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内容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中。“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我国向亚、非、欧大陆乃至全球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前途的区域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合作共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沿线广大新兴经济体发展面临的“瓶颈”提供全新的系统解决方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提升了“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战略地位。《愿景与行动》中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解读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三个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丰富内涵,包括“经济上的互补、政治上的互信、人文上的互融”三个方面,主要可以从理论维度、时代维度和实践维度三方面来理解 。
(1)理论维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论层面主要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真正的共同体”内涵,是指一个人人平等、自主、相互尊重的和谐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打造,消除共同体的异化,逐渐走向“真正的共同体” 。二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化,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和”与“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该国家的人民决定的 ,构建“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三是对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念的吸收和借鉴。中国在推进世界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寻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消除地区安全隐患,实现绿色发展、包容发展的新模式中始终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实践的不断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也得到不断发展,文化、科技和金融等领域的共同体建设已成为时代发展的热点。
(2)时代维度。从时代维度上看,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成必须摒弃传统的“帝国”体制以及极端的“国族”认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以我国为首的广大新兴经济体迫切渴望形成与发展的“义利观”,也符合我国新时期对全球发展大势的判断。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新时期世界格局正发生剧变,传统的民族矛盾、恐怖主义和能源安全等问题,以及当代网络安全、跨国犯罪和环境治理等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他指出:要跟上时代步伐,就不能身体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框内 。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解决全球发展问题的最佳答案,其把经济共繁荣、世界共和平的理念上升到理论高度,为当前世界的发展难题的破解提供了中国方案。
(3)实践维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国梦同世界梦是相辅相成的,在实现中国梦的同时协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为推动人类社会实现绿色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梦作出积极贡献,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国的负责任态度。目前,中国正在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协同与融合,正在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指引,通过中国精神和力量,重构国家形象,通过熔铸具有“一带一路”特色的文化驱动中国以和平发展为宗旨,建成全球负责任大国,不断提升全球话语权,提升国际认同度。“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多元的、共赢的,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全球治理理念,求同存异,开创文明秩序、实现陆海联通和全球化的本土化,建设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丝绸之路,使中国与沿线国家成为共商、共建、共享利益和责任担当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扬弃了西式全球化,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合作架构,开创新型全球化。中国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参与全球治理,为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提供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1)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新体系。“一带一路”建设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绝非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绝非中国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大合唱。“共商”指的是沿线国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议“一带一路”建设;“共建”指的是沿线国家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共享”指的是“一带一路”的建设成果要与沿线国家共同分享。沿线各国通力合作,共同打造“一带一路”倡议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上述内容与本书第7章中“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目标模式的构建原则密切相关,后面关于国际产能合作模式论述中提出需要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中坚持以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重要指导的原则,需要根据沿线国家不同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制定短期、中期和远期国际产能合作的目标。
(2)以双向开放为根本的共同体思想为陕西国际产能合作模式和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撑。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路径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发挥西北内陆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产能合作中向西开放的门户作用,实现国内外市场的深度融合对接,推动“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国际产能合作等都是这一理论的重要内涵,陕西在这个新的开放格局重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提出的双向开放为本书第7章和第8章中陕西国际产能合作的目标模式和路径选择提供了理论支撑。
(3)构建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平台是陕西国际产能合作方向与路径的理论选择。根据习近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中国引领的“一带一路”建设是倡导互相尊重、平等对话的国际交往,渗透着“以和为贵”的价值主张 。沿线国家由于发展阶段不同,“一带一路”合作的模式也存在差异,但拥有共同的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从目前“一带一路”推进的主要工程看,“五通”建设必然面临着摩擦,各国意识形态、发展理念、制度政策等方面的不同极易导致分歧,但是国家不论大小强弱,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都应平等对待,在帮助自身发展的同时协助他国发展,沿线国家互帮互助、协同发展,构建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平台必要且重要。本书第7章、第8章将基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平台具体阐述陕西省国家产能合作的目标模式和路径选择等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