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研究缘起

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尤其是农村老人的数量急剧增多,与城市相比,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更为严重。截至2020年12月,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约2.6亿,占比达18.7%,65周岁及以上人口约1.9亿,占比达14.59%,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按照中国发展基金会预测,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在2050年将接近5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1/3。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中国的养老问题愈加严峻。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矛盾,“未富先老”已经成为当下的养老困境。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严峻,成为民生领域以及城乡均衡发展中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亦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保证农民的生活质量,切实保证老百姓的幸福生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从小事做起,其中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提高农民幸福感至关重要。文件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完善各类保障体系、优化多元服务模式。 201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进一步指出完善“三险制度” ,建立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完善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并再次强调“要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创新多元化照料服务模式”。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健全“三级养老服务网”、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普惠互助养老模式。 2021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做出了诸多努力,最新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更是关系着未来农村的发展方向。分类推进乡村发展,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健全农村基层服务体系和农村服务供给,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规划都与农村养老服务问题紧密相关。同时,对中国农村养老现状的考察发现,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障的需求总量迅猛增长。农村人口老龄化不仅导致经济供养保障需求总量急剧上升,而且导致非经济性养老保障需求总量急剧增加,如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和精神赡养等。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农民的职业和收入出现了分层。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群体间差异化越发明显,收入、教育和兴趣等成为影响农民养老需求的主要因素,农村养老保障方式呈现多元化特征。相对急剧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现行农村养老保障供给尤显乏力,供求失衡。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外部输入方式为农村带来了资金和资源,也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均衡化发展提供了契机,在实践层面回应面对农村养老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我国的农村养老方式该如何选择,什么样的农村养老方式才是适合中国现阶段实际的最佳选择,现行的诸多农村养老模式或对策是否适合,如何调整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现实需要。基于此,从供需平衡的视角研究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多层次构建显得尤为必要,也是本书重点关注的问题。 iaU7mSvz2EvjgLLY72sb/CDaywTujovMoLVlrGQdJ5cRj+igmZwxywWbxgzuM7x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