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现代流通的理论内涵和体系构成

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涉及从宏观到微观,从经济学到管理学的多学科领域,包括从生产到消费的多个行业,到底什么是现代流通和现代流通体系?如何更精准界定现代流通在整个国民经济循环中的影响和作用?新发展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分析框架和决策依据是什么?这些问题和现象在研究讨论时常常由于概念模糊、逻辑起点和框架不一致而难以定论,迫切需要现代流通体系的理论内涵与基本框架进行界定。

(一)流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流通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交换价值的物质与非物质要素禀赋在移动和流动中寻找顺畅的通道并得以实现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物质与非物质要素禀赋运动和流动变化的总和,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进程中客观的、渐进的演化形态变化,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偶然到普遍、从低级到高级、从一般到现代的发展阶段。从人类历史来看,流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流通的初始阶段,或叫偶发化流通阶段。这个阶段流通处于偶然的、片断的、原始的、局部的联系与交易状态,这时的流通是从偶然的交换活动中产生的,主要形式是物物交换,流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占主要地位,流通速度缓慢,流通规模微小,流通范围狭窄,流通效能低下。

第二个阶段是流通一般阶段,或叫流通广发化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流通处于商品经济形成、发展直至繁荣时期,流通一般即指在商品经济形态下,由于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常态化,流通已作为社会再生产中独立的经济过程,形成了以货币为媒介的从总体上看的商品交换,商品已泛化为流通的基本元素,在流通中不断实现物质替换和价值补偿,从而在流通中实现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

第三个阶段是流通的现代化阶段。这一阶段进入全球化、国际化、社会化、现代化大流通阶段。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生产力加快发展,使建立在流通一般基础上的以实物经济运动为主线的流通状态发生着一系列变化和互动效应,蕴含在商品中的知识、智能、数据、信息和技术的含量,使更多的“无形商品”“无形资产”“虚拟经济”“虚拟空间”等非物质载体与物质载体共同构成了流通的新空间。现代流通是流通一般的特殊形式,是流通发展的最高阶段,从现代流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实践来看,现代流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决定性甚至战略性力量。构建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商品流通体制,运用先进的科技技术和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高效率地组织现代流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软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现代流通将整个世界黏合在一起,21世纪已经和正在迈向以现代流通为先导的世界经济,21世纪的世界将由于现代流通引发的内在冲击力、爆发力和引动力,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度发展和演化的重要历史时期。21世纪经济全球化将出现崭新的趋势性特征,现代流通的内涵、表现形式和内在规律也必将发生革命性变化,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社会化、国际化和混沌化的现代流通,以互联互通为核心的现代流通,成为重构世界版图的一条主线,经济联通性将成为创造世界经济增量和引擎的全球性生产力。

(二)现代流通的理论内涵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流通是流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从社会化大流通发展演变而来的,也是当今世界流通发展的主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现代流通的理论内涵:

一是现代流通是囊括有形要素禀赋与无形要素禀赋的全要素流通。进入流通的要素禀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流通中的要素禀赋以有形的、刚性的、有物质载体的形态为主,如有形商品、有形货币、有形资本、有形资产等。近现代科技革命使更多无形的、柔性的、没有物质形态的、更高级的要素禀赋进入流通,如无形商品、无形货币、无形资本、无形资产、数据、信息,共同构成了包括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在内的全要素流通。

二是现代流通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支撑的全开放流通。现代流通的本质是开放,是运动,是不断地在流通中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全开放成为现代流通的本质特征,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并形成不可逆的时代潮流。信息的波动性与不确定性使流通成了一个开放的非线性,非单一性、非均衡性的多维化、混沌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崭新经济联系体系:从绝对意义上讲,现代流通跨越了有形边界,流通所能到达的边界或者范围,成为由一国流通能力和竞争力的决定性力量,强大的数据流通、数据使用、数据交易、数据存储等信息呈几何状膨胀,使各种流通业态发生颠覆性、革命性乃至根本性变革,更多的远距离交易活动瞬间完成。现代流通早已跨越了有形国界,通过全球规则与标准,使几乎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经济活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本质上是这种全开放大流通循环往复的过程与呈现,全球超大经济体或者比较大的经济体,基本上都采取了以双循环为基本特征的全开放流通。

