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有效利用外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一、东北地区利用外资的基本现状与问题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等基础产业优势明显,这些产业不仅是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也是实现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近几年来,东北三省利用外资数量呈现大幅度增长。据统计,2001年东北三省实际利用外资为31.95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的6.43%,仅相当于华东地区的1/7左右。2002年东北三省利用外资总额达到40.11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7.6%。2004年第一季度,黑龙江省制造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较上年同期增长4.2倍,仅2004年2月,全省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近84%。东北三省正在成为新的外商投资热点地区,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外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也很突出。从增长因素分析,东三省吸收外资大幅度提高主要源于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政策主导,随着这一战略的全面实施,东北三省的利用外资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利用外资的必要性

资金短缺是发展东北经济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中国政府在启动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之际明确表示,振兴要靠制度创新,而不是“增量投入”。有效利用外资对推动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加速东北地区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加速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实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建新型工业化的东北工业基地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国有企业比重过高,产权制度改革进程缓慢,多数企业困难

东北地区国有经济的比重较大,据2002年初步统计,东北三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依次为:黑龙江89.34%、吉林77.8%、辽宁62.7%,均高于全国52.8%的平均水平。从企业数量来看,目前东北三省共有国有大中型企业1042家,占全国总量的16%;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共4187家,占全国总量的10.2%;国有资本占社会总资本的比重接近70%。国有企业比重高、改革缓慢是造成东北老工业基地负担沉重、经济缺乏活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大力吸收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通过外资改造国有企业,实现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实现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经济效益总体水平较差,国有企业亏损尤为突出

2002年全国国有企业和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共181558家,其中亏损企业37783家,占20.8%,而东北三省亏损企业3346家,占其全部的29.9%,高出全国水平9个百分点。从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来看,全国亏损国有控股企业14865家,占全国国有控股工业企业41125家的36.2%,而东北三省亏损国有控股企业1668家,占其全部国有控股企业的39.8%,也高出全国近4个百分点,而且东北三省亏损国有控股企业占到全国亏损企业的11.2%。这些数字都说明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效益低于全国总体水平。

(三)工业仍以资源导向为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尤为迫切

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仍是以资源型为主的重工业基地,而这些产业也是我国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产业。从产业结构上看,一个显著特点是:重工业偏重,轻工业偏轻。这样的产业结构是造成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周期性震荡的主要因素。从产品结构上看,由于长期搞资源开发和产品的初加工,东北的工业经济形成了复杂产品制造与初级产品加工并重,最终产品少,中间产品多的局面,如辽宁省最终产品不足1/3,且产品附加值低,导致经济效益低下。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等城市的工业都是传统产品多,新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少,市场竞争力差。如沈阳的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产值的比重不到5%,工业产品更新周期平均长达9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拉大。

(四)技术陈旧,设备老化的现象仍很严重

“六五”以来,沈阳市只有1/10的大中型企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1995年全市主要工业企业生产设备属国际先进水平的只有13.4%,国内先进水平的仅有19.2%,两者之和不足1/3。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老设备70%还在运转。哈尔滨市工业企业设备役龄在20年以上的约有23.8%,30年以上的占9.2%,全市还有1/4以上的企业仍然使用60年代陈旧落后的装备。长春市工业设备的平均役龄在20年以上的约占60%,在2.4万多台机床中,80年代水平的约占17%,70年代水平的占47.2%,60年代水平的占19.7%,50年代水平的占15.4%。均落后于同期全国工业设备的现代化程度。而实践证明,通过利用世界跨国公司投资是提高我国企业技术设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利用外资的优势

(一)工业基础雄厚,体系健全

东北国有大中型企业众多,且已逐步形成了以钢铁、机械、汽车、造船、飞机制造、石油化工、化纤、煤炭等行业为主的装备制造业、资源开采工业体系以及医药、计算机、光学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据统计,东北地区虽然企业户数不足当地国有企业总数的10%,但资产总额却占到半壁江山。2002年东北三省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603亿元,占全国GDP的10.8%;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创造的工业增加值3303亿元,占全国的10.03%,实现利润712亿元,占全国的15.91%;共有国有大中型企业1042家,占全国的16%。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全球性调整和发达国家产业梯度转移速度加快,东北地区的产业基础优势也将是世界跨国公司青睐的地区。

