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国土空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国土空间资源与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且永续发展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在经济、社会领域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国土空间利用格局的不平衡及功能失调的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至新高度,树立起生态文明建设新的里程碑。生态文明建设承载着“美丽中国”愿景,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人类共有生态系统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发展的指南和可持续发展的计划蓝图,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规程,就“双评价”的适用范围、评价目标、评价原则和工作流程等进行框架式规定,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及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对我国的国土功能空间用地的资源合理配置和向好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在现有的国土功能空间评价及实践中,仍普遍存在着只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或开发适宜性等单一评价及研究的地域尺度性问题。未来长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仍将继续存在,如何实现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共生仍然是亟须破解的难题。

“双评价”是以摸清国土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本底、厘清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以及定位区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方向等为主要内容,在尊重自然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基本前提下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简称“三生空间”),涉及土地、农业、环境、城建、地矿、水利等诸多领域的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在逻辑内容、评价指标、方法模型等方面,“双评价”均有值得研究与探讨的空间。基于“双评价”的国土空间功能分区优化工作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是本书编写的初衷。

本书考虑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形势与需求的现实背景,在系统认知和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形成理论支撑,并引入案例研究作为实证补充,分环境背景、理论框架、对象界定、体系梳理、尺度衡量、方法搭建、案例介绍七个部分展开对国土空间功能“双评价”及分区优化的研究。在理论上,本书以国土空间视角为切入点,梳理涉及的国土空间相关概念和主要支撑理论,界定国土空间资源与环境要素,归纳现行的国土规划分类体系,衡量国土空间“双评价”尺度。在方法上,本书划分国土空间功能分类体系,构建国土空间功能“双评价”及分区优化的概念模型和核心方法,并选择县域单元作为研究案例。县域作为城镇开发的基本单元,遵循生态优先、农业生产优于城镇开发、城镇开发建立在生态保护和生产发展基础上的规则。本书尝试探索县域国土空间功能“双评价”及分区优化方案。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而成的,在编写过程中结合了国家国土规划指南和相关文件的要求,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诸多同行和专家的研究成果。本书也得到了师长、同门及相关单位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作者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不足,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DJdVlUQl+j9BP8ZbVlJmCt/8gA57G/gWee2+/LLYLme2gXfdDWZbG3JqJFQjF8c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