三是现代流通是涵盖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全过程流通。由于进入流通的要素禀赋,特别是以无形为特征的流通物的迅速扩张,使流通规模空前膨胀,以致使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日益融合,成为涵盖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全过程流通,是社会再生产的流通过程,社会的分工和交易都为流通的“囊袋”所吞食。生产是流通中的生产,更多的产品无法在一个国度、一个工厂、一条生产线或一道工序中完成;分工是流通中的分工,社会化的流通把各个“部件”配置在所能发挥效用的地方;交易是流通中的交易,所有有形的和无形的要素禀赋,其交换价值的实现必然伴随着自身的流动;消费是流通中的消费,消费的施动者就是流通中劳动力所有者、资本所有者或企业家等。服务是流通中的服务,现代流通将服务过程变为可分割、可贸易的产品,可以加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成为原来意义上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连接剂和黏合剂。

四是现代流通是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全循环流通。现代流通已经成为引导或决定生产、分配、原来意义上的流通和消费的先导性力量,即首先创造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决定生产,形成生产与分配共同构成的供给侧,而消费和市场需求则作为需求侧,成为现代流通周而复始的起点和终点,从而进入无限循环的过程。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消费需求,尤其是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具有广阔的空间和无垠的边界,是现代流通不断变革的基本动力,是现代流通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起点,也是经济运行的先导性力量。不仅使商品生产者完成了其对价值的追求,也使商品消费者追求越来越高和不断升位的需求,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或效用得以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流通,把传统经济运行的起点颠倒过来,消费需求是经济运行的起点,消费决定生产,决定整个经济运行的过程和效率。市场有多少消费需求就会创造出多少商品生产,在这个意义上,消费需求成为社会再生产周而复始的起点。贯通社会再生产的四个阶段,其起点或着眼点是如何满足即期的消费需求,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创造崭新的消费需求,这是市场经济运行经久不衰的活力与动力。围绕市场消费需求所进行的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过程,就是现代流通成为社会化大流通的过程,现代流通之所以成为引导生产、引导消费、引导经济运行的先导性力量,道理也在于此。

五是现代流通是体现绿色低碳循环理念的全生命周期流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推动现代流通成为全生命周期的流通过程,使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成为可在流通中进行交易的要素禀赋,并逐步形成市场规模与交易机制。现代流通倡导绿色流通,以生态文明为方向、以环境保护为导向,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产品设计、生产、消费、消费后再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直接或间接促成降低污染、降低消耗和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取向的商品流通全过程。绿色、低碳、可循环、可持续的现代流通体系构建,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迫切要求,也是通过现代流通塑造物质全生命周期价值利用和再利用的一场革命,基于“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引导经济运行方式革命、消费方式革命的未来地球生存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本方向。

六是现代流通是产业链、供应链相互融合与嵌套的全链路流通。数字经济催发产业和生产要素在全球流通中的配置方式发生了颠覆性变化,逐渐形成了相互嵌入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与价值链,而且这种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的层级越来越多,相互咬合的程度越来越深,形成了产业链、供应链链接者的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四链有所不同,但是在流通中互相交集交汇交融,由此构成了全球产业布局与产业联系。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并不属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或者个人,它是产业在全球资源配置过程中,在分工交易过程中,供给侧和需求侧相互寻找、相互适配、相互支撑、相互成就的过程。所以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本质是链接,是互联互通,是共享发展,虽然有的时候、有的环节是虚拟的、看不见的,但是往往比实体链接具有更强的黏性,更强的经济依存度和更强的支撑能力。

