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九章
社会事业所受的责难及吾人的解答

社会事业的功用及其在我国的需要已略如前述,但是,社会里面仍有许多人是不尽以此为然的。不仅不以此为然,且从各种立场对于社会事业加以责难,他们不是嫌社会事业乃“多此一举”,就是说,社会事业救济弱者,助长惰民,为害社会。对于这种看法,似有解答的必要。

第一种责难社会事业的人,就是个人主义派。这一派人的意见,以为个人堕落,个人应自负其咎。个人若能发奋自强,成功之道甚广,自己不能成功,一定由于自己不去努力。换句话说,个人的成败应全由个人负责。因其将人生的成败完全归到个人的身上,所以对于一切社会事业的推进,常嫌“多此一举”,“多一事反不如少一事”之为愈。

侧重个人主义的人虽说不无一部分的理由,有些失败及堕落分子,确是要归到个人的原因上面,但是,他们不知道了解事物,不能全用毁誉的眼光。骂犯人不应该犯罪,不能了解犯罪的原因,更解决不了犯罪问题。人生在世,不像运动家穿着一样重的衣服来赛跑,有人的负担较重,有人的负担较轻,比赛的条件就根本不同。社会事业人员要来解救个人的痛苦及失调问题,如同医生诊治病人的疾病一样,不是一个抽象的道德家所能做到的。关于这一点,若是拿医生执行解剖或施行手术时的情形来作一个比方,更易明白。医生之执行解剖或施行手术时,他决不会追究这人是好人或是坏人,医生所注意的是一人身上的病状及其诊治方法。同样,一个社会事业人员对于个人及社会病态所应取的态度,也当和医生一样,不要有善恶的标准,也不当有国界及种族的区别,而为风俗习惯所束缚。假使一个医生不去治病,而一味责难病人得病的原因(如花柳、白浊之类),试问医药界将成何种现象。

第二种责难社会事业的人,就是进化论者。进化论者常谓优胜劣败乃天演之公例,适者生存,不适者死亡,此皆“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他们每谓社会事业,足以妨碍物竞天择作用。救济弱者足以贻害社会,不赞成社会救济事业。他们以为贫民之数量与救济事业之发展,常成正比例,其所持理由,有谓官厅救济,成为贫人的一种权利,如古代之罗马给养制度,非特不能减少贫民,反足以增加贫民之数量。此种制度,就他们的看法,不独加重社会病态的严重性,而且违反物竞天择之宗旨。

以上所述,骤闻之,亦似觉有理,但细加研讨,殊为不然。进化论者不大明白社会之所以成为社会,即以人力胜天行,此即所谓“人定胜天”是也。文物制度固然不能完全没有缺陷,只有用人力来补救,天然解决不了人类的本身问题。以上对于罗马给养制度之批评,骤闻之似乎不无理由,殊不知罗马给养制度之不良,乃古代罗马慈善事业所采用之方法不妥,非给养制度本身之不善。现在人类渐能运用科学方法,战胜自然与改良人为制度。现代社会事业常在研究如何应用科学方法与知识,以解除人类痛苦,增进社会福利。现代文明国家莫不视社会事业为国家要政之一,救济贫弱为国家社会应尽之责,应用科学的社会事业作广大之救济运动,消除人类痛苦,正为改造社会过程中不可少的工作,岂可责难而使之无由发展。

第三种责难社会事业的人就是优生学者。优生学者的一贯主张,就是奖励社会优秀分子的生育,减少不良种子的传布。他们大都以为社会上的不幸或不良分子,多属不良种子。这类不良种子既任其自生,亦当使之自灭,而不应为社会事业所保护。他们所根据的事实,常以意国之裘克(Juke)及英国之爱德华(Edwards)家族为例。裘克生于1702年,放荡一生而子孙众多,150年后约计有子孙1200人,其中有7人是凶罪犯,30人是刑事犯,310人是始终贫苦,410人的身体均有缺陷,更有过半数的女人流为娼妓,活到1915年的有600名有精神病。与裘克家族相反的有英之爱德华家族,该族为英之世家,至1900年时已有子孙1394人,其中295人皆由大学毕业,13人是著名的大学校长,65人是大学教授,60人是医生,100余人是教主、牧师,75人是海陆军官,60人是有名著作家,100余人是律师,30人是法官;80人服官,其中1人为美国副总统,3人是美国国会议员,好几人是州长、州议员等;此外有许多银行、保险、公司及大企业等由其子孙经营。换句话说,他们是极端重视遗传,遗传好像可以决定一切。

我们也得承认,遗传对于人类特质不无影响,但遗传仅是一种可能性,除在具体环境之下是不会存在的。遗传与环境,不是因果关系。18世纪裘克家族与20世纪裘克家族,除在名目上可考外,在遗传学上,试问有何根据还能算是一个家族呢?其间因婚姻的关系,不知道加上了多少外来的血统。即令人类的特质,遗传可以完全决定,而遗传均已内定,吾人现亦无能为力,惟有人力才可改造环境,凡是人力可以改造环境的地方,人应该尽力。

第四种责难社会事业的人就是经济定命论者。这一派的人以为社会事业是替统治阶级粉饰太平,来转移被统治者阶级斗争的视线。自经济学派兴起,多谓施与之慈善,不过助长惰民,为害社会,是以亚丹·斯密(Adam Smith) 曾痛诋英国寺区救贫制度之弊害;马尔萨斯(Malthus)亦谓救贫法律不仅不能达到救贫目的,终恐酿成人心颓败之祸,不赞成慈善之行为。

但是,经济定命论者,他们不全了解,安于现状是一件事,在现状之下来帮助个人解决失调问题,另是一件事;事例虽可相混,而问题则可分开。彻底改造制度,固然是一种事业,而解救燃眉之急,在分工上也是值得做的一种事业,因为实际有人得到好处,自己也有了贡献。而且个人的失调,不仅全属经济的原因,丰衣足食的人也有他们的失调问题。经济的条件尽管有圆满的解决,社会事业仍然是需要的。这种需要如同医药一样,都是人类永远需要的。卫生事业无论进化到什么程度,医药事业总有其需要;社会经济生活无论怎样改善,社会事业也是不可少的。但其中社会事业与卫生事业有一部分相同,还有一部分不相同。相同之点就是:[1] 都是由治疗走到预防,[2] 都是专能事业。其不同之点为:[1] 生理的健康,容易认识,社会的健康,不易被人默认;[2] 医药服务大都是被病人自动所请求,社会服务常在公共福利名义之下插进腿来,所以不易被人领会。所以社会事业的需要,还要多多地加以宣传,方易于获得舆论的同情及人民的赞助。 +D9On3Gw3nk5UHflu9NsqVeraE1H8M7rzubi3UCx292/uQFQPeAhUp+IQNHRY1jD

本编参考书目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