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主要研究内容

本书的研究逻辑框架为:水资源紧缺为农业节水技术发展提供了需求空间和动力,而作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农户在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采纳行为是节水技术能否真正落地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要让农户采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节水灌溉技术,需要摸清农户对现有农业政策的实际接受情况,从而对农业水资源管理制度安排做出相应调整,使之与农业节水技术的要求相适应。另外,本书以京津冀地区为例,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水资源严重超载地区之一,以不到全国2.3%的土地面积和0.7%的水资源承载了全国8%的人口和11%的经济总量,是我国水资源环境严重超载地区之一。京津冀用水总量中农业用水长期占到60%以上,与高收入国家43%的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对农业用水进一步加强管理、精确控制,具有典型地区代表性。二是北京、天津和河北的经济社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在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时,可以涵盖不同层次的农户,能够满足本书的研究需要。三是京津冀地区长期以来比较重视节水农业的发展,节水农业工作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如北京2014年印发了《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全国首创“提补水价”节水机制等,为本书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前期研究资料。四是在“京津冀一体化,农业先行”的大背景下,本书对促进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1.2.1 京津冀地区农业用水问题研究

一是开展京津冀地区农业用水现状分析。利用京津冀地区的相关统计资料,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全面准确地评价地区内水资源的条件、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对地区内不同的水文地理条件、现有的农田灌溉状况和生产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作为农业用水效率、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和政策接受意愿研究的现实基础。二是开展京津冀地区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投入导向型且规模报酬不变的SBM-DEA模型对京津冀地区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进行测算,从时间角度分析农业用水效率的年际变化趋势,从空间角度分析北京、天津和河北之间农业用水效率的地区差异。根据区域的自然气候条件、农田灌溉设施、作物种植结构、农户农业劳动力数量、农户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特征,借助于面板Tobit模型探求不同区域农业用水效率存在差异的原因。三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用水效率低下的内在机理分析。结合上述研究成果,从社会文化、制度环境、经营方式、资源配置等层面剖析我国农业用水效率低下的成因,明确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必然要求建立相应的制度安排,为本书奠定理论基础。

1.2.2 农户农业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研究

沿着农户对农业节水技术的“认知→选择意愿→采纳决策→采用程度”这一完整的动态过程,构建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分析框架,此部分研究结果可以为政府节水政策制定和制度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一是分析农户对农业节水技术的认知。运用京津冀地区历年区县统计资料,结合部门访谈、抽样问卷调研和典型案例调查,梳理京津冀地区3种农业节水技术的应用现状,了解农户对不同农业节水技术的认知情况。二是实证研究农户对农业节水技术的选择意愿。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不同因素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从而了解农村节水技术使用现状,把握农户采用节水技术的规律。三是农户农业节水技术的采纳决策和采用程度分析。根据实地调研数据,研究不同个人特征农户户主及不同家庭特征农户的节水技术采纳决定和采用程度,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

1.2.3 农户农业节水政策接受意愿实证研究

一是构建基于农户接受意愿的政策选择模型。评价非市场环境公共物品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显示性偏好(Revealed Preference,RP)技术和陈述性偏好(Stated Preference,SP)技术。显示性偏好技术需要利用相关市场的一些信息来进行价值估算,陈述性偏好技术主要利用人们对一些假想情景所反映出的支付意愿(WTP)来进行环境物品价值估计。本书重点希望了解农户的接受意愿,因此拟采用陈述性偏好技术。从当前的研究来看,陈述性偏好技术主要有两类: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和选择实验法(CE)。条件价值评估法只要求被调查者做单一选择,通常只能解决一种环境变化状态所引起的福利变化;选择实验法则给被调查者提供不同属性状态组合而成的选择集,让其从中选择自己最偏好的替代情景,据此可以对不同的属性状态做出损益比较。与条件价值评估法相比,选择实验法在获取信息量、估计环境物品属性状态的变化范围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农业节水政策涉及多种水资源管理手段,本书拟采用选择实验法(CE)定量评价农户对不同农业节水政策的接受程度。二是确定农业节水政策选择集。根据已有的文献研究,借鉴国外有关节水方面的政策和我国关于农业节水的政策纲要及指导意见,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参考影响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相关因素,构建选择模型法中的政策选择集,拟包括节水工程支持、农业节水奖励、灌溉用水计量收费、设施运行管护、土地流转等方面。然后在专家咨询、小组讨论和预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政策选择集中不同政策手段的状态水平,最后采用部分因子正交试验设计(Orthogonal Fractional Factorial Experimental Design)确定选择实验法的备选方案。三是开展农户节水政策接受意愿的测度与分析。基于政策选择集设计调研问卷,对京津冀地区农户分层随机抽样,开展入户问卷调查。通过调研数据,采用多项式Logit模型(Multinational Logit Model,MNL)分析农户对于不同节水政策的状态水平组合在减少灌溉用水量上的反应,测算农户对不同节水政策的接受程度,量化节水政策组合中各项政策措施的优先序。

1.2.4 激励农户采纳农业节水技术的政策优化路径分析

通过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分析,结合农户农业节水政策接受意愿的实证研究结果,选择合理干预点,分析不同政策组合方案下的政策效果,优化政策选择,研究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以引导农户选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9RGcRXME8yD7Vua/3764Dgmo/w7732srzClWwcBkv17f/j7PGNBMvwnTFAVVjE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