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两江试点”走上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前台(1994.04)

医疗保险制度涉及医疗服务、保险筹资、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综合改革。1994年4月,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共同制定了《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经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镇江市、江西省九江市进行试点,即著名的“两江试点”。“两江试点”的历程是探索的历程,创新的历程,更是跋涉的历程。通过多年的梯次推进和制度延展,“两江试点”逐步发展成为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制度体系。

一、重要文件

1994年4月12日,国务院发布《九十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

1994年4月15日,国务院印发《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1994年4月1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通知》。

1994年4月28日,中国证监会与美国证管会签署《中美证券合作、磋商及技术援助的谅解备忘录》。

二、重大事件

1994年4月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运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成立。

1994年4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决定停止钢材、食糖、煤炭期货交易。

1994年4月26日,中国进出口银行成立,同年7月1日正式开业。

三、重要论述

《对外贸易》(1994年第2期)刊发魏杰的《甩掉包袱是经济腾飞的前提》。文章提出,将哈尔滨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经贸城市,最关键的环节是体制改革和创新发展。改革旧体制是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但主要精力应放在创新和发展上,为加快改革进程提供环境和物质基础。

《改革》(1994年第2期)刊发张宇燕的《利益集团与制度非中性》。文章提出,在一个奉行市场经济的国家中,利益集团活动的基本目标是要借政府官员和立法者来排斥竞争,从而使自身利益得到有效的保护。这是因为在市场导向的经济中,往往存在着众多的竞争者,故用非中性制度来排挤打击竞争者,特别是将其他潜在的竞争者拒之门外,通常是有利可图的。

《改革》(1994年第2期)刊发刘迎秋的《我国财政制度改革的更高目标——建立公共财政》。文章提出,我们之所以主张重新界定“国家财政”和“国家所有”并使二者相互脱钩,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基础是承认各种财产所有者主体具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和财产支配权,以及它们之间的平等竞争关系。用国家财政包容国家所有,或者用国家所有支配国家财政、使国家财政服从于国家所有等,都是一种仅仅局限于传统计划体制框架内的经济要求,这种要求是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相抵触的。要使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健康发展,重要的一条就是将现行国家财政与国家财产所有合二为一的财政体制,改造成为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分立的体制。否则,公共财政的职能就无法得到确认,国有资产也就如同过去一样得不到其应有的增值。

四、重要数据

1994年4月15日,据《人民日报》报道,全国财政收入超亿元的县共349个。

五、作者观点

【“两江试点”走上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前台】 早在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便开始探索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建立职工个人医疗账户和社会统筹基金相结合的制度。1994年4月11—14日,国务院在镇江市召开部署医改试点会议。1994年4月14日,四部委(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共同制定了《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经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镇江市、江西省九江市进行试点,即著名的“两江试点”。“两江试点”由此走上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前台。1994年12月,镇江市和九江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正式启动。“两江试点”的重点是实现机制转换,建立医疗保险“统账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模式。这一模式,经过扩大试点社会反映良好,全国不少城市按照“统账结合”的原则,对支付机制进行改革探索。医疗保险制度涉及医疗服务、保险筹资、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综合改革。“两江试点”的历程是探索的历程,创新的历程,更是跋涉的历程。“两江试点”基本实现了预期目的:统账结合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初步建立起来,广大职工的基本医疗得到了更好的保障,有效地遏制了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势头,推进了医院内部的各项改革。经过多年的梯次推进和制度延展,“两江试点”逐步发展成为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18)。

[2]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1949.10—1999.10)[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77-478.

[3]吴晓灵.中国金融改革大事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288-290.

[4]《国家开发银行史》编辑委员会.国家开发银行史(1994—2012)[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5):18-19.

[5]国家开发银行政策研究室.开发性金融热词[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6.

[6]迟福林.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录[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8:229,272-274.

[7]宋晓梧.构建共享型社会:中国社会体制改革40年[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7:36-45.

[8]魏杰.甩掉包袱是经济腾飞的前提[J].对外贸易,1994(2):24-25.

[9]张宇燕.利益集团与制度非中性[J].改革,1994(2):97-106

[10]刘迎秋.我国财政制度改革的更高目标:建立公共财政[J].改革,1994(2):41-44.

[11]刘洪清.“两江”:没有石头也过河[J].中国社会保障,2004(10):36-39.

[12]熊先军.“两江”试点是全民医保体系的种子[J].中国医疗保险,2014(6):25-26.

[13]王永.“两江”医保制度改革的先行者[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4-05-30.

[14]李佐军.中国改革新思维:改出一个“人本市场经济”[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94. 7yHj/g7LVLy7hf4pd4Ekzp0w+5ftzuxXhPBlxofOAeU1s8D6CeerKW6ovBvBSrw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