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大学治理模式改革的进程与走向

在拉丁语和古希腊语中,治理(Governance)的原意是“控制、引导和操纵”,与“统治”或“管理”并无本质区别。但20世纪90年代之后,“治理”在西方政治学和经济学领域被赋予新的含义,包含了诸如“共同目标”“信任与互利”“协调”,以及“市场”等新的思想元素。 如今,治理作为一个概念,其核心含义或精神实质就是强调多元利益相关主体通过协商与合作等形式,追求并共享发展和管理收益。对于部分国家或地区的大学管理而言,其本身就是一个治理的过程,这是由国家宏观体制的属性决定的。在世界范围内,国家管理体制总体上处于不同模式相互借鉴的状态。各国教育管理体制及大学管理制度改革领域,都反映着集权与分权两种不同制度模式的互鉴,具体可表现为以大学为中心的各主体逐渐走向权力相对制衡。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高度集中的大学管理体系,但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国大学管理体系开始了全面、持续的改革,改革的基本取向就是政府、市场和大学共同实施大学管理,在客观上走向了大学治理的方向。党的十八大之后,高等教育或大学治理现代化的政策导向将大学治理推向了理论与实践的中心,“治理”及“治理现代化”成为我国大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从管理到治理,再到治理现代化,其背后反映的是大学与社会的关系规律,因而也是我国大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取向,而大学有效治理亦是这个关系规律在理想层面上的反映。 spHWEjSD9Vto2OWQnzpX+7k9O0LCNJ6DUFxqIOGb/gaZjWjyJWxGqH48w1Nn+EH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