(二)丰厚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东北地区有全国最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森林和矿产资源,自然条件好,生态容量大。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东北平原还是全国最大的“粮仓”,这里的黑土带是与美国、乌克兰齐名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量投资,奠定了东北地区雄厚的工业基础。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东北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东北地区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和高技能的产业工人大军,这也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吸引和利用外资提供了重要条件。根据国际贸易学分析,一国吸引外国资本流入的因素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源优势、技术基础、市场潜力、资源趋向和跨国企业的全球战略等。东北工业化水平较高,产业工人聚集,造就了一支政治思想觉悟高、技术素质过硬、乐于奉献、勇于拼搏的产业大军,具有一批技术等级高、经验丰富、革新能力强、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较我国西部和东南沿海地区有更为突出的人力资源优势。此外,到2003年末,东北三省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65所,占我国高等院校的11.8%,招收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超过43万人,占全国招生量的10.58%。这无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储备。

(三)重要的战略位势和交通优势

除上述因素外,东北地区在东北亚经济圈中重要的战略区位优势,也是促使其成为外商未来一个时期投资热点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东北三省有着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与朝鲜、俄罗斯、韩国、蒙古等接壤,是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极易与上述国家发展共同经济合作。尤其是对韩国企业来说,200多万朝鲜族人口,没有语言障碍,将极大地减少企业管理成本。东北三省交通四通八达,这里是全国铁路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公路干线密布,有空港5个,大小港口15个;因此,从发展对外开放经济的角度分析,东北地区半个多世纪形成的工业基础构成了其吸收外资的强大“引力”和基础,而丰厚的资源、便利的交通和重要的战略位势则为其吸收外资提供强大的支撑。

四、关于有效利用外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思考

(一)利用外资应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现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主,带动金融、商贸等服务业全面发展

要把吸收外资同东北老工业产业升级、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紧密结合起来。从目前来看,利用外资实现工业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已是重中之重,因此,应引导外资加速向工业制造业的流动,通过利用外资形成一批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工业制造业企业集团,并以此为龙头,带动金融、商贸、旅游等服务业的全面发展。一是发挥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这一优势,积极吸引世界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尤其是工业制造业企业的投资,用跨国公司先进的技术设备、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实现对东北国有企业的改造,提高工业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二是发挥东北地区人才密集优势的特点,积极鼓励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借助跨国公司的研发优势和技术优势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高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三是发挥东北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城市集中的特点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设立。借助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辐射功能,加强同周边地区的合作,全面扩大金融、商贸、旅游、中介组织等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二)利用老工业基地优势营造产业集群,利用产业集群力量增加对外资的吸引力

产业集群又称产业集聚、产业区。既在一个经济区域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产业现象和经济过程。由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工业布局带有很强的计划和行政色彩,往往是就一个企业办一个企业,产业链条较短,产业关联度低。所以,东北在吸引和利用外资上,应注重不断密切已有产业的相互关联,在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同时,吸引外资兴办与产业基础相衔接的新企业,延伸产业链条,通过做强、做大一方优势产业群,来吸引更大的外商投资,造就新的产业优势。

(三)加强东北区域间的合作

“东北区域间的合作”包括3个方面:一是地区内合作,即东北地区内部省、市、经济区等经济组织之间的合作;二是东北亚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三是地区外合作,即东北三省与其他省市的合作。由于资源优势类似,经济结构、所有制结构趋同等,东北地区较其他地区更容易形成经济合作优势。这种合作无疑能够降低区域间的消耗和恶性竞争。例如,在吸收利用外资问题上,可以避免政府资源的浪费和引进外资的混乱局面,形成合力,做强、做大东北优势产业。在整体产业结构布局上,要把东北振兴纳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大背景下发掘比较优势,对老工业基地进行调整改造,加强相互协调配合,扬长避短,科学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系统整合资源,统筹产业上、下游发展,促进外资良性进入和发展。在重大基础产业建设上,如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形成统一的区域合作,统筹规划、联合行动、协调组织,有效地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现象。此外,加强东北地区间的合作也有利于加强东北地区与周边国家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等地区的经贸合作。在对外经贸中做到避免内部价格竞争,一致对外。

(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服务,为吸引外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外资投向除取决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人力资源水平、交通运输等因素外,政策环境和服务是重要的因素。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査报告说,跨国公司等大企业难以进入东北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东北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还没有建立起适应经济迅速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环境,对外开放的程度仍然不高。有些政府官员认为,只要制定了优惠的政策,就能引来外资。政策固然重要,但仅仅依靠政策是不够的,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服务是吸引外资的重要保证。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区域之间的政策差异已经不很明显,投资环境都在不同程度地发生变化,服务就成为区域间竞争的重要手段。一是减少项目中的行政审批制度,过于繁杂的行政审批手续不仅提高了外资进入成本,贻误商机,而且助长有关部门的腐败作风。二是加强后续服务,要注重对一个区域进行整体的形象包装和推介,要搞好招商项目的全程服务,使外商要招得来,还要留得住。 J2rEm5Wf2TNezBznycOVSY006tIV4BL3W1kIMG8pGUVYXshW+5gD8677396+ID2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