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推动上游成长型可再生能源基地多元互补发展

黄河上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高地”,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突出,在高水平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促进区域经济绿色转型方面具有很大潜力。要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统筹推进多元互补开发、多渠道外送和高水平利用,充分发挥清洁能源在节水减排、防风治沙、惠民富民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民生福祉改善。

(一)推进可再生能源协调、互补开发,打造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中国样板”

创新清洁能源发展理念,探索“以清洁能源调清洁能源”的多元互补发展模式,强化“源网荷储”一体化清洁能源调峰体系建设,促进各类能源资源高效开发和优化配置。第一,深度挖掘黄河上游水电调峰能力,构建“水光互补”“风、光、水”一体开发等模式。第二,依托光热发电、电化学储能、氢能等新技术,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清洁能源调峰体系。第三,示范应用智能控制、大数据分析、卫星遥感等创新技术,持续降低可再生能源开发成本。到2025年,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合计达1亿千瓦,初步建成清洁能源与火电、电网、储能协调互补的发展格局。到2035年,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较2025年倍增,全面实现区域内资源高效利用、跨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引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

(二)多渠道、多举措扩大清洁能源外送能力,形成助推低碳转型的“源头活水”

加快部署清洁能源多元外送网络,创新输送手段,不断增加清洁能源外送规模。第一,完善省间互济、域内支撑的绿电通道建设布局,统筹推进河西走廊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发挥青海、甘肃位于西北电网枢纽地区的优势,不断加强与周边省份的联络能力。第二,加大跨区输电通道布局,完善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配套工程,高标准建设甘肃—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第三,探索“Power to X”模式,将可再生能源制成绿色氢能和绿色化工产品,满足下游不同领域需求。力争到2025年清洁电力外送能力实现倍增,2035年建成沿黄清洁电力走廊和绿氢廊道。

(三)依托资源和市场优势,探索新技术、发展新产业、聚集“绿色新动能”

转变片面依靠资源开发的粗放发展方式,构建“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的发展新格局。第一,围绕清洁能源产业链开展招商引资,打造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综合能源服务等产业集群。第二,加强新技术新业态创新示范,建设大容量、高效率储能系统示范工程,加快发展能效电厂、智能分布式光伏及微电网等。第三,发挥青海、甘肃等地区气候适宜、电力资源丰富等特点,适度发展数据中心、云上经济等附加值较高的绿色高载能、高耗电产业。2025年形成若干清洁能源示范产业集群,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0万人。2035年建成多个国家级千亿绿色产业基地,带动就业人数超过50万人。

(四)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民生工程建设,实现能源、生态、民生“三重效益”

转变清洁能源开发方式、创新消纳利用途径,发挥清洁能源在节水、防风、治沙、惠民等方面的优势。第一,全面推广光伏治沙模式,利用高支架光伏技术修复戈壁荒漠、荒山荒坡。第二,在光伏扶贫工作基础上,积极发展光伏取水、农光互补、牧光互补等模式,推动由“惠民”向“富民”不断提升。第三,推进被动式太阳能暖房改造,推动高寒地区和农牧区清洁可再生能源供暖。2025年,惠民富民成效显著、生态效益逐步显现。2035年,实现清洁能源开发与生态高水平保护、区域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互促互进。 hx6cdScRb5OK4pXny4zXBIX503l/1MDmWg+OGAQ4eFeY8gL5qA85ghC9h8y5+iJ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