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宏观金融政策对信托的主要影响

2022年我国货币政策的主基调是稳健并兼顾灵活、适度,通过货币政策的前瞻布局、精准调控,在经济局势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稳定国内经济增长。全年广义货币增速有所上升,在稳物价防通胀的过程中,保持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维持货币市场供需均衡,保持金融机构流动性合理充裕。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市场化调整机制日趋完善,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明显下降。此外,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实施,重点加大对科技创新、普惠养老、清洁能源、交通物流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在金融政策方面,《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等宏观金融政策纷纷相继出台。监管机构出台的一系列宏观金融法规、政策进一步丰富了资本市场的融资结构,提高了经济主体的投融资效率。同时,宏观金融货币政策也将在优化业务结构、加速行业转型、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三个方面对信托产生影响。

一、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助推信托公司优化业务结构

2022年人民银行落实“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方针,通过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组合,保持金融机构流动性合理充裕,并持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同时,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主张在降低企业税费和经营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大型国有银行和地方法人银行的信贷产品供给。其中,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可按照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1%获取激励资金,以及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优惠资金支持。4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要求金融机构完善多层次的小微企业信贷供给体系。其中,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要下沉服务重心,拓展首贷户,切实落地加强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的政策;地方法人银行也要用好贷款奖励、再贷款等政策红利,切实提高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比;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也要在传统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对小微企业的直贷业务。

2022年国家对金融体系支持小微企业的融资的激励措施可谓空前。从信贷供给视角来看,“缺钱”的企业通过传统的银行信贷体系获得资金支持的难度大幅下降。对信托业而言,除了政策上对信托贷款等非标融资业务的持续压降,市场融资主体通过信托进行融资的需求也极大降低;从信贷需求视角来看,虽然流动性相对充裕,但2022年底无论是制造业还是非制造业PMI指数均降至荣枯分界线以下,表明实体企业对短期复苏的预期不足,新增投资的意愿不强造成市场融资需求不足,信贷投放环节受阻,结构性“资产荒”恐将再现。信托公司传统的非标融资业务在2022年收缩转型迫在眉睫。

但是,信托业的发展也并非难寻出路,在稳经济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的拉动有效投资的政策措施。《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在关于投资和外贸外资政策中,提到加快“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同时政策显然更关注于电信5G建设、企业数字化升级、北斗产业化重大工程等领域。因此,信托公司在开展此类业务的过程中也将调整发展重心。此外,国务院办公厅2022年5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也进一步关注盘活潜在收益较好、具有发展前景的基础设施项目资产,而建立多层次基础设施REITs市场就是优化完善存量资产盘活方式之一。

与此同时,全年持续性的信贷刺激政策给资本市场的恢复注入了动力,证券投资也成为信托公司开展业务的焦点,标品信托业务迅速替代非标融资信托业务,成为信托公司2022年展业的重心。事实上,据用益信托网数据披露,截至2022年12月23日,2022年集合类标品信托产品发行规模为3907.58亿元,较2021年全年增长133.5%。信托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数据也表明:证券投资信托规模达到50466.44亿元,较2021年同期大幅增加37.83%。同时,证券投资信托资产规模占比较2021年同期增加超6个百分点,达到23.95%。

二、数字化发展助力信托公司加速转型

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金融科技给金融行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极大的驱动力,而数字化平台建设作为金融科技的重要载体,也成为信托公司在展业、经营过程中转型升级的加速器。

2022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数字金融新格局。其中,明确提出了数字化发展的初步场景,即数据资产逐步完备,依托数字化技术进行的金融创新有序实践,金融机构开发产品和服务注重体现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特征,并以此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同时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该指导意见体现了监管部门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对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能力建设、风险防范方面的关注。

4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也强调了银行保险机构要加大涉企信用信息的共享范围,提高信息的共享和应用效率。与此同时,该通知也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健全信息安全的防护体系,确保信息数据获取的合法合规,并严禁将涉企信息用于融资以外的活动,体现了监管部门对信息安全与数据管理风险方面的关注。7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再次强化信息数据管理要求,包括信托公司在内的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务必严格遵守信息获取合法、正当、必要原则,确保身份信息、贷前调查、贷后管理等信息数据完整准确,并切实对合作机构进行有效评估,加强对融资人信息的保护。

