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戳伤眼睛的孩子

在村里,一位老人看到我们的到来,从山坡上走下来,手里拄着一根木棍,看得出来腿脚或者腰不太好。我们攀谈起来。

老人七十多岁,家里一共六口人,除了他还有老伴、儿子、儿媳、一个孙女和一个孙子。

“家里人都干啥去了?”

“嗯,儿子赶集去了,媳妇在打工,老奶(老伴)在地里呢,孙女上学了。”

“孙子呢?”

“在屋里呢。”老人用目光示意了一下刚建好的统建房。一个男孩子怯怯地探出头来,慢慢地挪到了爷爷身边。我们看到,孩子的一只眼睛有些异常。

“小朋友多大了?上几年级了?”孩子默默不语。

老人家叹息着说出了家里的情况。

“八岁还是十岁吧。也刚刚跟他爹妈从外面回来不久。”

“为什么不上学?”

“也不记得多大了,再说也没去上户口咋上学呢?”

“怎么会没上户口呢?”

“唉,当时是他爹妈两口子在外地打工生的,也没啥证明,回来去派出所,人家让证明是亲生的,咋个证明啊,就这么一直拖着,还说有啥DNA可以证明,那是个啥东西咱也不知道啊!”

“那他爹妈是咋回事啊?”

“唉!”老人一声叹息,看了一眼旁边的村干部。

“不争气啊!整天喝酒,儿子媳妇都喝,也没个正经的营生,有点钱就买酒喝了。”

“那你要管管他,实在不行揍他一顿。”旁边的村干部调节了一下气氛。

“唉,他喝了酒不打我们就不错了,我哪还敢打他啊!”

“他要是敢打你们,我们就可以把他抓起来。”村干部继续鼓励。

“唉,莫取笑了!整天闲游烂逛的,以前在外面打工,这不刚带着孩子回来了,也没挣到啥钱,就在村子周边打点零工,自己花都不够,孩子还不是我们两个要多养着点。”

“家里主要靠啥收入?”

“种点苞谷吧,我们也年纪大了,种不动了。”

“儿子媳妇不拿点钱回来?他们应该有收入啊。”

“唉!还不够自己喝酒的,倒是时不时打点零工,那点钱也不够花啊!前阵子从我这拉走几袋子苞谷卖了,钱还不是没给我?自己又花了。”

“孩子的眼睛怎么了?”

“玩的时候让木头戳了。”

“上医院看了没有?”

“县里、省城的医院都看了,医生说是看不见了。一次花了三万多块,我们这一年的钱全都填进去了!”孩子在旁边,面无表情,也许还不知道如果一只眼睛盲了对他意味着什么。

“孩子不太爱说话啊?”我们想让孩子说两句。

“还行,就是不认得字,你们是陌生人,他不敢说,和熟悉的还是能说的,有时比我还能说呢。”老人说起孙子,脸上闪过一丝欣慰。

正说着,旁边一辆电动三轮车开过来,一个中年男子从车上跳下来,油腻的长头发用绳子拢起,满脸油汗,眼神朦胧却很警觉,但还是笑呵呵地和我们打了招呼,简单客气地说了一句“进屋喝水”,就径自进屋了。我们谢过,没有多说什么。老人看了儿子一眼,摇摇头,也没有说话。

返程路上,村里和镇里的同志说,这个孩子的情况前面普查时就已经发现了,医生说孩子的眼睛是需要慢慢恢复的,已经申报了紧急救助的资金。孩子户口的问题派出所也已经在着手解决了,如果孩子适龄,可以先让孩子上了学再说。

这个事情也让我们进一步审视了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和细致性。长期在外打工的农村青年,如果游离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有了下一代,并且没有及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内,就会产生一个真空地带,这样,孩子的权益保障就难以实现。我们要不断完善外出务工人员的服务和保障工作,城乡携起手来,确保外出务工人员能够在社会保障体系下正常地工作和生活。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对这样不负责任的父母,也应该进一步加强教育。 qUfbADo3GTiP7i/ZdtqfBIE3cJ/YlqHnTU0H0nw+CSnpiRm1V9F+f2Kr0PDxoJ1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