禅院,是指兜率寺石后檐墙上的十五块石板,《佛说四十二章经》我亲临观摩。

石刻经文 2000 多字,保存基本完好,顺石刻自右向左读去“佛说四十二章经,尔时,世尊既成道已,作是思唯:离欲寂静,是最为胜。住大禅定,降诸魔道。令转法轮,度众生于鹿野苑中。为憍陈如等五人转四谛法轮。而证道果。时复有比丘所说诸疑陈进止。世尊教诏开悟。合掌敬诺,而顺尊敕。尔时,世尊为说。真经四十二章。佛言:辞亲出家为道,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为四真道行,进志清净,成阿罗汉。”其原文说的是劝人行善修德,这次仔细观看是受上方山管委会主任朱仕学的邀请,参加了这四十二章经学术研究会,朱仕学主任详细的介绍了四十二章经的历史渊源。“汉明帝信佛派使者去西方天竺取经,带回经书和佛像,其中反释一部称《佛说四十二章经》。”兜率寺主佛殿的后外嵌主要是明代太监冯保捐刻的图和文。经文对我来说读懂内涵只能求注解。隐隐的石碑碑帖用眼细细的分辨,勉强的能读延下续。眼睛渐渐昏花,只得暂停休息,饮茶闲聊。

悠闲的厅堂外,苍劲的古柏如一位老者目视着这群半酸的俗人。如此博大的房山文脉,一知半解的我深感惭愧。其主要是自己才疏学浅,读书太少,不过对其石刻碑帖产生了浓郁的兴趣。

话间,一壶上方山特色的黄芩茶端上来了,浓郁的香气使得整个禅房弥漫在一股热气之中,品一口可沁人心脾。此茶是上方山的一大特色,每次来都会带回去两包,在朋友间炫耀其品茗;此茶是生长在上方山山野,山民采挖后经炮制成茶,其功能清热解毒,降压利尿,常饮对糖尿病会有所缓解。

交谈间天色阴沉,天随时有雨落下,茂密的柏枝叶,如急促的掌声,催促着春雨在阳春之节润泽万物,以解冬困的干燥。瞬时落下急促的雨点,敲打着心房。“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感受到愉悦之感。春雨洗刷着风尘,也洗礼着“兜率寺”禅院俗客的心灵,特别是清洗着墙壁上镶嵌的哪《四十二章经》能更清晰的读解。

雨,淅淅的一直在下,再看上方山的景色“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稀疏的茂密的松林间,雨水在缝隙间落下,滴在山野的山石间,缓缓的汇集在山凹处,顺势流向低处。深感到人与山、山与树、树与禅的清馨,身心间透着哪种,久待在城里沉闷的心情得到了释放,感觉身心轻松,头脑清醒。支撑一把伞在上方山深处的禅院品茶论道、观山听泉,再品读哪佛说经典的开悟,哪是人生难得的机遇。忽然觉悟出哪经中劝善修德的内涵,略有悟道之功。

石碑经典受雨水润湿后,清晰了许多。“佛说”刻拓露出笔锋间的唐楷体,细细观察,撇捺间字体清秀,唐楷柳体浓郁,整体书写工整,层次分明,深感是功底深厚的大家之手笔,心情随之激动,可谓是书法之瑰宝。如此完美的石刻经,除在“云居寺”藏经洞有所珍藏外,上方山的经碑有与“石经山”同工之外,能保存如此完好,确实是实属不易。

第四章“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劝人要修德行善十事,不然亦为四口、三意、三身合为十,口要留德,少造谣生事,少煽风点火,少伪造事实,出自口中。四意为心意和修善自身的四个行为。其劝人向善,莫做,不然后悔,要听从佛行理至善的十大法戒。

第十一章“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有饭要施舍给大家。第十七章“佛言:夫见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第二十五章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过多的思欲就像迎风拿火,必烧你手。《佛说四十二章经》终“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乾清宫管事提督两司房司礼监掌监事兼掌御用监印太监镇阳冯保沐手拜书。”拔“万历丁丑仲夏吉前进士观察大夫都人刘效祖顿首跋,本山住持智宇镐字东安任应春张应乾十五。”

从碑帖经上证实了朱仕学主任的说法,此碑确实是冯保所书,并由万历丁丑仲夏前进士刘效祖提拔,之所以工笔工整,是名家之手。

雨停了,沿山径曲游于山峦之间,百花盛开香气扑鼻,悠山空谷间,七十二禅院偶遇小寺红门,只闻山谷清风,不见鹤发禅师。忽听远有钟鼓奏乐之声,此及上方山华寺传出,此寺依山而建,寺在洞中,内供奉一尊肉身佛体,名本如法师,原是五台山主持,晚年来上方山清修,后圆寂坐化贴金,供奉在华严洞。

在这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沉淀的佛门圣地,自然环境优雅、清净,周边绿水青山环绕,给人一种灵魂深处的净化和洗涤。此时的心情无语言表,哪种神秘感让人无法表达。高深莫测的上方山是房山悠久文脉不可缺少的一支,它默默的奉献着历史使命;大美房山是从地质之渊,从海洋板块和山脉冲碰后产生的地质之渊;从一山相隔的古人猿人类发之源创造了人类文明;由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刀兵,交融产生的燕都城之源。天竺佛教与西方天主教的佛文化,在上方山、云居寺、十字寺,视为东方的小西天,可谓佛教文化。哪首为新中国成立之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是从这大山深处唱红了东方之天。足以证明大方山的文化是大美房山的重笔,我想用“享誉天下”不足为奇!

上方山的民宿也是具有大山特色的,若你驻足于山下的小店,会给你饮食文化的惊喜。春天的“香椿芽”是味香色艳的贡品,因此地山高路远,光照时间造就了大山的香椿,可谓是一绝。还有哪山泉水,石磨磨出的古法卤水豆腐,特别鲜嫩,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年我都会购买些香椿芽储藏起来,四季膳用,只因香味不同于其它地方。

如今的文旅融合给上方山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增添新的发展时机,在深入挖潜佛教文化内涵的同时,理论上推理出景致文化、洞学地址文化、餐饮文化和攀山文化打造为一体。哪久远的晨钟暮鼓,唤醒了沉睡多年现代文明的思维,大数据、网络化、高尖端融入了上方山更层次化发展的机遇。

攀石径上方山观摩,从云梯而下,周到的服务,热情的接待,在行车的高空俯瞰出上方山的博大。若与哪首“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比,我想有过盛而不及的“山行”之作。大美房山,是历史传代完美衔接的一条生命线。 DkD+dxh6oDnEE1Ud3SAReKCeoKpne3rzPq94KMexyHE5VeCvXxhhU695M1Yae61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