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1 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关系框架

自然资源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之间具有显著的双向互动关系,可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表征。PSR模型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提出,用于评价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在PSR模型中,压力指标表征人类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如资源索取、物质消费及各种产业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排放等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扰动;状态指标表征特定时间阶段的环境状态和环境变化情况,包括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现状、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等;响应指标指社会和个人如何阻止、减轻、预防人类活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对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补救的行为举措(图3-1)。

自然环境通过影响自然资源的位置特征与理化性质、资源开发利用的难易程度以及产品利用等,改变自然资源的形成与分布条件、开发利用条件以及利用方式等,影响资源实物的获取与初级加工、开发成本和效率以及产品利用效率等。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基于PSR模型理论,通过物理关系变化、化学反应变化及生物物质能量流动的交织作用,三个维度变化共同作用,使得生态系统不断接受综合影响并做出响应。物理关系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地下和地表的垂直空间维度与区域的水平空间维度,使人类改变开发方式从而对环境产生影响。化学反应变化主要体现在由资源开发利用导致的物质转化与能量的转移及循环等促使人调整开发,改变系统中的部分化学性质等影响。生物物质能量流动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随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发生变化而产生新的影响等。

img

图3-1 自然资源与环境关系框架 DUYh3LklVUxlYFMD7yBb3Cd6GkztGQQ4622BAjN/Hqdt3tD+d/D07KK45tdYzuW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