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来自心灵深处的呐喊
——李昕诗集《南城以北》序

彭华章

在黔西北,有一个温暖的小县城名叫纳雍。曾是“纳威赫”贫困带贫困县之一,有着“去不得”这种恐惧的言论流传。而我之所以说“温暖”,因它是我生长的土地,亦是诗人李昕生长的土地,更是纳雍上百位诗人、文人生长的土地。这块不怎么肥沃甚至略带贫瘠的土地,不仅盛产苞谷洋芋、高粱小麦,还盛产诗歌。谈及诗歌文化,不仅贵州诗歌文化绕不开纳雍,就全国诗歌文化而言,亦绕不开也不能绕开纳雍。这座乌蒙山腹地的小城,用苞谷洋芋及高粱小麦,滋养着一颗颗诗歌的“种子”,诗人李昕就是众多诗歌“种子”中的一颗,这颗“种子”开出的花朵,也许不是最鲜艳、最耀眼的,却也是与众不同的、拥有独特内涵的。

有着原创音乐人和诗人双重身份的李昕,如果说键盘、琴弦和歌喉是李昕外在的抒情与释放,那么诗歌则是其另一种内在的沉默与呐喊;因为,诗歌的疼痛是沉默的,文字的呐喊是无声的。从《秘密》一诗中,便能感知这种无声的呐喊:踱过深巷,午后的迎宾大道/阳光从密叶一片一片滑落/尾随的风在你忧郁格子衫/排兵布阵。孤独比毕生意象狭长/落单的鸟在六月醒来。春梦谢幕/全身都是湿透的秘密。李昕诗歌的语言非常优美,使用了形象生动的描绘,如“阳光从密叶一片一片滑落”“落单的鸟在六月醒来”等,这些描绘使得诗歌充满了画面感,读出诗人深深的忧郁和孤独,尤其是“全身都是湿透的秘密”,这种情感达到了高潮。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诗歌结构非常紧凑,每一句都有其独特意义和情感,而且相互联系。这种紧凑的结构使得诗歌更加有力量,更加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

李昕的诗歌布满了痛感,是一种无法用药物治愈的内伤。在《忧伤》一诗中,诗人以“想在你走失的村庄大病一场”开头,通过一个生动的想象,引出了诗人对失去的人或物深深怀念的痛感。“咳着血,一粒粒拾起你裙褶遗落的月光/在深夜用来熬药”,充满了痛苦和无奈。诗人想象自己咳着血,捡起月光来熬药,叠加了内心的痛苦和无助。“窗前菊花耷拉着身体,在你转身的黄昏/老去。我依旧独坐朝西阳台/同村庄的薄雾一起,沉默”,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岁月变迁的无奈和悲伤。作者通过描绘菊花的老去和自己的孤独,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痛风的渡口酒醒路长,六月上火子夜/独行船只随夜色下沉,剥离/风——起——”,最后这几句诗充满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通过描绘随夜色仿若下沉的船只、风,暗示了无助和迷茫。

李昕的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意象,以及对自然、生命和时间的深深感慨及思考。《山居》一诗把这种思考诠释得淋漓尽致。“琴声怨慕。有叶蹒跚在归根旅途”——琴声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怨慕则表示诗人的哀怨和怀念。叶子的归根旅途则是生命的回归、轮回。“砂砾。腐土。旋涡里呐喊的石头”——这些元素都是自然界的象征,砂砾和腐土代表了生命的脆弱和消逝,而旋涡和呐喊的石头则象征着生活中的挣扎和对抗。“迷惑在不惑之年的六弦琴/始终奏不出安魂曲”——六弦琴是原创音乐人的内心世界,在历经几许后在不惑之年仍然感到迷惑。奏不出的安魂曲是诗人始终无法找到的内心平静。“与丛林对饮。蚂蚁在宿命里/卑贱又顽强地浪荡”——丛林和蚂蚁都是自然的象征。与自然的对话,卑贱、顽强、浪荡,生命的无奈和坚韧。“无数荒芜的晌午/风一动,处处皆是母亲的唤儿声”——这里的晌午代表时间的流逝,荒芜则表示生活的空虚。风一动,处处皆是母亲的唤儿声则象征着母爱的无处不在,也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渴求或思念。

李昕的诗布满了深深的迷茫和流浪感。“月色沉醉。迷雾散去时桃花仍未落英缤纷”——宁静而神秘的场景。月色沉醉,迷雾散去,桃花尚未凋谢,展现出一种自然与时间的交融。“三月的夜还在体温里残喘”——这是夜晚的“体温”,亦是诗人的“体温”,李昕明白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理。因此,“芳草在将退未退的潮水/凌乱成迷。翻过的高山/探过的深谷,铁定成为远方”,展现出一种自然与人生的对比。这些元素都象征着生活的起伏和变化,而“铁定成为远方”则迸发出了诗人内心的流浪感,如永无止境的流浪生活。“我们在一个迷里画下另一个迷/远行的脚步从未停歇/然而风一直吹,刮过烟火/刮过碰撞后的空虚,刮过/一切有形无形。被风撕裂的/肉体内,始终找不到一块/名叫归属的骨头”——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归属,但却始终无法找到。生活里的“风”是无常和变迁的,永远没有归宿也是一种“归宿”,诗人对生活的深深迷茫和无归属感的描述,就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归属的渴望。

李昕的诗歌兼容外放的张扬与内敛的沉默。作为音乐人,他是外放,是张扬的。作为诗人,他则是内敛的,是沉默的。《流浪歌手》兼容了歌者和诗人的双重角色——他已入戏,吟唱相守与背叛/戏说人间。有人提起你/吐着烟圈闲谈爱恨,山城夏夜/薄雾蹒跚而来,一只青鸟逃离岁月/他唱起故乡远方,古道长亭/歌词被烟嗓撕成碎片时,席宴微酣/遍体鳞伤的酒杯搞不清是谁先醉在午夜/就像他始终无法悟透分手的迷/恋人正在接吻,煽情的镁光灯/掉落在玫瑰花瓣,肆无忌惮/他最后唱起迷惘,不停轻唤/南方——南方——/雨后公交玻璃上红着眼睛的影子/不知将是何方。而此刻/我正在你的城市,预订一张/去往远方的票。不论是用外放的歌喉还是内敛的文字,李昕的情感表达都是一致的,而只是方式不同罢了。爱情的甜蜜和浪漫,李昕是渴望的,爱情的脆弱和易逝,李昕是知道的。诗中的“南方”是李昕未知的远方、梦想或希望,还是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眷恋?诗中的“迷惘”是李昕对生活、爱情或未来的不确定和困惑,还是现实的无奈和倾诉?诗中的一对“恋人”和“玫瑰花瓣”是李昕爱情的甜美和苦涩?

我深信,在诗集《南城以北》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里面有李昕渴望的温暖或柔情饱满的胸怀,里面有李昕思念的故乡和流浪的北方,里面有李昕对人生的思考和生活的迷茫,更有着李昕作为一个歌者、一个诗人最真实的世界,容不得落下半粒世俗的尘埃。里面有一条清澈的河流,足以洗涤我们已经污浊或正在污浊的灵魂。 dGAhlLHn0F6QMUoG8ehwwryDWbfsB749qoIhffL7rlhVNKmWlL9PQFFV+uosgjf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