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闭上眼睛,倾听

《乡村火车》,克劳德·莫奈约绘于1870年,布面油画,现藏于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

画面,不只能用眼睛看,有时它还会在我们耳边诉说。比如眼前这幅画,就是用来倾听的。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别忘了用耳朵去听……

画面里正在玩耍的孩子们叫喊着,妈妈们在轻唤着他们的名字。微风吹拂,树叶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鸟儿在鸣唱,从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犬吠声。

突然,有一个巨大的声响不请自来,“哧哧哧,嘟嘟……”蒸汽机车的声音越来越大,占据了空间——呼啸而过的、车轮滑过铁轨的声音的空间。“哧哧哧”,这是火车司机按下的汽笛声,或许因为开心,或许出于习惯,火车在经过高架桥的时候总会发出这种汽笛声。然后,声音开始变弱,火车也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天边,只留下远方传来的微弱声音。片刻过后,一切都烟消云散,几乎不留下任何痕迹,只剩下关于刚刚经过的火车的记忆。究竟火车的声音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呢?这个过程持续了多久,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多久?这些问题无关紧要吗?也许,不过也可能事关重大。因为选择用心去倾听(或不倾听)这件事在生活方式上会给我们带来启迪。

生活每时每刻都在继续。现在我们再慢慢地回到我们心底最早的那幅画面:孩子们在嬉戏玩耍,妈妈们轻唤着他们的名字,微风吹拂,鸟儿鸣唱,隐隐约约的犬吠声从远处传来……

各种各样的声音

你喜欢夏天的傍晚。不仅因为绚丽的日落,还有周围快乐的喧嚣。你坐在外面,闭上眼睛,凝神倾听身边所有的响动。

远处,玩耍的孩童发出尖叫,夹杂着母亲让他们安静下来的轻呵。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几只鸟儿在啼鸣,一两条狗在吠叫。这时有一辆汽车驶过,马达的隆隆声盖过了所有声响。随后,汽车渐渐远去,马达声变得隐约。片刻之后,四周便悄无声息了,只留下关于汽车驶过的一些记忆。到底从哪一刻起再也听不到汽车的声响了?你暂时因为汽车而忘记了所有其他事物,这种状态持续了多久?慢慢地,在你的意识中,再次出现了孩子们、母亲们、风儿和鸟儿的声响,或许还有远处的狗的吠叫。

噪声、声响、音乐,这三者有何不同?噪声包括所有刺激我们耳膜的、听觉所捕捉到的东西。声响是指有一定意义的声音(嗓子发出的声音、钟发出的声音),可以被我们的头脑组织、定性和分析。而音乐,则是各种各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的和谐的整体。

我们身处一个永恒的有声世界中,但只有某些时候我们才能感觉得到。电影或广播的音效师知道如何再现这些氛围:人类的(如在户外行走、在小酒馆、在办公室……)或者自然的(海边、秋天的森林……)声音。认真地倾听,就能意识到这些有声之物的复杂性,有时还能发现其美之所在。

我们需要这些声音,尤其是来自生命的、大自然的声音。它们是我们耳朵的“绿色食粮”。大海、青山、乡村给了我们这些食粮。这就是它们平和的力量在我们身上作用如此强大的原因:这是来自人类动物本源的古老声音。

听到、倾听、想到……

听到:当我们听到的时候,我们处于一种接收的状态,这是一种被动的态度,总之不是介入的态度。倾听:在倾听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我们会自觉地把注意力放在声音和声响上,放在对它们的分析上。

于是,思考和思维启动了:我们本来只是“听”了一阵救护车的声音,接着,我们“听”出了它的含义,有时是无意识的;然后,我们就开始“想”,比如,可能发生了一起车祸,可能有人病得很严重,我们感受到同情、担忧和悲伤的情绪。

我们“听”到了楼上房间里的脚步声,于是更认真地“听”,努力辨认出这个声音的主人。我们的眼前甚至还会浮现出一个具体的人(如果是高跟鞋的声音,我们就会想到一个女人,或者某个我们认识的人,因为她有相同的行走习惯)。有时,我们表达了一些价值评判——喜欢或者不喜欢这种声音,然后便不由自主地开始琢磨它的含义。这种源于噪声和声响的思考副产品,使得我们既富有又贫乏。我们赋予那些声音的意义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开始竞争。

一旦制造出语言,我们就有可能偏离感性的体验。现在我们已经不在有声的世界中了,而是进入心灵的世界。这并不可怕,有时甚至很有必要,或者说至关重要,因为仅有感觉是不够的,还要去理解。就像大脑中的自动运动一样,了解在我们身上发生的一切非常重要。同样,定期努力摆脱这些自动运动也非常重要。让我们重新回到对不偏不倚、令人舒服的生活的倾听上来吧。正念地去倾听,有时会让我们感受到“闻所未闻”的境界。闻所未闻,就好像在说“我从来没听到过这些”。那是因为过去我们从来没有真的去听……

