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政策建议

加快推进和发展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是突破发展“瓶颈”加快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要求。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建设重要指示精神,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建议如下:

(一)高度重视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流通综合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个国家、区域和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现代流通能力。现代流通能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核心和关键所在。美国国际竞争力强大,不仅仅是科技创新能力,也不仅仅是制造业能力,而是现代流通能力以及由此确立的流通先导型经济运行模式。流通先导性力量能够带动一个国家产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以及企业的组织形式随全球价值链体系中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并由此构成一个国家持续增长的竞争力。美国正是依托其现代流通能力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无障碍流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美元霸权,推动形成了以美国西方为首的贸易、金融、数据等领域的全球流通规则,占据全球流通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这是新时期面对国内国际环境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我们看到,美国对中国的打压遏制,如对华为的打压遏制也是从禁锢流通开始的;美国正在试图联合盟友体系加快构建以它们为主导的全球数字经济与贸易规则标准体系,加快对我国的“规锁”和产业链、供应链“脱钩”,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调整和变化等。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超大市场容量、超强制造能力、超宽产业纵深、超多市场主体的规模优势,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欧班列等提前布局甚至主动出击建立以我为主的全球流通渠道体系,深化与共建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全面提升包括商品定价权在内的全球流通渠道权力、全球贸易谈判、全球经贸流通规则制定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在国际化大流通中“被动应对、服从或接受”的局面,逐步构建起于我国有利的全球流通体系新格局。

(二)补齐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短板”,着力降低流通成本

高效顺畅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体系是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要求。

一是继续推进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尤其是新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弥补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对传统物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应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多层级网络覆盖水平,优化运输组织模式,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增强交通运输对现代流通的支撑作用。二是科学规划和布局物流基地、分拨中心、末端配送网点,加大对物流基地、冷链系统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补齐冷链物流等“短板”,加快建设应急物流调度平台和储备体系,完善应急物资的资源控制和保障供给机制,逐步建立经济高效,绿色智能、安全稳定的现代物流体系。三是着力构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对内,破解“最后一公里”“短板”和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对外,以共建“一带一路”和中欧班列为契机,大力建设布局海外仓、海外码头等,逐步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四是研究建立综合运输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支持集约建设、共同配送的运营模式,打破行业壁垒,形成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利益共享和降本增效的管理格局,全面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流通总体效率。

(三)提高政府统筹谋划,加大规划政策支持力度

秉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基本原则,立足产业链供应链赋予现代流通的公共品属性,发挥好“有为政府”的积极作用。

一是发挥政府科学规划和统筹能力。服务商品和要素跨区域、大规模、国际化大流通需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科学规划优化商贸、物流、交通等设施全国空间布局。立足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依托全国优势资源地、产业和消费集聚地,布局建设一批流通要素集中、流通设施完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应用场景丰富的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打造设施高效联通、产销深度衔接、分工密切协作的全国骨干流通网络。同时,注重布局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商业网点及业态结构,打造集商业、医疗、家政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生活社区,打造“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全面提升流通网络布局。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补齐农村流通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城乡商贸、交通、物流一体化建设。科学规划好城乡商贸、交通、物流一体化建设,确保城乡交通运输网络有效衔接,畅通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进一步完善乡村及落后地区的基础交通物流设施,加强乡村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为农村快递、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完善农产品流通模式,依托邮政物流网络,鼓励物流企业进行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农产品生产链、供应链、销售链畅通,从而支撑农村快递、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激发农村市场活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三是推动流通领域国际化进程,强化国际流通体系的载体和枢纽建设。发挥中欧班列和共建“一带一路”的积极作用,给予以中欧班列为载体的综合集成商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建立以为主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和全球流通渠道组织体系,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撑。支持中国物流集团等大型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升物流竞争力。支持航空、大型物流企业建立国内国际一体化物流空运网络,提升空运能力。支持中远海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不断做大做强,提升我国国际海运能力。发挥地方政府和民营企业的独特优势,自主开展国际合作,在海外收购码头、建立海外仓等,推动形成覆盖全球、安全可靠、高效畅通的流通网络。

