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黄河流域能源基地转型发展取向

今后较长时期,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地位不会改变,但黄河流域各类能源基地的发展内容、路径和模式亟待创新。针对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能源基地,要按照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发展理念、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一体化融合、治理体系等方面加快转型变革。

(一)坚持生态优先,协同保障国家能源、水资源和生态安全

发展理念方面,要转变单纯注重能源资源开发的理念,把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作为能源开发首要约束,不仅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资源利用水平要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而且污染物排放量和用水总量要持续减少,确保从源头上降低能源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负荷,增强国家能源、水资源和生态安全协同保障能力。要转变单纯把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视为无节制利用对象的理念,通过发挥可再生能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红利作用,实现生态环境优势与可再生能源优势相互促进,促进自然财富、生态财富不断增值。

(二)坚持绿色低碳,加快能源开发结构和布局战略性调整

开发结构和空间布局方面,要转变化石能源为主的开发方式,加快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的开发体系,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地区和资源枯竭地区加快退出化石能源开发。优化开发煤炭、油气等化石能源,要转变“有水快流”的发展思路,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约束、运输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优化煤炭开发布局和时序,统筹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实现煤炭绿色减量开发、油气长期稳产开发。协调推进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要转变集中式为主的发展方式,加快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开发,提高就近开发、就近利用水平。

(三)坚持质量第一,打造引领北方地区升级发展的现代能源经济

能源产业发展方面,要转变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方式,瞄准能源产业技术链和价值链的高端,发展国际领先的生态友好型能源产业集群,为北方地区经济升级发展培育绿色增长动能。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转变片面追求低水平供需平衡的思路,把大幅提升能源和环境生产力放在首位,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低效僵尸生产能力。聚焦提质增效,加快应用创新技术工艺,针对基地园区、产业链等实施系统节能减排、循环化改造等,提高传统能源基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水平。培育壮大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现代制造等新兴产业,增强能源领域市场定价权和全产业链综合竞争优势。

(四)坚持包容普惠,加快上、中、下游,产、城、人等协同转型

一体化融合方面,要转变低水平重复建设发展模式,树立黄河流域“一盘棋”思想,推进重大生产力合理布局和上、中、下游协同转型,加强电力、油气等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各类能源基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统筹推进能源基地转型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产、城、人融合发展,推动传统能源开发企业向综合能源环保服务等领域拓展。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能源开发收益向资源开发地区、衰退型能源基地或城市、再就业和低收入群体等倾斜,确保能源基地转型成本和收益公平分配,稳步改善黄河流域人民生产生活条件。转变片面依靠资源优势发展思路,着力培育人力人才优势,促进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五)坚持改革创新,构建流域一体化的现代能源环境治理体系

制度体系方面,要以新的“分两步走”战略目标为导向,聚焦关键领域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构建流域一体化的现代能源环境治理体系。坚持能源市场化改革方向,在黄河流域先行先试电力体制、油气体制、生态产品定价、自然资源价值实现等重大改革举措,完善产能置换、生态补偿、水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严格流域统一的产业、环境准入标准,建立统一开放的能源市场,消除区域市场壁垒,防止出现政策洼地、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按照因地施策、分类指导原则,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能源基地,提高财税、产业、土地等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完善流域上、中、下游合作机制,推进能源产业有序转移和优化升级,加强流域生态环境共建共治。 QW78ADgHXe498dMhujfNtZAb9nVKk2Bgy0mYWqTg850NDGyiPN2WPw60OyOIY9L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