心平气和地接受各种声音

当我们正念地研究声音时,就要努力接受所有的声音,就要与各种企图,如过滤(“见鬼,这个声音太让人分神了,我要努力不想它”)和评价(“使劲踩油门把发动机搞得地动山摇的人真是让人难以忍受”)做斗争。正念不是放松疗法(放松疗法需要环境安静、内心平静),而是冥想实践(旨在维持与世界缓和的关系)。即便周围充满噪声,我们也可以进行冥想实践。即使它不是我们最喜欢的形式,我们也要知道如何去做。

在正念中,我们经常只是练习如何把注意力集中在声音和声音的本质上。它是远还是近?是尖还是粗?是连续不断的还是断断续续的?会不会安静下来?或者有没有间歇?我们努力观察并接受它们最初的特性,然后按照它们本来的样子对待它们。

当然,我们的心灵会自然而然地去尝试解释这些声音(是这种声音或那种声音),评判这些声音(听起来很舒服或令人不舒服),以及由此引发一系列思绪(这个声音让我想起……或让我联想到……)。这很正常,为此生气徒劳无益,因为心灵总是会对我们的体验和感觉评头论足、说三道四。如果你意识到了这一点,倒也无关紧要,因为研究声音就是要观察声音本身和其意义之间的差异。

现在重新回到倾听上,从声音本身出发看待声音。思绪有没有回归?当然,这很完美。这让我们理解了心灵的运动。心灵让我们平静下来了吗?是的,完美无缺。这让我们学会了品尝声音的味道……

我们在医院进行集体修习时,经常有病人的手机突然响起。这时我不会停止授课,而会说:“现在机会绝佳,我们马上开始练习,闭上眼睛,接受手机铃声,体会我们的心灵归纳出的结论:很讨厌!手机的主人应该觉得很烦!这样不礼貌!我的手机是不是关好了?安静地、微笑着观察铃声在我们身上引发的一切……”有时修习已经开始了,有人迟到,这时我们仍然闭上眼睛,听着他安顿下来,听着他发出的各种声音,以及因此在我们心里引发的各种有意思的思绪。甚至可以说,这个平和的观察者位置就是正念练习的核心所在。

安静

我倾听鸟的鸣唱,不是因为它多么婉转悠扬,而是歌声之后的寂静令人神往。

——野口米次郎

安静之于声音,就如同黑暗之于光明、睡意之于清醒,是不可缺少的另一面。

持续的声音侵扰是有害的,所谓“现代生活”强加给我们的累积性亢奋中就有它的份儿。即使它很有意思(如广播里的新闻),即使听起来和谐悦耳(如到处播放的音乐),但若是持续地存在也会使我们疲惫不堪、虚弱无力,阻碍我们心灵的呼吸,继而妨碍心灵的运转,就像一种没完没了的喋喋不休,占据了我们思维的空间。

于是,我们必须求助于安静的力量,因为它是生活之音的“共鸣箱”。这里的安静不是那种完完全全的安静,而是指声音之间的间歇,在声音无法避免(如在城里赶路时)或者合乎所愿(如节日晚宴上的音乐和热议)的时刻。安静的时刻就像是呼吸,或是轻松的题外话。它使那些我们喜欢的声音更有价值,对那些令人不舒服的声音又是一种舒缓。

安静,以及它的结拜兄弟宁静的力量就在于此。宁静不是没有声音,而是没有无用的话语和人为的干预。安静与宁静能够让我们听到和倾听生活的所有音乐。

小结

现在就停下来,闭上眼睛,倾听吧。接受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所有声音,不管它是婉转悦耳的(鸟儿的鸣唱),还是枯燥刺耳的(发动机的轰鸣声);接受来自我们身体的声音,不管是平静和缓的(呼吸声),还是纷乱嘈杂的(耳鸣声、肠胃的咕噜声)。听觉正念的时刻不是为了直接给我们带来好处,而是使我们竖起耳朵,或者说,使我们意识到周围有这样一个声音场的存在,意识到它在我们身上引发的种种情绪、想法和冲动。当然,还要去慢慢地享受安静。

如果一个冬日堪称完美,必须要有明净的空气和因白雪反射形成的耀眼光线,还要足够冷,风要极小或完全没有风,热度全部直接来自阳光,但又没有温暖到使冰雪消融的程度。大自然的恩赐不容错过。

——亨利·梭罗 Mbmkp3A96uKQDk69pHMVblCZXZECiHEucyp+bPWhh2lnWE5FGvb5yBfloeAqbmU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