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丛书总序

20世纪初,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被引入中国,到今天已经有了百年历史。中国社会工作的百年发展史跌宕起伏,映射出近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政治变动情形。

20世纪80年代后期,沉寂了30多年的社会工作在中国内地恢复重建,当时仅有4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300多所高校开设这一专业,100多所高校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已经形成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与此同时,社会工作实务也渐次开展起来,到2017年年底全国已经注册成立了近7000家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基本涵盖了社会工作的各个实务领域。可以说,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制度安排,在中国内地已然获得高度认可。

回顾近30年中国社会工作的恢复重建历程,我们能够看到一条清晰的发展线索:从最初的“拿来主义”到生成本土理论和实务经验。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的前10年,中国社会工作从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到实务操作,基本上照搬了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欧美国家较为成熟的模式,也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但是,中国社会工作学术界和实务界没有忘记探索自己的道路,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从1998年开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织编写社会工作系列主干教材,跨出了学科自省的步伐。2001年,王思斌教授提出了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命题,倡导并鼓励人们根据中国的国情、政情和社情进行社会工作教育模式和实务模式的探索与理论提升。在“本土化”导向的驱动下,中国社会工作学术界和实务界努力挖掘“传统资源”,检讨“西方学说”,总结“中国经验”。

作为一家以社会工作图书出版为特色之一的出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社会工作“本土化”图书的编辑出版。这次推出的“中国社会工作史料汇编”(第一辑)包括6种图书:《社会工作导论》(蒋旨昂著)、《现代社会事业》(言心哲著)、《医院社会工作》(宋思明、邹玉阶著)、《精神病之社会的因素与防治》(宋思明著)、《社会救济》(柯象峰著)、《社会事业与社会建设》(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编)。这些著作均为民国时期的出版物,代表了民国时期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实务经验的最高水准,具有极大的出版价值。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工作学者们通过“参与式行动研究”模式,即作为集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倡导者于一体的角色深入实践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成为推动新的社会服务体系建构、社会组织发展和基层政府社会职能转变的重要力量。“中国社会工作史料汇编”(第一辑)的推出,可谓恰逢其时,能够为中国社会工作学者的进一步探索提供别样的视角和有益的借鉴。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社会工作学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入开展理论建构与实践建构,积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和实务模式,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社会发展、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实践,更好地服务于提升我国软实力与国际话语权的建设实践。

愿这套丛书能够更好地助力新时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徐永祥 LubnF8fJFtumf6zjvSMkDR5h9rf6em7w+hhoapPJ8H/oXfP5S5tkyTo73tdq51a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