(三)现代流通的主要形式和趋势性特征

认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现代流通,把握现代流通发展的主要形式与趋势性特征,对我们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博弈和新经济全球化中占据竞争主动权、获取流通中创造更多财富、配置更优资源的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加自由便利的现代流通经济圈。“二战”后,总体和平发展的环境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催生了现代流通加速发展,一些迫切需要各种要素禀赋在特定区域更加便利、更加迅捷、更加自由流通的国家和地区,主动放宽或破除束缚和影响流通的规则,甚至淡化国家主权与边界,使某一区域成为快速流通的更大经济圈,即逐渐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若干小多边地缘关系与格局,以提高这一区域的整体竞争力。据WTO统计,截至2022年4月7日,全球164个WTO成员已送达WTO组织的区域贸易协定通知累计577个,正在实施的区域贸易协定354个,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导航系统、超算能力、数字贸易、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等,推动了全球范围流通加速,其重要表现是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载体的现代流通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使大幅度降低流通成本、大幅度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可能。资源配置从一个工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首先扩展到现代流通能力能够到达的地方,构成现代流通经济圈,国际分工以追求全球范围资源配置的优化或者区域内资源配置更优,凭借现代流通能力的赋能,构建了更加细密的流通渠道和网络,国家之间的经济协作也越来越深入。从当前全球各类自贸区来看,如果既定目标可以实现,到2030年将出现全球最大的自贸区——APEC,届时将覆盖全球近40%的人口、60%的经济总量和48%的贸易总量。

二是跨国公司——组织、配置全球资源的现代流通头部企业。所谓跨国公司,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是,至少在两个国家拥有生产设施的企业。跨国公司至少要通过两个国家的跨国界流通把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或者通过跨国股权资本流通获取他国企业的控制权,参与跨国生产或流通。跨国现代流通能力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跨国公司通过其强大的跨国流通能力,已经成为主导经济全球化的主体,成为利用全球资源、全球市场获取最大利益的受益者。每一个跨国公司都是一个成熟的跨国界现代流通组织的载体,跨国公司面向全球采购体系、全球营销体系、全球研发体系、全球比较具有成本优势的生产制造基地等组织运营,其产业内交易体系构成了现代流通的一种重要形式。据统计,全球跨国公司总数已经超过8万家,世界500强中的绝大多数跨国企业已来华投资,其中7万家美资企业在华市场销售额2021年达到8000亿美元。跨国公司开展的国际化大流通,是加大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推动商品、资本、劳动力、信息、技术、服务等要素禀赋加快流通的过程,是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强大动力。这就使货物和资源跨国界流通日益增强,使服务等无形商品和资产的跨国界流通日益增强,也使不同国家的市场日益相互依存、相互融合。

三是平台经济——制造商、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在现代流通中以平台为载体形成的市场集成。平台经济作为现代流通的一种组织形式,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和链接力,成为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毛细血管,改变或重塑着人们和市场主体的行为方式、经营模式、行业形态与商业业态,传统产品、传统交易、传统服务和传统的经济资源配置方式,随之发生了极大改变。信息作为无形要素禀赋进入流通,不仅加快了流通的速度,而且逐渐创造出若干崭新的生活场景,同时分离出独立的、越来越大流通规模和超速度传输的数据流,成为形成现代流通颠覆性变革的最大推动力量。这种基于互联网并由数据驱动、平台支撑、网络链接的流通组织形式,实质上是在数字平台上组织现代流通并由此产生经济关系和市场关系总和的一种呈现,是一个双边或多边的虚拟市场。一般意义上,这种虚拟或真实交易平台本身不生产产品,但却可以促进双方或多方在平台上交易,使若干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在特定载体提供的互联网虚拟平台上交互,产生巨大的商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和数据流,形成比有形市场更具有虹吸效应和拓展空间的市场集成,以此共同创造更大价值和交易价值。因此,基于移动互联、移动支付、消费升级、数字驱动、网络赋能和流量激增,消费互联网平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四是物联网与产业互联网——进入万物互联、万物遥感、万物可视、万物智能时代的现代流通。人类社会是超级复杂的系统,宇宙起源理论认为,复杂系统是智能的,其最基本的智能是能量加信息减熵,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现代流通将成为能量加信息减熵的最大变量与动力。物联网与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技术的泛化和升级,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越来越重叠、交融与融合乃至成为一体化的平行表达方式。把物理世界变成信息、数字或者数据流量,最后分离出来形成若干巨量数据流动,呈现出物理世界连通的网络状态;或者产业与产业之间链状的链接状态,或者构成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融为一体的核心界面或核心信息架构。数字化的驱动力永无止境,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基于现实的物理世界、化学世界、生物世界持续运转,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数据生成量与日俱增,信息源越来越膨胀,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对接的物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将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核心资源,成为现代流通中最重要的要素禀赋。物联网与产业互联网不断打破时间线、空间线和有形市场空间约束的边界,将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连接起来,形成万物互联的世界,迈向现代流通社会化、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国际化发展的新时代。