信托公司在数字化发展的浪潮与政策推动下,纷纷加强数字化平台建设,助力转型发展。其一,在公司运营方面,加强数字化运营系统的建设,对系统架构进行全面整合升级,避免各业务系统相互割裂、数据不一致等现象制约信托公司的运营效率,强化了信托公司内部治理,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为信托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其二,在产品管理方面,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提高信托产品覆盖的精准性以及投研的专业性。例如,高净值客户需求差异性较高,受托资产类别相对复杂,以数字化平台为支撑的智能线上服务有效提升了服务质效和客户体验;普惠金融信托业务具有底层数据量较大的特征,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有助于提升普惠金融信托业务的展业效率;标品信托业务资产配置较为复杂,市场交易数据庞大,数字化平台建设与能力提升保障了投研过程的专业性,提高了资产配置效率。其三,信托公司在数字化建设的同时,更为关注数字化平台的信息安全以及由此引发的数据风险,也加强了在制度建设和人才引进方面的布局。

三、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持续提升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显然,信托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金融体系现代化从而推动经济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之一。从展业形式来看,信托业要通过高效服务实体经济、回归本源业务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然而信托公司提高主动管理能力是凸显行业价值、实现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一方面,2022年2月,银保监会和住建部发布《关于银行保险机构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信托公司发挥自身优势,依法合规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运营。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支持信托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参与盘活存量资产。相比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信托公司的业务边界更广,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信托公司发挥自身优势。2022年4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也从数字化转型视角强调银行保险机构要提升数据管理能力,确保自主把控包括业务经营和产品研发在内的关键环节,体现监管部门对银行保险机构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的关注。9月,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基于动产和权利融资的复杂性,强调银行机构要加强动产和权利融资差异化管理,加强动产和权利价值评估管理,均体现了监管部门对展业主体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的要求。

另一方面,证监会于2022年5月20日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了公募基金管理人的准入条件,将公募基金管理人的范围扩大到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保险资管、银行理财子公司、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等。为了拓展业务边界,证券公司纷纷成立资产管理子公司以获取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信托公司参与公募基金业务要么通过“信托系”公募基金直接进行,要么通过标品投资业务(TOF)进行。前一种方式使信托公司直接面对证券、保险、银行等同业竞争,后一种方式则给信托公司开展标品投资业务带来了更广阔也更复杂的市场环境。因此,信托公司只有不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才能在同业竞争或同业合作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收益和经营利润。

从行业整体来看,据中国信托业协会行业数据披露,2022年前三季度主动管理信托资产规模达到12.29万亿元,同比增长3.36%。其中,投资类信托资产规模为9.22万亿元,同比增长14.82%,投资类信托资产占比也升至43.75%,较上年同期提高4.46个百分点,在主动管理业务占比稳步提升的过程中,投资类信托业务快速增长,抵消了监管政策引导下融资类信托业务快速收缩对整体业务规模的影响。

从具体业务来看,以信托公司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为例,早期信托公司大多作为特殊目的载体(SPV)参与资产证券化,开展事务管理类业务,2022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开始以原始权益人身份参与资产证券化底层资产的管理。随着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信托公司在开展资产证券化信托业务的过程中也由SPV业务逐步转向兼顾Pre-ABS业务,从单纯利用牌照红利转向全链条参与,提高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附加值。此外,在标品投资业务领域,信托公司也注重通过提升投研能力、优化资产配置,大大提升了主动投资管理能力。据用益信托网数据披露,2022年11月在债券市场承压的背景下,超过66%的标品信托获正收益,平均收益率为3.39%,与同期公募、私募基金收益水平相差不大。 1cKR6QDToG7DXIQe+RsVmjNOnDLp+mcDKRE1wU4DPNErr+BKBu210KrYcF19vcc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