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回想法简介

回想法(reminiscence/life review)是美国精神科医生R.Butler创立的一种心理疗法,这个疗法主要通过老人对自己的生命历程进行口述回忆,来重新确立自己的人生意义,提高精神生活质量,找回生命尊严和自信。除此之外,回想法还具有促进代际交流、提高地域社会活力等功能。

回想法起源于 1960 年代,R.Butler提出应该对老年人回顾自身人生历程的行为予以关注,并在临床上开始提倡这一方法。1970 年代,英国心理学家Coleman对高龄住宅区的 48 名高龄者进行了回想法的临床治疗。他将回想分为单纯回想、信息携带回想、生活回顾三个层面。他的研究表明,其中单纯回想和生活回顾与患者的适应无关,只有信息携带回想与现状适应相关。1980 年代,回想法开始进入临床实践,对其的理论探讨也进一步展开。英国的社会工作者Gibson开发出了将回想法运用于老年痴呆症的具体方法。1990 年代,美国老年护理学专家Haight和Burnside开始有意识地对回想与人生回顾进行区别,探讨了两者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

日本从 1990 年开始引入回想法,在民俗学、社会工作、临床护理等方面都有应用。民俗博物馆在这方面起到特殊的作用。很多地域性的民俗博物馆专门开辟特定的场所,组织老人来参观聊天。博物馆里使用古老的用具、照片、影像、音乐等构筑的生活空间,能够帮助老人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感受生活的快乐。这个领域也成为民俗学服务社会的一个切入点。

此外,由于民俗学的基本方法是访谈记录法,对象以 70 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通过访谈记录建构传承世界的生活文化,因此,民俗学研究和回想法具有很强的亲和性。通过回想法的实践活动,民俗学服务社会的学科宗旨得以发挥,同时,也可以积累大量民俗资料。

从研究领域来看,回想法的应用涉及民俗、护理、福祉、心理、社工、医疗、康复等诸多方面。不同领域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但其共同点是使用回想法需要的三方面的素养:①对老人问题的正确价值观;②老人工作方面的技术;③相应的民俗学、社会学、老人医学、社会福祉等方面的知识。 TVvAAXQygb+GDn8+viu/pgMSodqyZKQtfu0dXI+Bi9v9JQFaxTme7wuRlaO25YM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