五是全球供应链体系——以现代物流为支撑的全球经济布局与“端到端”跨境服务中的现代流通。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形成,是战后投资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产业全球化、要素流通配置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当物联网与产业互联网进一步解决了物的链接、设备与设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联,以升级的大数据、云服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赛博系统等为推力,引发了全球交易与分工根本性变革。特别是对于国际化程度高、技术含量高、分工程度高的产业来说,这些很难在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条生产线上一次性完成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就构成了全球供应链体系。全球供应链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现代流通的内在规律要求,这个体系的流通必须顺畅、高效、无堵点,在全球供应链体系这个链条中,参与者之间联系越顺畅,分工越细密、越专业、越分散,现代流通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就越大。全球供应链体系建设与各国供应链构建日益成为国际共识与各国共同战略选择。从目前来看,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制定了全球供应链战略,这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六是“一带一路”——构建以互联互通为主线提升经济连通性的跨国流通的大格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使互联互通成为推动以“五通”为核心的现代流通,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为重要方向,以规则标准“软联通”为重要支撑,以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为重要保障,以互联互通为主线,优化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和价值链布局,走出一条跨国共建现代流通体系、提升经济连通性的崭新道路。共建“一带一路”的“五通”,即是国际化、社会化、信息化、共享化的更有总和效率和集成效应的“大流通”,将极大地提升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硬联通和软联通水平,帮助共建国家和大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深入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促使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流跨区域和地区的便利、自由、高效、顺畅流通,以造福更多共建国家和人民经济社会发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下,随着互联互通的建设与完善,现代流通再次将全球经济链接为一个整体,以构建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和价值链的布局,取代认为被割裂的经济全球化形成的断裂带,符合共建国家的共同利益诉求,互联互通也将使地缘关系为之改变。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打破了中国过去以东南沿海为主的单向度开放、以国内为主的区域布局,重塑地缘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大棋局,形成内外联动、海陆统筹和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新空间布局。

七是协调全球流通的组织者——流通规则标准的制定与仲裁。流通是一种解放,是一种开放,是一种冲击力,是一种推动力,又是一种内生力量,它把整个世界纳入自己的范围,并不断对阻碍其流动的各种规则和制度进行扬弃,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存在方式以“水滴石穿”的精神不断进行改造。现代流通的“游戏规则”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联合国宪章,制定和维护国际流通规则的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经年形成的国际共识、国际公约和国际规则等,共同构成维护多边主义和规则秩序的世界体系,在国际化大流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四)现代流通体系及构成

流通体系的形成和演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城市发展、人口规模、科技进步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包括要素、结构、功能、动能、硬件、软件、平台、环境等问题的整体系统。

相对于传统流通体系而言,现代流通体系是指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商品流动和服务提供为主线,以各种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市场交易、综合交通运输、数据信息、现代物流、支付金融、社会信用等配套服务为支撑,以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营商环境等保障,融合商流、物流、信息流、数据流、资金流,实现社会商品和服务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全过程转移的运行系统和制度系统。现代流通体系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支撑点,基本框架由以市场为主体的内外贸一体化流通运行体系、现代流通的支撑保障体系和政府政策法规与行政管理规制体系三大子体系组成(见图0.1)。

图0.1 现代流通体系构成

1.现代流通运行体系

现代流通运行体系是指包括现代流通组织体系、流通交易体系、流通市场体系、流通业态体系、流通模式体系等的实现现代流通运行的微观系统,也是现代流通的基础和核心。

(1)现代流通组织体系。现代流通组织体系是指所有参与商品(包括有形商品与无形服务商品)或要素流通活动的组织机构或个人。这既包括专门从事商品或要素流通活动的组织机构(也叫专业化流通机构,主要包括批发商、零售商、物流服务商及消费合作社、电子商务平台等),还包括商品或要素的生产者与消费者。

(2)现代流通交易体系。流通交易体系是指流通中用于交易的商品,即流通中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一般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双重属性。作为流通的对象和客体,这里的商品流通既包括有形商品、无形商品(服务),又包括生产要素的流通。

