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因为他我忘不了故乡
(我敬仰这份忠诚,让我如何不想他)

一个人他也是一座山岳。薄雾朦胧给这片山野,飘飘忽忽的影子与人家屋顶上的炊烟混在一起,融入了这座村庄的天空。嗅着春的味道、家乡的味道,又回到了我深深所爱着的故乡!

站立在山脚下的公路,行驶的汽车从身旁带走了一缕尘烟。朝阳驱散薄雾,露出了这座村庄的容颜。入眼的树木和野花,使我产生熟悉的陌生感。弯曲的乡村公路通向村口,小溪从村边流淌而过,一座白石桥驮着思乡的梦。溪水边的柳条带来了春天的风景,泛青的麦苗与黄灿灿的油菜花打上了时间的标签,正是春天。

山村不大,依山居住着几十户人家,繁茂的树木覆盖了半个村庄。在这充满自然风情的村庄里,有一个全村人尊重的人物,他就是我们村的党支部书记——我们习惯上称的“老支书”。

村子虽然不大,可谁家都难免会有为难的事情发生。从小我就见支书从我家门口走过,他穿一身洗得泛黄的旧军衣,上身披一件小袄,瘦高高的个子,走起路来还带着军人的风格,一脸的严肃。那时候我小,每次看到他威严的表情都让我害怕,急忙跑回屋,扎进母亲怀里,不敢离开。

清晨,天儿还没有全亮,村里的大喇叭在一曲《社员都是向阳花》的背景音乐之后,开始了支书的直播:“喂……喂,社员同志们,今天是几月几号,今天我们的工作……”,大喇叭拉长了支书的音节,回荡在山沟又重复地响在了收听者的耳朵里,偶尔刺耳嗞嗞声,听着钻心,我就会快速地捂上耳朵,隔绝这天天听的“早课”:从宣传党的政策到谁家有什么事,一些注意事项,再从安全生产到计划生育,絮叨个不停。村民听着广播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天天如此,风雨无阻,除更换音乐外,广播的事项一二三四,基本一样,都是村民生活的琐事和村里不是新闻的新闻。记得那年离开家去上中学的时候,因为听惯了村里的喇叭声,一时没有喇叭的提醒还真睡过了头,那乡村回响的喇叭声永久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那年我考上了大学,是村里一件大喜事,大队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支书通过大喇叭向全村报喜。这件喜事可愁了俺爹俺妈,因为开学的第一笔学费,给我们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恐慌。父亲靠木匠手艺养活全家,生活一直是紧紧巴巴,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来支付学费。愁得爹妈整宿的睡不着。母亲偷偷落泪,父亲大口大口地吸着烟,思索着如何度过这一关卡。开学日期一天天临近,而东拼西凑敛到手的学费缺口还相差很大。一天我已躺倒入睡的晚上,一阵很响的敲门声惊醒了我,隐隐听到支书与父亲的交谈:“孩子考上大学不容易,就是再苦再难也要给孩子学费凑够,我这里有点钱先给你们垫上。”母亲多嘴:“你哪来这么多钱?还是你当官的有钱,我们家一辈子也攒不了这么多呀!”激动心情之下,母亲的话没觉出怎么不合适。支书话也不多说,把钱交给了父亲,临走嘱咐我父亲:“一定要让孩子好好学习,这是我们村唯一的大学生……”就老支书出手相助,后来还是邻居讲了实情:老支书听说我家交不上学费要退学,老支书思前想后把他老伴儿喂养了大半年的猪和羊全卖了,卖得的钱加上自己家那点积蓄全掏给了我们。母亲听说后赶忙去老支书家赔礼道歉。老支书嘿嘿一笑,安慰我母亲别把为我上学垫钱的事情放心上。

入学走的那天,父亲、母亲、老支书送我到村口。老支书嘴里还是那句“你要好好学习,咱村出你一个大学生不容易”的话。我从没有和老支书说过一句话,回过身,用尊重的眼神看着他,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轻轻地说了句“谢谢您!”从此老支书的高大形象在我心里扎了根。

几年的学业时光很快过去,在等待分配时我又回到家乡。迎接我的,村庄的大喇叭播放着《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曲,小山村还响亮着老支书广播的语声。他先是宣传党改革开放的新政策,接着表扬谁家领先发展养殖,谁家带头开山修路发家致富……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了我的家乡。

