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99年“审计风暴”(1999.06)

1999年6月,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第九届人大常委会作《关于1998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审计情况》的报告,该报告被称为“多年来最好的一份审计报告”。人们用“审计风暴”来形容报告所带来的冲击波。此次审计对促进政府和部门的预算管理,维护国家正常的财经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重要文件

1999年6月2日,国务院发布《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二、重大事件

1999年6月11日,中共中央举办1999年第一次法制讲座,题目是《依法保障和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与稳定》。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999年6月25日,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发布《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

1999年6月27日,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宣布,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从1999年7月1日起正式挂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形成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

1999年6月30日,江苏省长江流域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聚焦长江”行动结束,提前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工业污染源要在2000年年底前实现达标排放”的目标。

三、重要论述

《经济与信息》(1999年第6期)刊发吴敬琏的《激活供给方:采用“向供给方面倾斜”的政策治理通货紧缩》。文章认为,应当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实施“向供给方面倾斜”的政策上,采取一切手段调动企业和企业家的积极性,使富有活力、蓬勃成长的企业成为经济健康发展的“发动机”,形成供给方面扩张与需求方面增加的良性循环。

《改革》(1999年第3期)刊发李佐军的《开拓农村市场必须调整改革与发展的思路》。文章提出,没有农民命运的改善、农村和农业的全面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未来。我们的现代化应是全面、公正的现代化,不仅城市要现代化,而且农村要现代化,“社会转型”将成为中国21世纪的主要任务。改革思路的调整主要包括从“突破口”改革到整体协调改革,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到城乡或整个国民经济的重组,从“抓大放小”到“抓大扶小”,从个别市场和城乡分割市场到所有市场和城乡统一市场,从小城镇建设到新兴新体制城镇构造,从开发区建设到新体制城区构造,从城市偏向改革到城乡公正改革。发展思路的调整主要包括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从农业产量增长到农村现代化,从城市独立工业化到城乡一体工业化,从大城市化到农村人口城市化。

四、重要数据

1999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7.6%,增长速度高于1998年同期,这与1998年国家采取的增发国债1000亿元用于基础建设等积极的财政政策密切相关。

1998年,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同时,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改善人民生活;通过出口退税增加出口等措施,政策很快收到成效,从1999年下半年起,我国外贸出口大幅度回升,国家外汇储备增加。经济增长率开始回升,由1999年的7.6%上升至2000年的8.4%。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99年6月,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6.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6.4。1999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值为6686.57亿元;原煤产量当期值为8348.7万吨,1999年累计值为47153.6万吨。

五、作者观点

【1999年“审计风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198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正式成立,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在国务院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当时,我国社会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审计署的工作重点是“打假账”。1995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开始实施,审计工作迈向法制化的轨道,审计署开始审计中央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从1996年开始,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审计工作报告。1999年6月,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第九届人大常委会作《关于1998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审计情况》的报告时指出,国务院43个部门挤占挪用财政资金31.24亿元,平均每个部门7200多万元。这份“触目惊心”的报告作完后,掌声四起,被称为“多年来最好的一份审计报告”。人们用“审计风暴”来形容报告所带来的冲击波。此次审计署在全面审计的基础上,重点审计了财政投入较大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揭露和反映了财政预算分配和资金管理使用中的各种问题,有的问题相当严重。这对促进政府和部门的预算管理、维护国家正常的财政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自1999年“审计风暴”之后,审计署开始了每年一次的“审计风暴”。从2003年开始,每年度审计署提供的审计报告都按照审计法被要求全面公开。从两页纸的新闻稿到公告制度被固定下来。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18)。

[2]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1949.10—1999.10)[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40-541.

[3]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2009)[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6.

[4]本刊编辑部.抚脉历程——中国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1998—2002)[J].改革,2008(6):23.

[5]1999年6月份统计数据[EB/OL].国家统计局网,http://data.stats.gov.cn/search.htm?s=1999年3月.

[6]中国共产党大事记80年大事记·1999年(上)[EB/OL].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580/5581/20010621/494049.html.

[7]一九九九年中国十大经济新闻[EB/OL].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item/99huimou/jjzx.html.

[8]迟福林.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录[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8:259-260.

[9]吴敬琏.激活供给方:采用“向供给方面倾斜”的政策治理通货紧缩[J].经济与信息,1999(6):11-12.

[10]李晓西.绿色抉择:中国环保体制改革与绿色发展40年[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7:552.

[11]宋晓梧.构建共享型社会——中国社会体制改革40年[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7:13.

[12]李佐军.开拓农村市场必须调整改革与发展的思路[J].改革,1999(3):102-109.

[13]徐平华.政府与市场: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114.

[14]李佐军.中国改革新思维——改出一个“人本市场经济”[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131. eqxT+kLZVCfcdOnEHktNAxkKnQbEOE99evALWgm30fpslkc0+BBefMOwgK+wZMF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