(3)现代流通市场体系。现代流通市场体系是流通载体构成,是指流通主体对流通客体进行交易的一切设施、场所和通道等,包括完善统一的国内市场,链接国内国际市场的通道和平台、开放的国际大市场,也包含价格、供求、竞争等关系的流通运行机制的总和。

(4)流通业态体系。流通业态体系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流通企业从自身的优势出发,针对目标顾客的需求,通过特定经营形态,采取不同的交易方式,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流通业态主要包括批发、零售和连锁经营3种。现代流通方式是适应现代生产和消费的要求及流通发展要求,动态发展的商品由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的总和。包括当前新技术推动下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直播电商等流通新业态。

(5)现代流通模式体系。流通模式是一定社会形态下商品流通中经济成分的构成和调节商品流通运行机制的相对稳定的式样,流通模式的创新是现代流通创新的最高层次,属于流通竞争规则创新的范畴。随着“消费者主权”时代的到来和生产厂商之间零售商(包括线上零售商)地位的提升和其所占有的相对利益比例的增大,生产制造商应顺应消费者收入分层化、需求个性化以及零售业态复杂化的趋势,建立基于社群网络的立体化、复合型流通模式,越来越多的厂家试图绕开零售传统业态和寡头,建立垂直型零售体系,加之产业资本和流通资本的不断融合,流通模式不断创新演化并推动竞争格局变化。

2.现代流通支撑保障体系

现代流通支撑保障体系是指包括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代物流体系、科技赋能体系、社会信用体系、金融服务体系等在内的支撑服务体系,是现代流通安全、健康、畅通、高效运行的支撑与保障。

(1)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现代流通的重要支撑和基础条件,既包括以提升“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城乡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一体化发展等建设为重点的全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也包括加强国内国际交通网络衔接的国际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油气管道5种运输方式。

(2)现代物流体系。随着社会与商业的发展进化,商流不断缩短甚至消失,物流从商流中分离出来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现代流通成为以物流为主体的流通,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产业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特别是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对应对突发公共风险事件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制定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鼓励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为现代流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3)社会信用体系。一直以来商业信用在国内外经济贸易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用交易,以及企业品牌建设等都离不开信用体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4)金融服务体系。在现代流通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中,资金融通起核心和重要支撑作用。应强化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多直达各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完善流通金融支付体系,支持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发展,优化流通领域金融软环境,强化现代流通金融支撑作用。

(5)科技赋能现代流通体系。推进现代科技赋能现代流通体系是顺应全球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发展趋势,加快我国流通领域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催生我国流通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涌现的重要举措。应加强加快设施装备数字化改造,推进绿色设施装备应用,加强流通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通过现代科技与现代流通体系的结合,持续赋能流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

3.现代流通规则管理体系

现代流通规则管理体系是指包括法律法规体系、流通行政管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国际化规则标准体系、国际化营商环境等在内的政府行政法规及行政管理规则体系,是高效管理服务现代流通的体制机制保障。

(1)流通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流通市场健康运行的核心,是流通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制度性保证。总体来看,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我国基本建立起流通法律法规体系,包括流通业态法律法规、流通行为法律法规、物流法律法规、流通监管法律法规和信用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为我国现代流通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2)流通行政管理体系。我国流通行政管理体系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农业农村部、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国家烟草专卖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药监局、海关总署等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国家及相关部委行政机构行使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对流通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

(3)流通政策支持体系。主要是指由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制定并发布的禁止、振兴、调整流通的相关政策体系,既包括国内流通政策与国际流通政策,比如商务、税收、财政等领域支持政策和适应国际化大流通的开放型经济政策体系。

(4)国际化规则标准体系。主要是指适应流通国际化进程的规则和标准体系,这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以高水平开放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有利于我国在未来更激烈的国际流通规则竞争中占据主动。具体包括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探索自由贸易实验区等新模式,参与并引领的国际流通规则制定等。

(5)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主要是指流通市场体系建设,这是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制度保障。应加快形成和完善国内统一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完善市场化流通渠道,推动流通领域国际化进程,畅通国际大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SnshWD+S+NinqcLSomgNNCuMbgK9NMZ5WAbtISXA4nUdybGfXpsNJZnkrn1yuzl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