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

(一)新时代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新要求

2020年5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改革举措,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及重要意义。

1.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了新概括,赋予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新内涵。特别是首次提出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实践成就的总结升华,是对进一步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深刻认识,成为新时代经济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意见》是贯彻落实这一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其核心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协同推进其他领域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其目标是进一步明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促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夯实制度基础。

从历史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封闭到开放的一系列重大转变,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市场机制作用不断增强,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和消费水平稳步提高以及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和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同时,也不应忽视我国在经济发展和运行过程中,部分环节仍存在束缚市场主体活力、阻碍市场和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弊端。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正处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阶段,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意见》明确提出七大改革任务,对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既直面问题,更面向未来和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建设要求,为新时代改革提供指引和抓手。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快速变化,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提升制度优势。一方面,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不断涌现,迫切需要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创新要素的集聚和有效配置,以完善、高效的制度优势助推我国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通过制度型开放和对标国际先进制度规则,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比较制度优势,提升我国在全球资源配置、全球治理方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更好地参与全球资源配置“为我所用”,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以营造有利于我国的外部发展环境。

2.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核心和重点

第一,全面完善产权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石,也是夯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性制度的首要问题。《意见》明确指出,要重点完善四个方面产权制度:一是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制度;二是强化产权保护制度;三是进一步明确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四是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着力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其改革的关键是完善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制度,健全物权、合同、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制度,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将平等保护作为规范财产关系的基本原则。

第二,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市场准入制度是丰富市场主体类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基础性制度。《意见》进一步强调,要优先放开服务业准入限制。要在各地自贸区负面管理清单模式的基础上,推行“全国一张清单”的管理模式,全面放宽各类市场准入。值得注意的是,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还需要解决“准入不准营”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意见》还对打破国有资本对金融、交通、电信和公用事业等领域的过度垄断,加大社会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放宽民营经济进入社会服务业的门槛,进一步深化“放管服”和推动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多元化等方面的改革进行部署,有利于形成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设为牵引、各项改革协调推进的格局,更好地促进改革红利加快释放。

第三,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公平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优胜劣汰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竞争,实现了从引入竞争、促进竞争到促进公平竞争的阶段转换,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刚性约束,成为现阶段我国竞争政策实施的重点,这对于解决行政性垄断、地方保护、产业政策不当干预都是行之有效的。完善公平竞争审查的关键是解决当前各部门、各地区自我审查问题,转向第三方审查、专业审查,清理存量政策。长期来看,完善反垄断立法,重点解决行政性垄断、地方保护、新经济领域的新型垄断问题也是十分迫切。此外,加强反垄断执法,加强竞争倡导等也是政策的关注点。

(二)“十四五”时期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2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形成新发展格局,必须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为基础,激发起经济主体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驱动力。

从主动参与“国际大循环”到提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我国面临的发展阶段、内外环境、经济条件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既面临着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也面临着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但重塑经济竞争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依然需要激发各经济主体的内在驱动力,形成与这一格局相适应的动力机制。

第一,以市场为牵引激发市场主体的供求适配机制。破解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始终是完善市场体系、铸就强大国内市场的首要目标。要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努力提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第二,变压力为动力,打造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态势将成为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开拓国际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压力就是动力。我们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通过建立更加充分的国内市场竞争机制,激活各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一方面,要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稳步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加快实现竞争性环节市场化,切实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另一方面,要更大力度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特别是对各类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既要促进充分竞争,也要适度审慎包容。

第三,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完善市场发现的价格形成机制。实现要素价格由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的要素市场化是建立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也是畅通国内经济体系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堵点、痛点、难点,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关键。要建立健全劳动力、土地、资本、数据、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完善商品市场运行和监管规则,构建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现代服务市场体系,切实降低要素流动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AbkOVe7dKKo7RkNSlacxYvptuz+yKWlB53Xvho2i1ncJjfmvLAxuHB2YlUYY9mQ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