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里面,比蜂更有趣的,大概找不到吧!它们不单种类繁多,而且所过的生活,又是千差万别:有的隐居泥中,有的高栖树梢, 有的能潜入水下 ,有的寄生虫体,有的孤栖,有的群居。现在只把常见的和有特色的几种,来大略讲一讲。
一阳来复,我们散步郊原时,常有嗡嗡之声,从远方传来。这声音和报春鸟的啼声一般,让人知道春已到临,听了十分畅快。春天最早开的是梅花、山茶。到这些花上来的,就是蜜蜂和熊蜂。
熊蜂中, 有翅呈暗灰色、全身密生着黑色长毛的红光熊蜂( Bombus ignitus ) ,有生着橙黄色长毛的 虎熊蜂( Bombus diversus ) ,还有大型而腹部有黄毛带的 小峰熊蜂( Bombus hypocrita sapporoensis ) 等种类。它们都过着和蜜蜂相似的社会生活。
熊蜂是一个包含很多物种的大家族,其中许多成员比蜜蜂大,体形粗壮,身上布满黑色、黄色、白色等颜色的毛,像一只毛茸茸的“熊”
早春三月,熊蜂已从它们的越冬处出来,这时,只为了疗治自己的饥渴,拼命采蜜。一到四五月里,就着手造巢,并且替孩子们贮藏花粉和花蜜。它们造巢的地方,毫无一定,有时竟会利用现成的鼠穴,再开一条长长的隧道,通到地面。它们的巢,不是同蜜蜂这样有好多层,因它们分泌的蜡,比蜜蜂的要软得多。
蜜蜂社会中,有生殖能力的,叫作 蜂王 ,但在熊蜂社会里,蜂王这个名称,嫌不适当,应该称为母蜂。为什么呢?因为它和人类一样发挥母性爱。一开始只有它一只,自己造巢,自己到野外去采集 花蜜、花粉 ,作为将来自己孩子的食物。它产卵(是受了精而越冬的)、保护孵化出来的孩子,自己看这些孩子羽化,飞出巢去。而蜜蜂的蜂王,不过是一种产卵机器,不发挥养育孩子、保护孩子的母性爱。
母蜂造巢时,像前面说过的,通常利用废弃的鼠穴,将草梗、叶片、藓苔等咬碎,混入蜡液,在里面造巢房。它们造巢之前,先到郊外去,用后足采集花粉,用蜜囊吸收花蜜,带了回来,扫落花粉,和入吐出来的花蜜,滚成团子,这是未来孩子们的食料。这些团子造成之后,母蜂就环绕团子造一间小室,在里面产下十二三粒卵。不久, 又从腹部分泌蜡液 ,将这巢房(小室)的顶封住。同时,再分泌蜡质,造一个薄薄的壶,贮藏花蜜用。这壶的直径约2厘米,深约4厘米,放在巢房附近。母蜂对于花蜜的贮藏,非常注意,因为是风雨之际的粮食。
巢房造成后,母蜂就静静伏在上面,让卵受热孵化。这时它总面向着巢口,留心外敌的侵入,简直和鸟类等高等动物的孵卵没有区别。
卵约经四天孵化。幼虫吃那些团子,将它们蛀成七洞八穿。当粮食吃完起恐慌时,母蜂便再到野外去采集花粉、花蜜,回来后,在巢房的盖上咬穿一孔,将花粉或稍稍流动的花粉、花蜜混合物,从这小孔,丢落巢房里。它不采集花粉花蜜时,就伏在巢房上。这时它若觉得饥饿,便把口插入蜜壶内,吸食之前贮藏的蜜。经过一个月左右,孩子已成工蜂,能够帮助母亲采集花粉、花蜜,蜜壶就丢着不用了。熊蜂的蜜,比蜜蜂的要稀薄些。
熊蜂的巢和幼虫
熊蜂的幼虫,白色无足,头部特别大。孵化后,再经六七天,幼虫吐丝,造成坚固的纸似的茧,然后化蛹。巢房的中央微微凹陷,那是母蜂曾经静伏着保护孩子的地方。 哪怕孩子们已经化蛹,它依然伏在凹处,决不飞开去。 到了孵化的第二十二三天,幼蜂就出来了。这时母亲还负保护之责,替它们将茧上的出口,开得大些。第一次羽化出来的熊蜂,全是工蜂,比母蜂要小得多。这些工蜂一出来,母蜂便把采集花粉、花蜜的责任,交给它们,自己再另造巢房产卵。此后陆续产生的,也全是工蜂,一直到仲夏,母蜂才会产下将来可成雄蜂和母蜂的卵。
秋天,母蜂衰老,工蜂就代为产卵,但产下的全是雄卵,所以这巢不久就要灭亡了。 秋季活动的小峰熊蜂 ,多是母蜂。雄蜂虽也常有看到,但比母蜂稍小,略带黑色,尾端没有毒刺,很容易分别。雄蜂虽在野外吸食种种花蜜度日,但到早霜一降,便一命呜呼。工蜂也不久死亡,留下的,只有将来可做母蜂的,生殖系统发达的雌蜂。
地下的巢,格外大些,有时包含170只雄蜂、560只雌蜂、180只工蜂。但是,地上巢中,蜂数较少,大概只有一半。一只越冬的母蜂,子孙往往能增加到三四百只。蜂群的兴衰,受气候的影响不小:在亚热带地区,熊蜂无须冬眠,持续不断地经营社会生活;反之,在北极寒冷地方,熊蜂都过独栖生活。
熊蜂最大的敌人,便是要偷蜜吃和咬破育儿巢房的野鼠。所以除气候外,对蜂群影响最大的,便是这地方野鼠的多少。达尔文曾经用猫和苜蓿的关系,来说明生物界的关联生活。而熊蜂也是其中的一环。现在只讲个大概,来结束这节:
苜蓿花的受精结实,全靠熊蜂的媒介,而熊蜂的繁殖,又常受野鼠的妨害。可是,侵害熊蜂的野鼠,又要被猫捕食,繁殖上大受限制。所以喜欢养猫的村庄,苜蓿最能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