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父亲是多瑙河上一名一贫如洗的南斯拉夫族的船夫,有一天夜里,他那艘小驳船被一艘运粮货船撞翻了。父亲去世后,那个偏僻村子的神父出于怜悯之心,收留了其时十二岁的孤儿。这位善良的神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家里给这个懒得说话、智力迟钝、前额宽广的孩子开小灶补课,希望他能学会在乡村学校里没能学会的知识。
但是神父的任何努力都只是徒劳。米尔柯目瞪口呆地盯着那些字母,尽管神父已经给他解释过千百遍,他却始终迟钝不觉;即便是最简单的教学内容,他那思维迟钝的大脑也总是记不住。十四岁的时候,他还扳着手指头帮忙做算术题。都已经是个半大不小的少年,可是读本书或是看张报都还特别吃力。但你绝不能说米尔柯不耐烦或者不听话。只要让他干啥,他就二话不说地干啥:打水,劈柴,下田干活,收拾厨房。即便拖拖拉拉得令人生气,但每次交办的任务,他都能令人信赖地完成。不过最让这个善良的神父对这个脾气古怪的少年感到恼火的,则是他对世上的一切都无动于衷。只要没人提出特别的要求,他就什么事都不干,从不提出问题,也不和其他男孩一起玩耍。只要不给他明确的指令,他是从来不会自己找活干的,而一旦做完家务,米尔柯就呆呆地闲坐在房间里,眼神茫然,犹如草地上的绵羊一样,对周边发生的任何事情没有一丁点儿的兴趣。每到夜晚来临,神父舒舒服服地抽着他的农民烟斗,按照惯例和宪兵警官下上三盘国际象棋,这个金黄色头发的小伙子老是默不作声地蹲在旁边,眼皮沉重地盯着那个方格棋盘看,看似昏昏欲睡、漠然处之。
一个冬天的夜晚,两个棋友正沉浸在他们每日的棋局里,这时从村中道路上传来雪橇的铃铛声,声音急促,而且愈来愈急促。一个农夫步履匆匆地闯了进来,帽子上沾满雪花,说他的老母亲快要死了,请求神父尽快过去,及时给她施行临终涂油礼。神父毫不犹豫地跟他走了。这位宪兵警官还没喝完杯中的啤酒,临走之前又点燃了一管烟斗,正准备穿上高统毛皮靴,这时才注意到米尔柯的目光一刻不停地盯着棋盘上那副未下完的残局。
“怎么,你想把这盘棋下完吗?”警官开玩笑道。他深信这个昏昏欲睡的孩子连在棋盘上如何正确移动一枚棋子都不会懂得。孩子羞怯地抬头望了一眼,然后点了点头,随即坐到神父的位子上。走了十四步棋,警官输了,不得不承认他的败局绝不是一时疏忽走错了一步棋而已。第二盘的结果也同样如此。
“巴兰的驴子说话了! ”神父回来后惊讶地叫了起来。他向不太熟悉《圣经》的警官解释道,早在两千年前就发生过类似的奇迹:一个不会说话的动物突然说出智慧的话来。尽管已近午夜时分,神父仍然克制不住内心的欲望,要求和他这个半文盲的学生下一盘棋。米尔柯同样轻而易举地赢了他。米尔柯下棋顽强、缓慢、不可动摇,垂下的宽阔额头不曾从棋盘上抬起来。但他下棋稳扎稳打,无懈可击。之后的几天里,无论是神父还是警官都没能赢过他一盘。神父比任何人都更了解他这个弟子在其他方面的智力是何等低下。现在他真的感到好奇起来,这种单方面的特殊天赋是否经受得起更加严峻的考验。他先带米尔柯去乡村理发师那里修剪一下他那蓬乱的浅黄色头发,把他打扮得稍稍像点人样,然后驾着雪橇把他带到邻近的小城。因为神父知道城里主广场有家咖啡馆,那里有一个狂热的棋手聚集的角落,根据他的经验,他确信自己也赢不了这些人。当神父把这个十五岁少年推进咖啡馆时,那里的常客们大为惊讶。这位少年一头黄发,面色红润,穿着毛皮向里翻的羊皮大衣,脚蹬一双厚重的高统皮靴。少年进了咖啡馆,只是害羞地垂下双眼,令人诧异地站在一个角落里,直至有人叫他到一张棋桌跟前去。第一盘棋米尔柯输了,因为他和善良的神父对弈时,从没见识过所谓的“西西里开局法”。到了第二盘棋,他就已经和城里最好的棋手下成和局。从第三盘、第四盘棋开始,米尔柯就一个接一个地战胜了所有的棋手。
在南斯拉夫的一座外省小城,令人兴奋的事件鲜有发生。于是,对聚集在此的所有乡绅而言,这位乡村冠军的初次登场立刻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大家一致决定,神童非得在城里待到明天不可,以便让大家召集象棋俱乐部的其他成员,尤其要到城堡里告知老伯爵希姆奇茨,此人对下棋有份狂热。神父脸上带着全新的自豪感注视着自己的养子,虽然满心欢喜地发现了他的天赋,但他还是不想耽误自己主持礼拜日弥撒的责任,表示乐意让米尔柯留下来接受进一步的考验。咖啡馆里这些棋手出资把年轻的岑托维奇安置在旅馆里,那天晚上,他生平头一次看见了抽水马桶。翌日,星期天下午,棋室里挤满了人。米尔柯一动不动地坐在棋盘边四个小时,一声不吭,也没有抬起目光,就这样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对手。最后,大家建议让他同时和多人对弈。人们费了不少工夫才使这个缺乏教育的少年明白,所谓同时和多人对弈无非就是他独自一人同时和几个对手下棋。可是,一俟明白了这种规矩,他就立即听从了这一安排,踩着他那双嘎吱作响的厚皮靴,缓慢地从一张桌子走向另一张桌子,最后在八盘棋中赢了七盘。