也就是我回乡的那一年夏天,一场突来的暴雨整整下了两天两夜,山洪如脱缰的野马,冲坏了村边的老房,毁了通往城里的道路。那天老支书带领村里的壮劳力,用沙包在村口筑起了一道大坝,以防洪水冲进村子。他把自己当成值勤的战士,在自家门口搭起窝棚,保持警惕。深夜,一直在下雨,老支书身穿雨衣,手拿手电筒,挨家挨户查看住房,当查看到一个五保户的时候,发现这家的房顶一直在漏雨,有倒塌的危险。我跟在老支书身后,进屋查看五保户老人,从屋内角落传来这个老人的呻吟。老支书紧急握住老人的手说:“快快快撤出去,房子危险!”老人痛苦地说:“我肚子疼得不能走。”他额头落满了汗珠。“快快来帮帮我!”只见老支书背起老人快速的冲出了危房。雨水与汗水混在一起,流进嘴,我觉得一股咸涩。

将老人背到村卫生室,他这时大口大口的吐血,时而进入昏迷。医生诊断可能胃穿孔,需要送到大医院治疗,不然有生命危险。老支书看看大家,看看医生,看看天上一直没有停下来的大雨,连忙打电话联系救护车。他在电话里说,大雨冲毁了路面,救护车不能直接进村,考虑病人危急,只能双方迎着头赶路。老支书当即决定,把老人抬上木板,招呼大家说:“咱共产党员先上!”蹚水前行,齐腰深的激流翻着浪花。为了防止被急流卷走,抬木板的相互连着绳子。老支书抬着木板一个角,时时叫喊着“注意安全,小心!小心!”浪头一次一次的冲击,其他人也下到河里,手搭手地维护生命的传递。雨水无情地打压着这场顽强抢救战。我用手机拍下着感人的一幕,深深地感觉到老支书在一场救护中的核心作用。完成了交接,救护车拉上了老人,一颗心总算放了下来,老人得救了。

第二天清晨,雨小了,在淅淅沥沥的细雨中大喇叭又开始了广播。一首《团结就是力量》送到了村民的心窝。老支书在广播里说:“大家要团结起来,共同抗御灾害,经受住考验。”给大家鼓劲。这以后他没日没夜地带领村民重建家园。问他累不累,他说“不累。给自己村子干工作,显不着累。”

从那场雨灾过后,我的工作分配到了大城市,很少回村了。回村看望父母,有时也会碰见老支书。他明显显出衰老,可在言谈中仍兴味十足地谋划着新农村发展和建设。由北京为开端的一条高速公路要从村子经过,村子要拆迁了。为修路让给土地,提高群众思想觉悟,村中大喇叭天天播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歌曲声音还在天空回响着,紧接着就是村情联播。老书记就村子拆迁开始做动员工作,他说话中带着干咳。教育村民要顾全大局,服从国家安排,舍小家顾大,保证公路按时修好。村里个别人因为赔偿问题迟迟不肯签字,并且提出很多不合理的要求,镇上干部多次来协商,总是达不成协议。老支书也在拆迁户当中,他老伴儿磨叽了很多回,劝他利用在村镇里的地位,多争取点拆迁款,他总是摇头,说要听组织的话,起带头作用。老支书终于说服了老伴儿,自己找车拉东西搬迁到了政府指定的移民社区,主动拆除了自己辛苦半辈子才盖下的新瓦房,给村子那些拖后腿的上了一堂课。有老支书起带头,别人再也无话说了。村子顺利完成了拆迁任务。

那年冬季节来的特别早,刺骨的寒风带着雪花飘落在家乡的土地,村口的小溪结上了冰,河堤上柳树挂满冰凌。在寒冷的天气中,老书记走了。他没有看到村民住高楼的那天。自从镇里下达拆迁任务,他没日没夜、走东家串西家地做动员工作,由于感冒,引起了多年的疾病,他没有和别人讲过,也没有向组织汇报,他不想给任何人添麻烦,自己悄悄的走了。葬礼那天,父亲打电话让我回来参加葬礼。闻讯,立即赶回了老家。父亲让我给他写幅挽联,我想想后,提笔写下“是实在乡亲,为邻里排除困难。是真正党员,为家乡增添幸福。”

十几年过去了,闲了时想,老支书他为什么总想着别人,为什么在公众利益事情上都起带头?渐渐地明白了,共产党员身份才是他安身立命的理由。青山依旧,万古长青。 el9cetFAa5sC/TIoHBE9v47bi2TSEn1zFk29652SAAY3oDOgrxc71gu2gY5J5XY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