(四)强化科技赋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流通先导作用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大幅提升了生产和流通效率,不断推动流通领域出现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推动现代流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更好地发挥现代流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一是大力提升流通业科技应用水平,推进现代流通体系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实施流通科技创新战略,加快流通科技进步,加快流通领域科技创新,全面提升流通领域的科技含量,引导流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网络化发展,积极推进现代科技与商贸、交通运输和物流的结合,全面提升流通的整体效率。

二是大力推进现代流通与制造业跨界融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手段,发挥流通的先导作用,及时向生产端传导零售、物流、仓储等关键流通信息,协同制造商柔性生产和智能制造。支持流通企业嵌入制造业生产环节,实现供应链逆向整合,推动C2M模式形成,提供差异化定制增值服务。支持大型流通企业与上下游协同创新,整合信息、物流、营销、销售和售后等资源,开发自主品牌商品,提高全链路供应链掌控能力,向流通制造商、供应链服务商转型。

三是推动流通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转型升级。支持实体商业开拓线上经营,并发挥线下客户体验、实景展示等优势,重构流通渠道和供应链,推动场景改造,提升智能化、便捷化服务水平,做好特色经营。支持电商企业可扩大线下延伸,拓展线下体验线上零售模式,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新路径。积极引导流通企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下沉市场,畅通农副产品上行、工业消费品下行双向流动,提升城乡社区商贸一体化水平。

(五)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流通企业

流通组织渠道体系是现代流通运行的关键。在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提高现代流通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关键是要加强流通组织渠道体系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应培育一批战略流通头部企业,逐步形成以头部企业为引领,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建议借鉴日本综合商社经验,整合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媒体、相关企业等资源和力量,构建具有战略价值的全球流通渠道,提升现代流通能力,从而获得更大的流通权力。应支持阿里巴巴等以平台为核心的综合性流通企业继续做大做强,支持中国物流集团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和中欧班列不断壮大延伸自身的供应链体系,培育顺丰等头部物流企业“走出去”,切实提升头部企业的供应链渠道控制能力和及时反应能力,不断整合深入上下游产业链重要环节,参加参与国际流通标准和规则制定,进而为流通权力的获取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注意形成大中小企业的战略联盟,避免各自为战,全面提升我国现代流通主体国际竞争力。

(六)创造现代流通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现代流通体系离不开制度环境、信用体系、涉外经贸法律法规、政府服务和监管的不断完善。一是建设竞争有序的国内统一大市场。进一步完善与统一市场、惩治假冒伪劣、反垄断及不正当竞争、数字经济、平台经济规制和知识产权侵权等法律法规建设,支持公平竞争,塑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二是完善涉外经贸法律法规、标准等建设,提高内外市场一体化水平。应对标国际标准,由政府主管部门顶层设计,由行业领军企业和专家参与,共同推进解决产品运输、包装、检验等方面标准不统一不衔接等行业发展难题。支持企业参与全球技术、商用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深入研究新型国际贸易规则,提高参与修订规则、标准、体系的话语权和决定权。三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依规归集整合市场主体各类信用信息,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形成以商务信用监管为基础的多部门信用联动机制。加大流通产品标准化,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以信用建设推进流通安全。保障商品和要素流通制度环境绿色健康发展。四是转变政府服务和监管职能。加快适应新经济发展业态的监管模式、体制机制,加强对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的监管,向负面清单制监管、智慧监管转型,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七)高度重视现代流通理论和实证研究,为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提供智力支撑

目前我国对现代流通仍缺乏足够的认识,大多数研究以解读为主,对于到底什么是现代流通,需要进一步统一认识。现代流通的框架体系是什么?如何衡量和评价现代流通体系发展进程仍需要进一步探索,以便强化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整体研究,更好把握、更高效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因此,建议强化现代流通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形成对现代流通体系的统一认识,明确现代流通体系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应提高政府各级各部门统筹规划谋划现代流通能力,并把其作为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逐步建立与现代流通体系相关的学科体系,逐步形成现代流通学科体系清晰发展路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加强流通人才培养,以便更好地满足现代产业发展需求,更好地服务流通企业发展,为现代流通发展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为现代流通政府治理咨政建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加快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落到实处。

执笔人:陈文玲 颜少君 /Bf0lJ8zCzspgA5VK+qI9ZHEJzzIX7GWxuQ1W39H/hsvS+N0FCpTh4Qhv7KYgxB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