之后,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而言,这位新科冠军并非本地居民,可是家乡的民族自豪感已经被清楚地激发出来。也许这座在地图上几乎无人知晓的小城,将会破天荒地有此荣幸,成为名人的故乡。一个名叫科勒尔的经纪人,平时只给军营的歌厅介绍歌女和女歌唱家。他表示只要有人愿意提供一年的费用,他就准备送这个少年到维也纳去,到他认识的一个象棋名家那里接受棋艺方面的专业训练。希姆奇茨伯爵六十年来每日下棋,还未曾遇到过如此奇特的对手,当即认捐了这笔金额。船夫之子值得惊叹的锦绣前程就从这一天开启了。
半年之后,米尔柯就掌握了国际象棋棋艺的全部奥秘,不过他有个不寻常的缺陷,这一点后来在棋坛上广受关注,也备受嘲讽。因为他从来不会熟记哪怕一盘棋,用专业术语来说,他不会下盲棋。他完全缺乏把棋局放进想象的无限空间里的能力。他的眼前必须明明确确地摆上一张黑白相间的六十四格棋盘和三十二个棋子。即便在获得世界性荣誉之后,他还是会随身携带一副可以折叠的袖珍棋盘,这样的话,一旦他想复制一盘大师棋局,或者解决自己的一个问题,就能从实物上看到棋子的具体位置。虽然这点缺陷本身微不足道,但暴露了他缺乏想象力的弱点,在小圈子里同样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正如在音乐家之中有一个杰出的演奏家或者指挥家,乐谱没有被铺开他们就无法演奏或者指挥一样。不过米尔柯这一可疑的瑕疵丝毫没有影响他取得惊人的成绩。十六岁时他就已获得十几个棋赛名次,十八岁时赢得匈牙利全国冠军,二十岁时终于夺得世界冠军。这些最为大胆的冠军棋手,他们每个人在智力、想象力和勇敢上都远胜于他,却都败在他那坚忍而清醒的逻辑上,正如拿破仑败给了笨拙迟钝的库图佐夫,汉尼拔败给了“拖延者”费边一样,根据李维的记载,费边在童年时代也同样表现出这种反应迟钝和低能愚笨的特点。 卓越的象棋大师队伍里原本汇聚了各种各样智力超群的人物,他们之中有哲学家、数学家,都是些擅长计算、富于想象力、往往具有创造性的人,可现在,在他们的行列中第一次闯进来一个与精神世界完全格格不入的局外人——一个性格迟钝、寡言少语的农村青年,即便是最机灵的记者也未曾从他嘴里套出一句具有新闻价值的话来。不过,虽然岑托维奇并没有向报纸提供字斟句酌的名人名言,但有关他个人的铺天盖地的逸闻趣事很快弥补了这一缺憾:岑托维奇在棋桌面前是个无与伦比的大师,可是一站起来,就无法挽救地变成了一个几近滑稽可笑的古怪人物。尽管他身穿庄重的黑色西服,系着华丽的领带,上面还别了一枚有些刺眼的珍珠别针,指甲被精心修剪过,但是其行为举止依然显示出他是从前那个头脑简单的乡下少年,不久前还在村子里给神父的房间打扫卫生。他试图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名声,尽可能多捞钱,带着小气的甚至往往是鄙俗的贪婪,手法笨拙,简直不顾廉耻到无以复加,既让同行取笑,也让他们愤慨。他从一座城市旅行到另一座城市,总是住在最廉价的旅馆里,只要同意给他酬金,他就在任何一个寒碜的俱乐部里下棋;他允许他人在肥皂广告上印制他的肖像,甚至同意把自己的名字卖给一家出版社,让他们出版一本名叫《象棋哲学》的著作,丝毫不在乎竞争对手对他的嘲笑。他们清楚地知道,他连三句话都写不出来,而实际上这本书是加利西亚一个穷大学生为一位精明能干的出版商撰写的。正如一切天性顽强的人一样,岑托维奇也完全不懂得什么叫可笑。自从在世界比赛中获胜以后,他就自以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了。他意识到自己击败了那些在各自领域内聪明绝顶、智力超群、出类拔萃的演说家和写作者,尤其是明摆着他比他们挣钱更多的事实,使他从原本的缺乏自信转变成冷漠的骄傲,但是大多表现得很笨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